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选自《进化新篇章》,方舟子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25万字,284页, 94幅插图,国际书号:753553354x) 没有设计者的世界 ·方舟子·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庄子·寓言》 据说,东方哲人的思维是综合式的,直观而充满了智慧,却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于天地 万物的由来,我们的祖先只是泛泛地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类的断定,便算是 完成了答卷。至于这样的断定的根据何在,万物如何生于有,有如何生于无,他们似乎不屑 顾及。 西方哲人比较喜欢寻根刨底,一下笔便是长篇大论的分析、演绎。对于天地万物的由来 ,多问几个为什么,便免不了要认定它们一定有一个设计者,因为天地万物是如此的复杂、 有序,怎么可能自然形成呢?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佩利因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手表类比 ”:试想你经过一片荒野,脚踏在石头上,你可能会假定这些石头一直就在那里,而不会追 究它们是怎么来的;但是如果你在地上见到了一块手表,你就会奇怪它怎么会在那里,而且 你知道这块手表一定是由某个手表匠制造出来的,他由此推论说: “在手表中存在的每一个加工的迹象,每一个设计的表现,在大自然的产物中也都存在 着;并且,大自然的产物远胜手表,超出了一切人为的计算。” 既然手表一定有一个创造它的手表匠,大自然也就应该有一个设计它的万能的设计者, 也就是上帝。 佩利的“手表类比”一提出,怀疑论者休谟等人就在逻辑上给以反驳:手表匠要利用材 料才能制造手表,而上帝却要从无中创造出自然界,这两者不是一码事。机器有许多许多种 ,如果你在沙滩上见到一辆车,见到一座风车,总不至于认为它们也都是由手表匠制造出 来的吧?依次类比,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产物,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设计者,而不应该只有 一个上帝。如果一块手表不是完美的,我们就可以推知它的制造者不是完美的;因为自然界 并不是完美的,所以上帝也就不是完美、万能的了?这个类比在逻辑上最致命的一点是:它 先假定大自然没有加工、设计的迹象,所以在荒野上手表才会显得突出;但是它马上又假定 大自然充满了加工、设计的迹象,所以才象手表一样需要有一个设计者。这样,这个类比就 不是自洽的,在逻辑上也就不成立了。 但是,虽然“手表类比”在逻辑上被驳倒,天地万物的由来问题并不因此就解决了。如 果我们不能对自然界,特别是最为复杂的生物界的起源给出一个科学的解释,上帝的阴影就 无法排除。到了上个世纪中叶,现代生物学之父达尔文对生物界的复杂性的起源交出了第一 个科学答案:自然选择完全可以代替上帝作为生物界的设计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复杂 的生物体可以经由最简单的生物体一步一步地进化而来。佩利曾经拿人眼跟望远镜作比较, 推断只有上帝才能设计得出构造远比望远镜复杂、完善的人眼;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因 此专门用一节讨论了眼睛的进化,通过比较现存生物的或简单或复杂的眼睛,证明人眼并非 不可能从无到有,从简单(比如单细胞生物的眼点)到复杂逐渐进化而来。他非常自信地写 道: “如果有谁能够证明存在着任何一样不可能经由为数众多的、逐渐的、轻微的改动而形 成的复杂器官,那么我的理论将绝对会破产。” 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虽然一直有人声称达尔文的理论已经破产,而实际上在经过修正 后它仍然坚如磐石。在生物学界,自然选择依然被公认为最重要的(虽然并不是唯一的)进 化动力。在今天,当我们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时,生物进化就变成了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了,因为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既然一个受精卵经过十月怀胎以后可以发育 成一个人,单细胞生物为什么不可能进化成人类呢?单细胞生物和人的受精卵无论在结构上 还是在功能上都极为相似,最本质的差别是遗传信息的不同。但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对于所有 的生物体都是相同的,都是DNA;而DNA依据一定的速率在不断地突变,只要有足够长 的时间,只要对于每一次突变的结果有一个选择的机制(比如自然选择)确定其突变的方向 ,人类完全有可能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这是对“万物生于有”的回答,而“有生于无”呢?虽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避开 了生命起源的难题,而把它留给了上帝,在私人通信中他却认为第一个细胞可以经过化学反 应自然形成。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俄国科学家奥佩林(Oparin)开始正式回答这个难题, 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即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自动合成生物小分 子,生物小分子可以合成生物大分子,进而组成原始细胞。八十年来,“化学进化”假说的 各个步骤在实验室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模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RNA自我催化现象的发现 和研究使我们知道,RNA无须借助蛋白质就可以自我复制和把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合成肽链,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生物学界的究竟是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这个先有鸡还是 先有蛋的问题,使得“化学进化”假说在生物学界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这样,上帝的阴影就已完全从生物界驱除了出去。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今天的生物学 家已完全不需要有全能的设计者的假设。 我不想详细介绍为什么对于生物界的种种现象我们不需要有一个智能设计者的假设,我 想进一步说明的是,那种智能设计者的假设不仅不需要,而且是不合理的。 让我们再回头来看佩利的类比,他的大前提是:自然界,特别是生物界,是高度复杂、 有序、美妙的。凡是看过“动物世界”之类的电视节目,读过一些介绍生命现象的科普文章 的读者,大概都会理所当然地接受这个大前提。