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选自《进化新篇章》,方舟子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25万字,284页, 94幅插图,国际书号:753553354x) 我们孤独吗? ·方舟子·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是否有智能生物?是否有文明?早在两千多年 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已经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了。其中有一位如此写道: “在一片旷野中只有一株麦子,和在无限的宇宙中只有一个生命世界,都 是不自然的。”当哥白尼发现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后,这些问题又被再 次提了出来。布鲁诺即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到处都有生命世界。这种观 念使他被处火刑。但以后一些的天文学家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惠更斯 就写过论文说明外星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些当然都只是没有证据的哲学上的思考。直到1877年,意大利天文 学家西亚帕拉里(Giovanni Schiaparelli)才似乎发现了证据:他从天 文望远镜中看到了火星上有“河道”(canali)。河道一词被翻译成英语 时变成了“运河”(canal),这个误译激励了美国商人劳威尔(Percival Lowell)投身火星观察,在亚利桑那州建了一个天文台。到十九、二十世 纪之交,劳威尔已发现了数百条火星运河。他认为这些运河是火星人所开 凿,而火星人能够一致合作从事如此巨大的全球性工程,表明他们的文明 程度和技术水平都远胜于地球人。美国作家威尔斯(H.G.Wells)在1898 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描绘了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景象。从那以 后,火星人做为外星人的代名词,融入了美国通俗文化。以后的天文学家 们用分辨率更高的望远镜观察火星,劳威尔的“运河”便不再存在了,但 是他们发现火星表面的暗度会发生季节性的变化,这会不会意味着火星上 有按季节生长的大片植物?1965年美国太空探测器水手4号飞过火星,传 回了22张照片,清楚地表明了火星就象月球一样,是一个布满陨石坑的荒 凉、死寂的世界。1976年,另一个探测器海盗号在火星着陆,不仅没有找 到任何生命的迹象,在火星的表层,连有机物的痕迹都未探测到。 至此关于火星有无生命的问题似乎有了结论了。直到1996年,美国航 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宣布从一块在南极洲发现的、据信是在一万三 千年前从火星飞来、年龄为45亿年的土豆大小的陨石中发现了火星在那时 候存在微生物的四条证据(图13-3)。他们承认,这四条证据的每一条分 开来看,都可以有非生物的解释,但合在一起,却强烈表明火星曾经有过微 生物。尽管其他科学家大都不接受这样的结论,但这一发现经过媒体的渲染, 却重新激发了探测火星的兴趣。这一年的年底,NASA连续发射了两颗火星探测 器,传回的图像表明,火星表面上曾经有过河流、湖泊甚至海洋。这些图 像经由互联网传遍了全世界,使得全球性“火星热”持续不退。地理证据 表明,在38亿年前,火星要比现在更温暖、潮湿,大气层更厚,更适于生 命生存。那么,有没有可能找到化石?甚至在火星的地下还有生命存在? 以后的几年一系列的火星探测器将被发射去研究这些问题。预计到2010年, 将会在火星上建立起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地球上的互联网用户将 能够随时看到火星探测器连续不断地发回的录象。这样,我们就把互联网 延伸到了地球之外,随时可以虚拟地访问火星了。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除了地球之外,火星是最适宜生命生存的。 如果没能在火星上找到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那么别的大行星上就更无可 能。但是太阳系还存在许多卫星值得考察。近年来越来越引起注意的是木 星的卫星欧罗巴。这颗卫星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冰层底下可能是深达100 公里的海洋。新近在南极洲的冰下湖泊发现了微生物,使得人们更坚定了 这种信念:只要有水,有有机物,有能量,就很可能有生命。宇宙中到处 存在天然合成的有机物,包括氨基酸、核苷酸碱基等构成地球生命的分子, 由陨石带到各个星球。能量也到处都可以找到,除了阳光之外,火山也能 提供能量。