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   “天才”韩寒创作《三重门》之谜   ·方舟子·   韩寒在在1999年上高一时因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成为小众名人, 但让他成为大众名人的,是在200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不 仅轰动一时,而且畅销不衰,销量超过200万册,韩寒自称“我至今所有的荣誉 都是因为这本书而开始”。   在最近的文章中,韩寒以他写作《三重门》时还不认识路金波为由驳斥该书 由路金波代笔的说法,让人莫名其妙,因为人们怀疑的是《三重门》由韩寒的父 亲韩仁均代笔,路金波则被怀疑代笔韩寒后来的博客文章。韩寒还打算在4月1日 出版该书的手稿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同样莫名其妙。这本书既然是以韩寒作品的 名义出版的,那么他至少会抄一部书稿给出版社,有他的手稿存在并不能证明书 就是他写的。他举海岩出示手稿证明没有别人代笔为例,却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田博马上在微博上贴出手稿证明他和赵立志就是海岩《五星大饭店》的代笔,上 面还有海岩批改的笔迹。   那么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韩寒父亲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一书中介绍,“韩寒从进入松江二中读高一 不久,也就是1998年的下半年起,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写作。一开 始,我们并不知道。现在我们在媒体上常常看到说‘一个留级生写出一部长篇小 说’、‘一个17岁的少年写出长篇小说’什么什么的,好像《三重门》是韩寒留 级后写的,是韩寒17岁时写的。其实严格地来说,韩寒的《三重门》写于留级前, 写于16岁,也许开始准备的时间更早。”“我是在韩寒读高一的第二学期,即 1999年的二三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的。那时,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了。” “在1999年3月28日去上海市区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复赛时,《萌芽》的胡 玮莳和赵长天知道了韩寒写了部长篇小说的事,于是就约定写好后让他们看看。 参赛回来,韩寒将全部书稿订正一遍后,四月份把书稿送到了胡玮莳那里。”   而最近韩寒在回应《三重门》由其父亲代笔的质疑时,如此说:“既然很多 质疑我的人主要焦点集中在我17岁时候我第一本小说《三重门》上,而理由恰恰 是在他们的17岁写不出来,所以我的17岁也必须不行。”“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 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 至连体育课都逃了,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窝在教室里不停的写。”   按韩仁均的说法,《三重门》的写作用了不到七个月(1998年9月~1999年3 月),写于韩寒16岁时,还特地纠正了媒体上关于写于17岁的错误说法。而按韩 寒的说法,《三重门》的写作用了整整一年多,写于韩寒17岁时,沿用了媒体的 说法。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的说法?韩仁均对该书的写作时间说得更详细, 更肯定,似乎对该书的写作过程比韩寒还要熟悉,而且有旁证(《萌芽》的胡玮 莳和赵长天),应该更准确,那么是不是应该再来纠正一下韩寒从媒体得来的错 误说法?   韩寒说他“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至连体育课都逃了” 都在写这本书,但是在2006年11月26日播出的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可凡倾 听》节目中,韩寒却对曹可凡说他课余都在玩,只在课内时间写作:  曹:那你这个小说是利用什么时间写的,是课余时间还是怎么样?   韩:课余时间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有用的时间,得玩,所以基本上我就认为 是没用的时间比如说课内时间,我在那写。 http://ent.sina.com.cn/v/m/2006-11-21/21061338001.html 那么他在课外究竟写没写《三重门》?“深夜”和周末是玩还是写作?作为 那么爱玩的体育特长生,体育课真的也不去上而在写作?   韩寒在《第三个人》中另有说法:   “进了松江二中要住校,无父母管教,很幸福。我每天上课看书,下课看书, 图书馆的书更是被我扫荡干净,只好央求老师为我开放资料库。中午边啃面包, 边看‘二十四史’。”   在《正常文章一篇》中他也说:   “到了初中高中,我拼命的读各种书,这点我的同桌和老师都可以证明,到 了高中更加病态,彻夜阅读《管锥编》《二十四史》《论法的精神》《悲剧的诞 生》。”   究竟是每天白天到深夜上课也写书,下课也写书,还是每天上课也看书,下 课也看书?   韩仁均还说,韩寒写这部书的时候是“偷偷摸摸”,“对同学、老师、家长 有所回避”:   “一部《三重门》,20多万字,也真是难为了一个高一学生。试想,就是认 真地抄一遍也得多少时间?更何况要构思,要‘偷偷摸摸’地写。”“可再粗心 的人,也有心细的地方。比如,他上高中后写长篇小说《三重门》,这期间要经 过寝室、教室、家里,还要对同学、老师、家长有所回避,500格稿纸,400多页, 竟然没弄丢一页。”   而韩寒在回应质疑时的说法却是:   “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 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至连体育课都逃了,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窝在 教室里不停的写。”“《三重门》这么(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 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 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公公开开,明目张胆地在教室里写的,同学们都知道,还有同桌为证。这又 与韩仁均的“偷偷摸摸”说法不符。韩寒作为作者,我们应该更相信他的说法, 问题是,此前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中,亲口对鲁豫说他当时是在无人的 时候写作的:   鲁:成功的作家都有一个写作的习惯,你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   韩:没有,……但是我旁边不能有人看,我最烦的就是我在那里写,旁边有 人看。   现在怎么又改口说是坐在同学们的中间写的,写一页传看一页?给同学们看 的是当场写的吗,还是事先准备好的?给同学们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知道 这部书是他写的?   韩寒不仅让人觉得他对《三重门》的写作时间和经过都不明不白,时而这样 说,时而那样说,而且他对这部书的内容似乎也很不熟悉。以前已经提到,他在 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采访时,被问及为什么《三重门》取这个书名, 回答说“忘了”。对此他的解释是,他并不是真忘,“我完全是不想搭理一帮笨 蛋”,所以假装忘了。但是在其他场合,韩寒也经常用“忘了”来回应对《三重 门》的提问,例如:   “昨日,中山大学附中的阶梯教室里挤满了300多名学生。……在长达一个 多小时的对话时间里,不断有学生请他谈谈此前写作《三重门》等成名作品的心 得和体会。但韩寒大都以一句‘我忘了’或者‘我不记得了’含糊作答,这引起 一位女生对其创作态度是否严肃负责的质疑。对此,韩寒仍然轻松回应:‘我记 性不太好,写过的东西就忘了,但我对读者是很负责任的。’”(2005年11月30 日《南方日报》   这回总不至于把学生们也都当成“笨蛋”了吧?为什么还是大都以一句“我 忘了”或者“我不记得了”回答对《三重门》等成名作品的提问?一个作家对自 己的成名作品的记性如此之差,这不是很奇怪吗?难怪连在场的中学生都要质疑 其创作态度是否严肃负责。其实一个作家再不严肃,再不负责,也不至于对自己 精心创作的作品如此不熟悉。但是,如果作品根本就不是该作家创作的,只是照 抄一遍而已,那就容易理解了,说“忘了”总比说不知道好。 另,看了《可凡倾听》,又发现了一个矛盾之处。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 说的是韩寒告诉他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事,并给他看了参赛作文,最后是韩寒自己 把作文寄走。而韩寒说的却是他不知道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事,是韩仁均帮他把文 章寄去的: 曹:那当时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萌芽》杂志在办一个新概念的作文大赛?   韩:其实我不知道,是我父亲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了这个消息,然后帮我 把文章寄出去。 而且韩寒还说他补赛时,出题考官往水杯里扔的是一团餐巾纸,又多了一个 版本。怎么不统一一下口供啊?   2012.1.26. (XYS20120127)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