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慎勿乱说生物学 ——评陈蓉霞《说你说我,说生物学》 ·方舟子· 陈蓉霞《说你说我,说生物学》一文(载上海交大SHC网站)是对美国普渡 大学历史系教授洛伊斯·玛格纳(Lois N. Magner)《生命科学史》(A 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s)一书的读后感,批评分子生物学和达尔文进化论,以论 证“科学从来都不是纯客观的产物”、“科学家也有偏见”,并警告说“绝对地 相信科学,是否又会造成新的迷信呢?”。这些观点其实都是风行于中国“(反) 科学文化”界的陈词滥调。科学研究是人做的,当然不会“纯客观”,科学家当 然也会有偏见,但是有偏见的、非纯客观的研究过程却未必不能得到客观的结果, 正如走了弯路未必就不能抵达目的地,作者显然把过程和结果混为一谈了。要获 得客观结果的关键不在于研究的动机和过程,而在于要有一个可以独立验证和修 正的机制。作者举了个从前某些动物学家相信预成论的例子说明科学研究之非纯 客观、有偏见。但是预成论在当时也不是学术界的定论,而有渐成论与之针锋相 对,最终渐成论取得了胜利。是不是渐成论者就更客观、更无偏见?渐成论的胜 利是不是因为科学家的偏见改变了?当然不是。有偏见的争端有望得出结论,正 是因为有一个可以通过证据和逻辑消除偏见的修正机制。因此,什么都有可能成 为迷信,唯独科学不能。科学是迷信的死敌,其方法注定了无需也无法绝对地相 信。需要绝对地相信的肯定不是科学。作者貌似高明的警告其实乃是逻辑混乱所 致。事实上,作者在文中所举的例子和所做的评论,无一不是逻辑混乱所致,再 加上生物学知识的缺乏。我手头无《生命科学史》一书,无法查证这些评论是否 为原书所有,但即使是原书所有,也显然是被作者所认同的。下面只举一个批评 达尔文进化论的例子为例:   “一部生命科学史无论如何也绕不过达尔文进化论。鉴于介绍达尔文进化论 的书已经是汗牛充栋,所以我更感兴趣于本书提到的某些细节。达尔文的性选择 理论众所周知。其中达尔文强调‘男人比女人更有勇气,更好斗,更有精力,并 且更富有创造性的天赋。’所以,他过分强调雄性的作用,这种观点在今天依然 有相当的市场。然而,本书却提及了这一现象,即在现存哺乳动物的122个科中, 大约有30个科,其雌性动物的平均体积比雄性大,这是一种反常,但少有科学家 去研究它们。这是否与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男性这一事实有关?” 达尔文做为十九世纪英国绅士,有大男子主义的观点并不令人惊讶,这种观 点或许对其科学研究有影响,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一种科学理论的成立与否与 提出者的动机无关,而只看证据和逻辑,无需去挖掘研究者的思想根源。研究过 程的“某些细节”也许很有趣,可做为饭后的谈资,却与科学理论本身无关。其 实,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绝不是作者所声称的“众所周知”。作者本人就不知道, 性选择理论并不等同于雄性竞争,它的另一个可能更主要的内容是雌性选择—— 不知作者在知道了这点常识以后,会不会因此又说达尔文过分强调雌性的作用? 雌性选择学说之所以长期不被多数生物学家认同(连自然选择理论的共同提出者 华莱士也不同意),也许倒和这些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根源有关。作者恰恰搞错 了批评对象。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在达尔文逝世一百年后,雌性选择学说最 终被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而成为生物学界的共识(参见拙著《进化新篇章》 第八章“奇妙的性”)。这恰恰是个科学方法可以战胜科学家的偏见的例子。另 外,达尔文进化论并不认为雄性竞争是所有哺乳动物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试图以 某些哺乳动物雌性的平均体积比雄性大加以否证,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雄性竞 争学说可用于解释为什么哺乳动物的大多数科雄性体积大于雌性,而作者却要它 解释为什么少数科雌性体积大于雄性,这只能说是胡搅蛮缠。 生物学做为科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也无需绝对相信,也就人人说得。但是科 学切忌胡说、乱说。要评说科学,需要有扎实的知识、确凿的证据和合理的逻辑, 否则就容易掉到自己挖的“坑”中去。作者要人担心掉进生物学的“坑”,没想 到自己就先掉了进去。关注生物学是好事,由于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越来越大的 影响,也应该关注生物学,但是不懂装懂、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就要对生物学 指手画脚则不可,因为这样的关注,只能是制造混乱乃至恐慌。生物学虽然看上 去不像物理学那么高深,却也并不是那么好懂,绝不是看几本科普甚至连科普也 不看就可以来充当先知的。可惜在中国的“(反)科学文化”界,这种自我感觉 无比良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还能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近来中国社会的 “克隆人恐慌症”,就是一例。 2002.6.1. 附: 说你说我,说生物学 陈蓉霞   传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因热衷于关注天象,不小心掉进了地上的一个坑中, 正好旁边有一位美丽的少女经过,她嘲笑哲学家是那种只看天上不顾地面的呆子。 