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水记忆”闹剧   ·方舟子·   法国免疫学家本维尼斯特并非等闲之辈。他是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免 疫学部的主任,在国际上小有名气。但是1988年其实验室给英国《自然》的一篇 论文投稿却让编辑部感到为难。他们把抗体用水反复稀释,稀释到水中不存在任 何抗体分子,但是他却声称仍然能检测到抗体的活性。他猜测这是由于抗体在稀 释过程中,让水分子有了对抗体的“记忆”,能够表现出抗体的性质。这让人想 起了西方传统另类医学——顺势疗法,也是声称对药物稀释程度越高,药效越好, 即使稀释到只剩下水,也能用于治病(参见《“分子顺势疗法”来了》,本版 2011年1月5日)。本维尼斯特似乎为顺势疗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但是这种说法不仅违背常识,更违背了已知的物理、化学原理。要让水具有 抗体的性质,水的化学成分或结构必然要发生变化。但是仅仅通过与抗体的接触 并不能让水的化学成分发生任何改变,水仍然是一氧化二氢。这么简单的结构不 会有“记忆”。水分子之间能够通过氢键相互连接聚成较为复杂的分子团,但是 这种构造极不稳定,只能持续50飞秒(0.00000000000005秒),也不能用它来携 带抗体的信息。   这种明显违背物理、化学原理的论文如果投到别的著名学术期刊,早被直接 退稿。但《自然》对这种离经叛道的研究较为宽容,只要看上去研究方法没什么 问题,就有可能发表。在1974年,《自然》就发表过研究以色列“特异功能大师” 尤里·盖勒的论文(后来才发现盖勒是在玩魔术),只不过同时发了提醒读者不 要轻信的编者按。这次《自然》编辑部也如法炮制,在发表本维尼斯特论文的同 时发表质疑该论文的社论,并要求本维尼斯特接受调查,在监督之下重复实验。   论文发表一周后,由《自然》主编、物理学家约翰·马多克斯爵士,美国国 家卫生研究院化学家、“学术打假斗士”瓦尔特·斯图瓦特,专门挑战特异功能 的魔术师詹姆斯·兰迪等人组成的调查小组去了本维尼斯特实验室,监督他们重 复实验。他们先用原来的实验步骤重复实验,重复了四次,有三次获得与原来类 似的结果。但是马多克斯发现实验人员知道哪个试管原先装有抗体,无法排除在 实验时有主观偏差。本维尼斯特主动提出用盲法再重复实验,即实验人员不知道 试管编号对应的情况。为了防止作弊,兰迪把编号情况包在铝箔中,装进信封里, 然后把信封贴在天花板上。   用盲法实验了三次,结果都是否定的。调查小组随后发表调查报告,列举他 们在调查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用来测试抗体活性的血液样本没有很好地控制、 阴性的实验结果没有报告、有时几个月得不出实验结果、实验室接受生产顺势疗 法药物的公司的资助,等等,更重要的是,盲法实验没法重复出结果。其实生物 学实验一般不用盲法,但是如果实验结果可疑,采用盲法就是避免主观偏差的最 好办法。本维尼斯特拒绝撤销论文,称自己遭受到了“迫害”,批评盲法实验不 合适,忘了盲法实验是他主动提出了,实验设计也都是经双发同意的,却愿赌不 服输,一旦结果出乎意料,就不认账了。   其他实验室试图重复本维尼斯特的实验,只要采用盲法,结果都令人失望。 本维尼斯特从此在学术界名誉扫地。1989年,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将其停 职。本维尼斯特干脆一条路走到黑,自己掏钱做研究,而且越来越离谱,声称水 的“记忆”可以通过电话线和互联网传播,让没有接触过抗体的水也具有抗体的 活性。本维尼斯特因此自称创建了“数码生物学”,也因此两次获得搞笑诺贝尔 化学奖。第一次是在1991年,为了表彰其坚信水是一种智能分子。第二次是在 1998年,为了表彰其发现不仅水有记忆,而且该记忆信息能够通过电话线和互联 网传播。   但是本维尼斯特也不乏重量级的支持者。197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 物理学家布莱恩·约瑟夫森就是其坚定的支持者。约瑟夫森也相信特异功能、支 持冷核聚变,本身在学术界的名声就不佳。但是由于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 说出来的话别人还不好不听。1999年,约瑟夫森向美国物理学会发出挑战,由他 们监督,用随机双盲方法重复本维尼斯特通过互联网传播水记忆的实验。美国物 理学会接受了挑战,愿意赞助实验费用。兰迪更是提出,如果实验成功,他将把 用于悬赏特异功能的一百万美元奖金奖给本维尼斯特。但是直到2004年本维尼斯 特去世,实验也没做成。   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病毒学家吕克·蒙塔尼也是本维尼斯特的 坚定支持者,不过他是在2008年以76岁高龄因近30年前的艾滋病毒研究而获奖的。 蒙塔尼将本维尼斯特称为现代伽利略,声称有些人重复出了本维尼斯特的实验结 果,但是不敢发表。他本人倒是大张旗鼓地在做类似的实验,发现细菌DNA也能 让水有“记忆”,即使高度稀释到水中没有细菌DNA,水分子还能发出细菌DNA特 有的电磁波,可以据此检测和治疗疾病。   有点物理常识的人马上会想到,蒙塔尼检测到的细菌DNA电磁波很可能只是 背景噪音——电磁波无处不在。没错,蒙塔尼也发现,如果把背景电磁波屏蔽掉, 就检测不到细菌DNA电磁波了。但是蒙塔尼认为,这是因为细菌DNA要发出电磁波, 必须靠背景噪音来诱导。如此强大的逻辑,足以抵御任何批评。发不了论文没关 系,蒙塔尼就自己办刊物。要不来资助也没关系,中国人很乐意花巨资请诺贝尔 奖获得者做研究。蒙塔尼如果足够长寿,很可能以上海交通大学全职教授的身份 再获一个诺贝尔奖——搞笑诺贝尔奖。 2010.1.17 (《中国青年报》2010.1.19) (XYS20110119)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