【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加上作者名字如何? --网站评点之三十二 ·方舟子· 网络版权的话题最近又热了起来。这回不是因为作家告网站侵权,而是 某些商业网站以极低廉的价钱收购作家了。知道要去买作品的版权,自然是 个进步,但价钱低到象征性的程度,条件又苛刻到多少年内全球独家享有, 却也难说对作家有多大的尊重。不过我并不想再在这里为专业作家们鸣冤叫 屈。我想到的是到现在还基本被忽视的另一个网络版权问题,也即网上作者 --或者用国内流行的、在我看来实在带着几分讽刺意味的叫法叫“网络作 家”--的权益。 网上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恐怕没有几个考虑到能否有稿费、版税。当然, 如果能得到点稿费,也算是意外的收获,比如新语丝因为广告收入在支付运 转费用后还有盈余,自今年起也给原创的稿件发一点稿费,在中文文学类网 站中大概属第一家,几位作者都以“惊喜”形容。但大家在网上发表作品, 其本意以交流、发泄为多,赚钱的动机是少之又少。就作品版权而言,大家 较为看重的,也就是其中的署名权,因为不管是交流也好,发泄也罢,有自 己的名字在上面,是一关键。至于其他的种种权益,倒都还在其次。 不料这最为起码的署名权,也没能得到普遍的尊重。有的人、有的网站 在转载、转贴时故意删去原作者的名字,甚至改署上别的名字,这种做法, 大约未必是为了欺世盗名,但却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原作者看到了,也肯定 不高兴。比如我就曾经收到一大堆署名“大板牙”的来稿,其取材之博、风 格之多变,真让人要惊为神人,幸好我在其中发现了自己的一篇文章,才可 以断定是怎么回事。即使是正规的报刊,有时也这么干。随着网上原创文章 日益丰富,也常被报刊转载。我曾在报上见到署名“网友”的文章,从其风 格一见可知属于“网文”,多读了几篇,才明白这“网友”并非某位网友的 笔名,而是泛称,那些网文即使原有署名,到了这家报纸手里,统统成了 “网友”,仿佛网上的众多网友,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传统报刊上网,竟也沾上了这种漠视署名权的习气。如果说在正文中漏 掉作者的名字,还属较为少见;在目录中不属作者名字而只有文章题目,却 几乎是所有中文报刊网站的通例。目录的用意,无非是方便读者取阅,而编 辑将作者名字一律从目录中删去,大概是觉得网上读者不管作者是谁,只看 文章是什么内容。但有时即使文章内容吸引人,而题目却未必能反映其内容, 所以有些网站又习惯改用一些耸人听闻、低级趣味的标题吸引读者。在这方 面最为人“称道”的是美国一个叫“多维网”的网站,学香港八卦小报学得 维妙维俏,专在文章中摘取“妙句”,比如有一篇叫做《那阿姨“小便的地 方全是血”》,看那题目,让人以为是街头小报的什么报道,其实文章内容 还算严肃,是回忆小时候在文革的经历,题目本来也没有如此“动人”。 网民是否在取阅时都不在意作者是谁呢?网上是否就没有“名人效应”? 我看未必,网上名字同样有“含金量”,否则又哪来的“著名网络作家”、 “网上名人”。我自己也是很在意作者的名气的,对有些名家的作品,不管 他们是网上还是网下出名,不管写的是什么内容,总愿意看一看。在目录中 署上作者的名字,至少也方便了象我这样的“追星族”。网上信息铺天盖地, 十之八九又都是垃圾,那么若能举手之劳就能为读者多提供一点取舍、辨别 的标准,何乐而不为? 话说回头,网上许多作者对自己的名字也未免取得太随便,有的放在目 录上的确不是很好看。一是英文名字风行,让人搞不清是洋人还是华人,何 况即使是洋人,也有个中文译名呢。二是不伦不类,象新语丝的“读书论坛” 上,就有“我”、“暂时的笔名”、“以前是高手”、“随便说说”等上不 了目录的名字,与其高论很不相称。我并不是说大家都应该挖空心思取一个 典雅美妙的笔名,但至少也该有个看上去象名字的中文网名,免得编辑为难。 编辑尽量尊重网民的署名权,网民也尽量用一个上得了台面的网名,如此也 算是皆大欢喜了。 2000.5.10.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