所以最稀少也最关键的是水。欧罗巴上是否有海洋?是否有生 命?预定在2003年发射的一颗探测器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如果能在火星或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发现生命,也一定是非常简单的微 生物。地外文明只能在太阳系之外找,而按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那是可 望而不可及的,只能等他们主动来跟我们联系了。如果其他地方存在高度 发达的文明,而他们又象我们一样好奇,热衷于寻找别的文明,他们会采 取什么样的方式呢?大家马上想到的,可能是“乘飞碟寻访”。但是现实 并不象幻想那么美妙。由于各个星球之间距离极为巨大,乘飞船漫无目的 地漂游乃是一种极其昂贵、效率极低的选择。最为便宜、方便的是发射含 有信息的无线电波。无线电将以光速传播,并可向各个方向发射。1960年 开始,人类就开始监听从茫茫太空中传来的无线电,试图发现其中包含有 智能信息,还因此无意中发现了脉冲星。但是这种监听面临着一个问题: 宇宙中充满了各种天然形成的无线电波,地球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工 无线电波(电台、电视、无线电通讯、雷达等等)的干扰。面对一架射电 望远镜所收集到的巨额数据,研究人员只能限定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研究 较强的信号。宇宙无线电的背景噪音的频率大多低于1千兆赫兹,而人工 无线电噪音的频率大多高于10千兆赫兹,在两者之间是相对平静的频带。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中性氢发射的无线电频率为1.42千兆赫兹,另一种 物质羟基的发射频率为1.64千兆赫兹,二者刚好都位于平静频带。氢和羟 基合起来变成水,所以1.42到1.64千兆赫兹之间的频带被称为“水孔”。 如果水的确是生命的普遍基础,那么地外文明最有可能选择在“水孔”频 带发射信号。目前寻找地外文明的项目都从“水孔”开始监听,以后再扩 大监听范围。 但是如果地外文明离我们非常遥远,他们发来的信息可能就淹没在那 些被忽视的微弱信号之中了。如果要进一步分析微弱信号,又不是任何一 台计算机所能胜任的。有人想到,每时每刻世界上都有难以数计的个人计 算机开着却无所事事,只是在运行花哨的屏幕保护程序,为什么不利用互 联网把这些个人计算机联合起来组成一台超型计算机呢?事实上以前已有 计算机爱好者通过并联运行的方式破译密码,也有许多数学爱好者用类似 的方式寻找大素数。受此启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寻找地外智能” 研究组于1999年5月正式启动了“家中寻找地外智能”(SETI@home)项目。 每天,他们将从世界上最大的直径305米的阿雷西伯(Arecibo)射电望远 镜收集来的巨额数据拆散成无数小块,通过互联网送到加入这一项目的个 人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在处于闲置状态时即以“屏幕保护程序”的方式自 动对这些数据加以处理,处理完了又通过互联网送到伯克利,在那里汇总 研究。用这种方式,可使分析工作的敏感度增加十倍。只要有一台能够上 网的个人计算机就人人能够参与这个项目,对计算机的本职工作无影响, 也不会大幅度增加联网的时间(只需在传输数据时联网,整个过程只有几 分钟)。到现在,已有一百七十多万台计算机加入了这个项目,运行时间 累积达到了二十万年,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计算机工程。公众对寻找 地外文明的兴趣,显然是远远大于破译密码和寻找大素数的。但是,破译 密码和寻找大素数能够有较为确切的结果,而寻找地外文明的结果极为渺 茫。事实上,若我们能在有生之年发现任何存在地外文明的确切证据,是 极为运气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找,那么运气也许永远不会降临。 这样的运气会有多大呢?在1950年,物理学家费米问道:理论上人类 能够在一百万年以后飞行到银河系的各个星球,如果我们能,那么那些比 我们早进化一百万年的外星人也应该能。那么为什么他们还没到地球来? 他们究竟在哪里?费米的意思,是我们在银河系中很可能是孤独的。其实 对这个所谓“费米悖论”很容易反驳:可能没有哪个文明能够在银河系各 处殖民,可能我们离其他的文明都过于遥远,可能还没有哪个文明进化到 能够在星际旅行的程度,可能已有外星人在很久以前访问过地球又走了, 当然也有可能外星人正不为我们所知地观察着我们。1960年,美国天文学 家德雷克(Frank Drake)试图定量地说明外星人存在的概率,提出了一 个计算公式。这个“德雷克方程”本来只是开玩笑,没想到现在却被正儿 八经地写入了天文学教科书。这个方程很简单,人人可以掌握: N = R * f(p) * n(e) * f(l) * f(i) * f(c) * L 其中N表示银河系中“通讯文明”(即能发射、监听星际通讯)的数目。 