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啄木鸟为什么不头疼? ·方舟子· 在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陆续宣布的同时,有一个另类诺贝尔奖也在 哈佛大学颁发,沾光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个由《不可能研究年鉴》组 织、自1991年起开始颁发的“Ig诺贝尔”(与ignoble谐音,意思是 “不光彩”)奖,在国内常被称为搞笑诺贝尔奖。它起初的确含有搞笑 的成分,颁给那些“不可能也不应该被重复”的成果,主要是在讽刺一 些不可信的、甚至是伪科学的研究。但是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其宗旨也 发生了变化,改而颁发给“先让你乐,然后让你思考”的有趣研究,由 讽刺变成了幽默,获奖研究越来越正式,获奖者虽然没有奖金,也大都 欣然赴会领奖。 其实有的Ig诺贝尔获奖成果虽然有趣,却一点也不可笑,当然更非 不可信,例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伊凡·斯瓦布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校的菲利普·梅(已故)因为研究和解释啄木鸟为什么不会头疼而获得 今年的鸟类学奖,就是一个非常严肃、严谨的研究。它涉及了进化生物 学一个重要的问题:生物是如何巧妙地适应了其生活环境的? 啄木鸟是生物巧妙地适应了其环境的典型例子。达尔文在《物种 起源》的引言中,便是以啄木鸟为例,说明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生物 的适应性:“譬如说,啄木鸟的脚、尾、喙和舌是如此令人赞叹地适应 了从树皮之下捕捉虫子,将这样的构造也仅仅归于外部条件,则是十分 荒谬的。”但是即便是达尔文,也没有想到啄木鸟的头部和眼睛构造同 样是令人赞叹地适应了从树皮之下捕捉虫子。 啄木鸟好比一个锤子不停地快速敲打坚硬的树木,不仅通过啄木觅 食,而且靠它在树干中挖洞建巢,还要靠它相互通讯和示威。啄木是啄 木鸟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它啄木的次数一天可达1万2千次,频率达到每 秒20次,每次撞击的减速力达到重力的1200倍,这相当于以每小时25公 里的速度撞墙。如果我们人类像啄木鸟那么干的话,毫无疑问将会导致 脑震荡、脑损伤、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等一系列致命后果,啄木鸟 又是如何避免的呢? 啄木鸟的大脑比较小,体积小的物体的表面积相对就比较大,施加 在上面的压力就容易分散掉,因此它不像人的大脑那样容易得脑震荡。 啄木鸟在啄木时,敲打方向十分地垂直,可避免因为晃动出现的扭力导 致脑膜撕裂和脑震荡。 啄木鸟还进化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大脑和眼球免受撞击的装置。它的 头骨很厚实,但是骨头中有很多小空隙,有点像海绵,可以减弱震动。 大脑表面有一层膜叫软脑膜,在它的外面还有一层膜叫蛛网膜,两层膜 之间有一个腔隙叫蛛网膜下腔。人的蛛网膜下腔充满了脑脊液。但是啄 木鸟的蛛网膜下腔很窄小,几乎没有脑脊液,这样就减弱了震波的液体 传动。 啄木鸟的下颚底部有软骨,可以缓冲撞击。它的下颚是由一块强有 力的肌肉与头骨联结在一起的,在撞击之前这块肌肉快速收缩,也起到 了缓冲作用,让撞击力传到头骨的底部和后部,绕开了大脑。 啄木鸟的眼睛结构也十分巧妙。高速摄像表明,在撞击之前的一瞬 间,啄木鸟眼睛的瞬膜会快速闭上,既避免了撞击溅出的木屑伤害眼睛, 又像一个安全带一样把眼睛裹住,免得眼睛蹦出来。它的眼睛中的脉络 膜用一种黏多糖填满空隙,能起到缓冲作用。在鸟类眼睑上有一个像梳 子一样的梳膜,可能也能起到防震作用,因为它一旦充血,就能暂时提 高眼内压力,保护晶状体和视网膜。 最奇妙的是啄木鸟的舌头。它的舌头极长,从上颚后部生出,穿过 右鼻孔,分叉成两条,然后绕到头骨的上部和后部,经过颈部的两侧、 下颚,在口腔中又合成一条舌头。这样的舌头就像一条橡皮筋,能够射 出喙外达10厘米。显然,这条长舌头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把虫子从洞中钩 出来,但是在每次啄木之前舌头收缩的话,就能吸收撞击力,也是一个 很好的缓冲装置。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一再感叹啄木鸟身体构造的巧妙,写道: “啄木鸟攀登树木并从树皮的裂缝里捉捕昆虫,我们能够举出比这种适 应性更加动人的例子吗?”但是啄木鸟身体构造比达尔文设想的甚至还 要精巧得多。生物学家研究这样的身体构造,一点也不搞笑,也不是纯 粹出于学术上的好奇,并非没有实用价值。啄木鸟的身体构造乃是在自 然选择作用下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用数百万年的时间做的一个实 验,研究它是如何巧妙地避免撞击带来的身体损伤,对于改进防止人 类大脑损伤的保护设备,不无启发。 2006.10.09 (《中国青年报》2006.10.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