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经济学教授的无知是“对知识的尊重” ·方舟子· 这是一位读者转来的汪丁丁教授在浙江大学经济论坛上为自己所做的辩护, 如此妙论,自然应该与大家分享: “把‘amino acid’翻译成为‘阿米诺酸’是没有读过任何中文生物学文献 的作者起码的对知识的尊重,我不认为值得批评。‘genetics’当然可以翻译为 ‘基因学’,而在奥利弗那本书中,上下文结合的翻译,常常就应当翻译为‘基 因工程’。而翻译为‘遗传学’反倒是国内的旧式翻译吧?我没有读中文,不清 楚汉语传统是怎样翻译这个学科的。你可以告诉我吗?翻译为‘遗传学’,至少 有孟德尔古典理论之嫌疑。最后,‘protein’,我不知道‘蛋白质’和‘蛋白 体’的英文分别是什么,因为我必须承认,我的生物学知识来自英文文献,对汉 语文献实在缺乏接触。尽管如此,‘protein’只是一个名词,我从文章的引述 当中没有发现什么‘荒唐’之处。” 任何在中国受过初等教育的人,都该知道“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这个基本 常识,并不需要读过任何中文生物学文献。汪教授在根据两篇英文文章拼凑其大 作时,乱译成“蛋白体由阿米诺酸组成”,只说明了一个事实,即他不知“蛋白 质由氨基酸组成”这个生物学的最基本常识。把无知当高明,自我标榜为“起码 的对知识的尊重”,是比无知更令人不齿的无耻。 汪丁丁为乱译“genetics”一词所做的辩护,更暴露了他对遗传学发展史的 极度无知。他的意思是孟德尔遗传学不知有基因,所以genetics才被“旧译”为 遗传学,当代遗传学知道了基因,所以应该改译成基因学。这也是将无知当高明。 孟德尔遗传学恰恰是建立在基因基础上的,是在基因水平上研究生物的遗传,言 必称基因。反倒是当代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不必言必称基因,是在比基因更低 一层次的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遗传,言必称DNA或RNA。 那么能不能把“genetics”翻译成“基因学”呢?不能。因为第一,从词源 上看,“genetics”虽然前半部分包含了“gene”,因此容易让某些人望文生义 地误以为它是从“gene”一词演变而来的,而事实上它和“gene”毫无关系。 “genetics”一词是在1902年孟德尔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后不久,由英国遗传学 家贝特森发明的,其词根是希腊文genesis,原意为“起源”,引申为“出生、 传代”,也即遗传。而“gene”(基因)一词则是7年后(1909年)才由丹麦遗 传学家约翰逊发明的,其词根是希腊文gen,为表示“产生”的后缀。这种词源 关系,是只要找一本大一点的英英词典翻翻,就可以搞明白的。汪教授找不到英 汉词典,难道连大一点的英英词典都找不到?还是因为没有受过学术训练,不知 道言必有据,信口开河惯了?第二,从学科范围看,也不能把“genetics” 译成基因学,因为遗传学并不仅仅研究基因,特别是在分子水平上,有大量的研 究与基因没有关系(例如DNA非编码区的研究)。此外,“遗传学”是一门学科, 而“基因工程”仅仅是遗传学的一项应用技术,绝没有说可以根据上下文把 “genetics”改译成“基因工程”的道理。 汪教授的这番辩解,正所谓越描越黑。一个缺乏生物学最基本常识,对遗传 学发展史极度无知的人,一个显然未受过很好的学术训练的人,能够预言生物技 术的发展趋势吗?除非你相信他是“大师”,与同样对生物学发展史无知却偏要 断言当代生物学研究正陷入困境、必须回归博物学传统的北大哲学系教授吴国盛 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今中国学术界,这样的“大师”数不胜数。同时寄来的一个 叫burns的网民的张贴就描述了这么一幕:   “说到新新经济,讲一件小事情。去年看过一个访谈节目,其时人类基因组 计划正炒得火热。嘉宾有樊刚教授、华大生物信息部副部长王×,交大昂立的总 经理蓝先德。还有一个就是浙大管理学院的马庆国教授,就我本人的观感,王×、 蓝总作为商人自然对‘基因经济’满怀期待(又一次圈钱得机会到啦)。樊刚有 点类似于首长讲话的腔调(国民经济研究所的所长是政府官员?),对‘基因经 济’简直比王和蓝还要乐观,可是听他的谈话却让人觉得科普教育迫在眉睫—— 他好像没明白基因是怎么回事,以为测出基因序列就可以尝尝作上帝的滋味了, 不知所云!(不过樊刚可能被主持人误导,主持人据说是中央台的名主持,可惜 少看电视,不知道)。倒是马庆国老师表现很出彩,谈起基因来头头是道,让那 个王×不断的看嘉宾名单和介绍,说,我还以为你是生物系教授呐。马庆国(本 人不认识马教授,只在那时见过第一次,不是吹捧他)一再说,基因经济待解决 的问题很多,可能是个百年工程,甚至是千年工程。四个嘉宾只有这一个头脑清 醒的,真是难得。本来以为樊某人很是牛×的,从那次之后对樊某人的议论难免 因人废言了,再联系张维迎的腐败经济学,以及樊刚的评论,又听说厉股份的公 子已经身家过亿……对某些经济学家着实有点失望。” 以后如果有人要创作新《围城》,这些原型都不该错过。正是这些把无知当 高明的学者,在影响着中国的决策并在中国的大学误人子弟,这才是最值得我们 关注的,如果他们仅仅是为自己捞点利益,倒在其次。 2002.8.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