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因求真而可敬 ·方舟子· 读书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一种爱好。以前在美国大学做科研时,阅读的 图书以文史类中文图书为主。现在不做科研了,阅读习惯倒了过来,读的 主要是科学类的英文图书了。因此我对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新书可以说是漠 不关心的,浏览的范围仅限于作者或出版者的赠阅。清点一下过去的一年 里收到的作者赠书,有两位老人的新著值得一提。 一本是高耀洁女士著《中国艾滋病调查》。该书上编为“中国艾滋病 传播现状调查”,那并非严谨而枯燥的科学调查,也非空泛而煽情的记者 调查,而是高女士多年来深入艾滋病村的底层从事艾滋病预防教育、救助 艾滋病患者和孤儿所了解到的真实故事和亲身体会,文笔质朴得近乎笨拙, 惟其如此,反而突显出其真实。下编为“艾滋病预防知识问答”,大概是 她多年传播的艾滋病预防宣传资料的汇编。高女士曾反对提倡使用安全套 预防艾滋病,这个与医学界主流不符的立场受到过专业人士的批评。令人 高兴的是,在本书中,高女士已改变立场,认为使用避孕套可有效地预防 艾滋病的传播。 我发现我和高女士有一个共同点,都不相信“中医能够治疗艾滋病” 的宣传,特别痛恨那些打着中医的招牌欺骗最不该被骗的绝症病人的江湖 骗子。因为揭露这些骗子,高女士还惹上了官司。“绝不说假话。”这是 高女士刻意坚持的一条原则。提倡说真话已成时髦,但大多数人也就是嘴 上说说而已。提倡讲真话不等于自己敢讲真话,有的作家因为提倡说真话 而获得敬重,但我不知道他可曾具体说过哪怕一句会得罪某个人的真话。 能够身体力行,像高女士那样明知讲真话的后果很不好也“欲罢不能”, 不怕得罪人的,在国人中实属另类。 许良英先生是另一位以敢讲真话著称的老人。他听说我在北京,约我 见面,我于是得到了一本新出的爱因斯坦文选——《走进爱因斯坦》。我 的科学思想的启蒙源于大学时代阅读《爱因斯坦文集》,因此它的译者许 良英先生从某种程度上也可算是我的一位启蒙老师,虽然我后来已无需 再借助译文阅读爱因斯坦著作,甚至能发现《爱因斯坦文集》中的误译了。 我以前曾经指出,爱因斯坦有关科学起源与古代中国的关系的一段很著名 的话,在《爱因斯坦文集》中被译错了,这个错误还流传颇广: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 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 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 两步,那是不用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 了。” 最后一句译文常被用来表明爱因斯坦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赞赏,其实完 全错了。有人将之改译为:“若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倒是令人 惊奇的。”也是完全错误的。对比原文,可知这句话与中国毫无关系,是 爱因斯坦对西方居然能有这些发现的感慨:“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来了才 是令人惊讶的。”爱因斯坦只是认为科学的起源是个不平常的事件,因此 不必对古代中国没有出现科学而惊讶,值得惊讶的是西方居然会发展出科 学。《走进爱因斯坦》收录了这段话,不过已做了改动,改成:“作出这 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虽然语气没有译出,语义也有些模糊,但毕竟不 像原译那样错得离谱。可见许先生没有停止过润色其总体上已非常出色的 译文。 几天前我路过一个小书摊,里面只摆了几十种畅销书,其中居然有这 一本《走进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著作、思想能在中国如此流行,得益于 许先生不懈的引进和推介。相比之下,在科学成就和思想上都可与爱因斯 坦并肩的达尔文就没有这么幸运,我见到的达尔文著作中译本都算不上合 格。 高女士是社会活动家,许先生是学者,最后我还想顺便提一下另一位 老人,一位角色和他们都很不同的老人,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邹承鲁先生。他的《维护科学尊严 探索科学真理》一书早在两年前就 已经给了我,但我一直没有机会介绍。看了这本书,我们会发现现在备受 关注的学术腐败其实是早已有之,邹院士等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在呼 吁正视这个问题,只不过未广为人知而已。当然,当时的学术腐败还没有 泛滥到现在这样的地步,但也可见邹院士等人的先见之明。邹院士热心公 共事务,打击学术腐败、伪科学,影响颇大。但也有人批评他不务正业。 其实,老一辈的科学家在晚年利用其威望参与社会活动,从事科学普及和 维护科学尊严,其贡献绝不亚于发挥余热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他们能留给 后代,不仅仅是某项具体的学术成果,还有科学精神的传递。 三位老人,三本书,都因为求真而可敬。 2005.11.22. 《中国艾滋病调查》,高耀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走近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著,许良英、王瑞智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年6月第1版。 《维护科学尊严 探索科学真理》,邹承鲁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4月第1版。 (《中国青年报·冰点》2006.1.4,发表时因篇幅关系有删节。为《中国新书》 2006年第一期“2005,我的阅读记忆”栏目而作。) (XYS200601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