你看,布谷鸟会把蛋下在别的鸟巢里,让别 的鸟替它养儿养女,蚂蚁会抓来别的蚂蚁当奴隶,蜜蜂会建筑连建筑师都叹为观止的蜂窝( 这些都是达尔文特地在《物种起源》中讨论的例子),而蝙蝠居然会用声纳“高科技”捕捉 虫子,一句话,生物世界真奇妙!然而,深入研究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奇妙现象只是生 物世界的一面,生物世界同样存在着不奇妙、不完美、甚至完全不合理的另一面。拿我们人 体来说吧,存在着那么多(据统计多达上百个)的完全没用甚至有害的退化器官、组织,就 很不完美;而人体的骨骼、内脏构造根本就是为四足行走“设计”的,使直立行走的我们增 添了多少疾痛,让一个工程师来设计,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好,万能的设计者反而会如此低能 ?如果现存的生物不是给设计创造出来的,而是进化而来的,这种现象就很好解释了:这是 祖先留给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一种负担。自然选择无法凭空创造或全盘改造,只能在原来的 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因此那些生存下来的所谓“适者”并不一定就是最优化者,它们只是 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获得了生存优势,其它的可能照旧,从而导致了不合理的设计。 在分子水平上来看生命现象,这类蹩脚的“设计”就显得更明显了。分子生物学上一个 出乎意料的发现是,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真正载有遗传信息,有表 达蛋白质的功能的。对于人体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DNA都不编码蛋白质,其中少数 有调控功能,大多数没有已知的功能,被称为垃圾DNA。如果我们现在就认定所有的垃 圾DNA都没有功能,未免过于轻率,但对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它们的 确是垃圾。实验表明,去掉它们对于生物体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就是这些废物,盘占着细胞 核的宝贵空间,细胞复制时还要费心费力把它们也复制一份遗传下去。试想,如果你的居室 的绝大部分空间都被垃圾占领,搬家时还要把它们也都带走,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如果真 有一位高明的设计者,他何必扔下这么多的垃圾,何不令清洁工来打扫一番? 分子生物学怎样解释这些垃圾DNA的存在呢?一种简单的解释是:它们是生物体在长期进 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基因“化石”。基因是由四种碱基编码而成的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一个基因就好象是一个电脑文件。电脑文件可以复制,基因在细胞分裂时也复制成两份分配给 子细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错误,某个子细胞会因此多得了一套某个基因,就象 你本来要复制一个电脑文件,却错用了指令让这个文件扩增了一倍,包含了两个原来的文件 。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某个基因在细胞中就有可能越来越多,而形成了一个基因家庭。电脑 文件的复制一般是十分忠实的,但是有时会发生读写错误,使得新文件跟旧文件略有差异。 基因复制也是如此,会不时地发生突变,使得一个基因家庭的成员不完全相同。在基因家庭 中,被研究得最透彻的是珠蛋白基因家庭(图1-2)。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属于珠蛋白, 血红蛋白又可分为阿尔法和贝塔两大类,每一类各有一些亚型,比如兔子的贝塔血红蛋白就 有贝塔1、贝塔3、贝塔4三种,分别由贝塔1、贝塔3、贝塔4基因编码,这三个基因连 在一起成为一串,就象三个相关的电脑文件被写在硬盘上的同一个地方。这三个基因 都非常相似,可以推测是从一个原始基因不忠实地复制而来的。为什么没有贝塔2呢?原来 贝塔2是一个没有编码功能的假基因,它插在贝塔1和贝塔3之间,基因结构与贝塔1相同, 二者的序列也非常相似;但是贝塔2的调控区发生了改变,使它没法被转录;它的“编码” 区在开始部分发生了点突变,即使被转录了也会很快中止。在这重重保险的抑制下,使得贝 塔2完全丧失了转录的机会,而成为无用的假基因。由于贝塔2与贝塔1极为相似,我们可以 推测它就是由贝塔1复制变来的,比较二者的序列可以计算出这个复制事件发生在大约五千五 百万年前。贝塔2也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没有功能的,从序列比较可以推测它作为一个真基因 活动了大约两千两百万年,以后堆积了太多的突变,而在大约三千三百万年前丧失了功能, 变成了假基因。如果我们不需要一个电脑文件了,我们可以发出指令把它删除;而实际上, 这个文件并没有从硬盘上抹去,它还在硬盘中,只不过删除指令取消了操作系统指向这个文 件的指针,使得它在文件名单中消失了。细胞对于那些已经丧失了功能的基因也是采用同样 的策略处理,并没有把它们清除,只是加了种种限制防止它们的表达,而把它们作为“化石 ”保留了下来。有时候这些限制失灵,让这些“化石”基因复活了,就出现了返祖现象。但 是计算机跟细胞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由于硬盘空间有限,那些已被删除的旧文件最终会被 新文件所覆盖,而真正被删除;而细胞中却无人来为它们做这种清除垃圾的工作,垃圾DNA 也就越积越多了。 如果一个电脑文件太大,一个硬盘扇区(sector)写不下,就会给拆开分散到别 的扇区去,但是操作系统会有指针指向各个扇区,使它们使用起来仍然是一个文件。真核细 胞的基因也是如此,一个基因往往给分成几部分(图1-3)。比如脊椎动物的珠蛋白的每个 基因,就都给分裂成三个部分,称为三个外显子。外显子之间被不编码的或长或短的所谓内 含子所隔开。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外显子和内含子都同时转录RNA,然后再把属于内含子 的部分切割掉,而把外显子的RNA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信使RNA去翻译蛋白质,显然 这也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设计。总之,内含子和假基因都可看作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堆积下来的垃圾。这类垃圾,是生物进化的最好的证据,也是对于存在智能设计者的观点的 最有力的否定。 一个生物体越高等,进化过程越复杂,在它的身上残留的垃圾也就可能会越多。在生物 界,既然没有一个总设计师来为细胞清污除垢,它们就把这些“化石”加上种种保险保存起 来,作为历史源远流长的见证。即使偶尔保险失灵,沉渣泛起,返祖复古,也会在自然选择 的作用下被消灭掉。在进化的长途中,没有尽善尽美、永恒不变的尤物,一切都只是过程。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