右边各项为计算这一数目的参数,*为乘号。 第一个参数 R 为每年在银河系中形成的“适宜”恒星的数目。银河系每 年都有新恒星诞生,有的适宜于生命生存,有的不能。太阳系刚好处于银河 系的适宜带,既不在暴烈的河系中心,也不太靠近河系边缘(边缘地带的星 云没有足够的重元素产生行星)。各位天文学家对此数目的估计分歧不大, 在每年五到二十个之间。让我们乐观一点,设定R=20。这是唯一一个我们比 较有把握的参数。后面的参数从左到右可靠性越来越低。 第二个参数f(p)表示 R 之中具有行星系统的比例。在形成恒星的过程 中,星云不停地旋转、坍塌,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有两种可能的结局:或者 形成两颗恒星即双星,或者只在中央形成一颗恒星,而周围形成了行星系统。 一直到几年前,我们都不知道除了太阳系,宇宙之中是否还有别的行星系统。 但近年来在太阳系之外我们已发现了几十颗行星,而且这个数目还在 不断增加。看来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普遍存在。让我们假定星云形成双星和 行星系统的可能性相同,即f(p)=0.5。 第三个参数n(e)是一个行星系统中,处于“适宜带”的行星数目。行星 要适于生命生存,不能太靠近恒星(太热),也不能太远离恒星(太冷), 在两个极端之间有一个适宜带,只有在那里才能有水存在。显然在做此假设 时,我们把水当做了生命的必要条件。并不能排除存在不依赖水的生命的可 能性,但根据我们的化学知识,水是最适宜生命的。在太阳系中,处于适宜 带的行星有三个:地球、金星和火星。让我们保守一点,将这个数目设为1: n(e)=1。 第四个参数f(l)表示处于适宜带的行星中实际产生了生命的比例。并不 是任何处于适宜带的行星都能产生生命的,还跟行星的地质、地理条件有关 系。在太阳系中,有三颗大行星处于适宜带,我们确切地知道地球有生命, 金星无生命,火星可能有或曾经有过简单的生命。让我们保守一点,设定每 五颗处于适宜带的大行星中,只有一颗能产生生命,即f(l)=0.2。 第五个参数f(i)表示在有生命的行星中,进化出智能生命的比例。这是 一个分歧最大的问题。有的认为在地球上经过了三十几亿年的进化,在生存 过的几十亿个物种中才有几种有智能,可见智能生命的产生极为罕见。也有 的认为我们现在只知道一个生命世界,而它是有智能生命的,就我们所知, 产生智能生命的可能性就可算是百分之百。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这么看: 既然智能是一种很好的适应环境的方式,那么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经过无 数的试错,只要有足够的进化时间,从无数进化途径中出现一条通向智能, 应该是必然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存在一条通向智能生命的直线进化方向, 而是说智能进化途径只是同时存在的许多进化途径中的一条,而且这一条也 不是注定会产生人类(在其他条件下完全可能产生其他的智能生物)。有了 这些说明,我们不妨把这个参数乐观地设为:f(i)=1。 第六个参数f(c)表示在智能生命中,能够发明星际通讯技术的比例。这 个问题同样难以回答。在地球上,我们知道人类发明了这种技术。但是其他 的智能生命,象猿、海豚、鲸,都没有技术。让我们再乐观一回,将这个参 数设为f(c)=0.5。 我们先不管最后一个参数 L ,把以上的设定结果代入方程计算一下: N = 20 * 0.5 * 1 * 0.2 * 1 * 0.5 * L = L 这是个有趣的结果:银河系中通讯文明的数目等于一个通讯文明平均能 够生存的年数 L 。但是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个 L 究竟会有多大,连估算都无 法做到。如果我们按费米显然过于乐观的估计,每个通讯文明的平均寿命为 一百多万年,那就意味着银河系中存在一百多万个通讯文明。听上去似乎数 目巨大,但是,与银河系存在的大约四千亿颗恒星相比(象银河系这样的星 系在宇宙中还有几十亿个!),这个数目就微不足道了。它表明通讯文明是 非常稀少、分散的,难以有相互接触的机会。 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一个通讯文明能够永世长存。宇宙中有许多外界因素 能毁灭生命世界。比如,宇宙中最有威力的现象伽玛射线大爆发,就能使方 圆几百光年内的生命灭绝,而我们每年能够观察到几百次这样的爆发。文明 的高度发展也许有可能预测、防御这样的灾难,但是另一方面,却也能导致 自我毁灭。我们人类也只是近五十年来才进入了通讯文明阶段,但是同时也 拥有了完全毁灭自己的能力:且不说我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 光是现存的核武器储备,就足以毁灭整个地球几百次。如果我们要在宇宙中 发现邻居,如果我们要让邻居们发现,关键是自己要生存下去,并尽可能地 延长寿命。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