这一故事已成为经典传说,其象征意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科学确 实是从关注离我们最遥远的天体开始的,因为再也没有比天体的运行更有规律的 事物了,它们的表现令物理学家心醉神迷。但是,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也许正 是在你我体内所发生的一切更令人关注,这就是生物学的魅力,不用说,由生物 学引出的话题也更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厚重的《生命科学史》一书尤其让我 体会到了这一点。   生物学的进步离不开显微镜,对此立下不朽功勋的是17世纪荷兰科学家列文 虎克。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形形色色的小生物,甚至还观察从自己牙齿上刮下 来的牙垢、唾液、精液等。列文虎克的发现开创了一个显微镜学的新时代,这一 时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证实了连接动脉与静脉的毛细血管的存在,从而最终 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借助于显微镜,人们开始研究胚胎发育的细节。当 时著名的生物学家马尔比基(即毛细血管的发现者)宣称他在还没有经过任何母鸡 孵育的鸡蛋中看见了微型的小鸡,这就是预成论的兴起。后来这股风愈演愈烈, 甚至有人画了一张著名的微型图,图上画的是一个精子,里面塞着一个非常小的 人。不能说这些科学家完全是在有意造假,事实上,当时质量低劣的显微镜造成 了许多赝像,再加上当事人的想象,于是,精子内已有预成小人的看法不胫而走。 还有一个奇怪的事情是,当时相信精子内藏有小人的观点要比卵子内藏有小人的 观点更为流行,尽管卵子比精子要大得多。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只能是科学从来 都不是纯客观的产物。科学家也有偏见(比如性别偏见),人们有时看到的只不过 是自己想看到的事物。联想到如今,当分子生物学家热衷于发现基因的性质时, 基因的功能就被吹得神乎其神,并且这一切全都笼罩在高深技术的光环之中,正 如17世纪的显微镜也一定让当时的人们瞠目结舌一样。绝对地相信科学,是否又 会造成新的迷信呢?   对于科学家生平的生动介绍是本书的一个特色。拉美特利的大名耳熟能详, 他的“人是机器”的名言至今仍有感染力。但他的结局却鲜为人知。一个曾被他 治愈的病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宴请拉美特利。在宴会上,拉美特利吹嘘自己具 有享受生活全部快乐的能力,他吃了大量的香菌糕,最后不幸暴死。伏尔泰说, 这是一个重大场面,因为病人弄死医生还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神学家认为,对 于一个不信神的异端来说,这样的死是一个恰当的报应。读到这里,我不知该为 拉美特利的最终命运感到痛心还是惋惜。   生命伦理学如今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早在19世纪它已初现端倪了。当时法国 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通过“活体解剖”来研究动物体的生理活动。但不幸的是, 他的妻子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正如今天的某些动物保护分子一样,她极端 厌恶拿活生生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的举动。当初缔结这门姻缘是因为贫穷的贝尔 纳看中了她的不菲嫁妆,由此看来婚后受气是免不了的。但这种冲突决不仅仅是 家庭冲突,它反映的是一种伦理观上的冲突。贝尔纳说:“我们只有在牺牲了某 些生命之后,才有可能将生命从死亡中拯救出来。”所以,“生理学家不是一个 时髦人物,而是一个科学人物,他被自己所追求的科学思想所吸引;他再也听不 到动物的喊叫声,再也看不到流淌着的鲜血,他所看到的只是他自己的科学观念, 他所感到的只是那些他想去解决的隐匿于生物体中的问题。”不知伦理学家听了 此言有何感想。   一部生命科学史无论如何也绕不过达尔文进化论。鉴于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 书已经是汗牛充栋,所以我更感兴趣于本书提到的某些细节。达尔文的性选择理 论众所周知。其中达尔文强调“男人比女人更有勇气,更好斗,更有精力,并且 更富有创造性的天赋。”所以,他过分强调雄性的作用,这种观点在今天依然有 相当的市场。然而,本书却提及了这一现象,即在现存哺乳动物的122个科中, 大约有30个科,其雌性动物的平均体积比雄性大,这是一种反常,但少有科学家 去研究它们。这是否与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男性这一事实有关?   最后值得提及的是达尔文主义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根据自然选择理论,最适 者是指那种能够最大限度地留下可存活子代的个体。但对于社会来说,衡量成功 的标志却是积累财富的多少而不是后代的数量。事实上,正如本书作者所言,美 国人是在担心自己的国家正在经历着“种族自杀”,因为适者在争夺财富的斗争 中耗尽了精力,他们不会在留下后代这类事情上尽自己的本分。相反,那些社会 中的弱者却什么也不做,只是不断地生殖像他们一样的弱者。读到这里,我恍然 大悟,原来19世纪后期兴起的“优生学”还有这样的背景,这就是少数富人对于 大多数穷人旺盛的生殖能力感到的恐惧。其实这个问题在今天又何尝不给我们的 生活投下阴影呢?   说你说我就会说到生物学,因为生物学就是地面的“坑”,只有关心身边的 生物学,我们才不会掉进“坑”中去。这就是一部《生命科学史》带给我们的最 大启示。 《生命科学史》,洛伊斯·玛格纳著,李难、崔极、王水平译,董纪龙校,百花 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