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吴国盛教授“学术”之研究 ·方舟子·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在中国的高校中,北京大学在人文领域应该还算是数一数二的吧,那么其 哲学系副主任在中国的哲学界(吴国盛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中国存在哲学界, 正由他负责“学科建设”。我这里不过沿用通常说法,指中国研究哲学的人的统 称)应该有着非常崇高的学术地位。那么这位教授究竟做出了什么学术成果,才 成为了当前中国哲学界的“泰山北斗”? 幸好吴教授本人建立了一个个人网页,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情况 (http://www.phil.pku.edu.cn/personal/wugsh/),为我们研究吴国盛提供了 很大的方便。他的个人简历如此介绍自己的研究兴趣: “1986-1996年间,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西方自然哲学基本概念的历史而展开, 涉及自然概念、宇宙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等,旁及科学通史和科学编史学, 亦关注本学科的基础建设,曾花过时间反思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 “1996年以来,研习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哲学,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科学的未 来和人类的命运,开展对现实中种种现代性‘现象’的反思,形成了新的学术思 路。” 人们虽然偶尔也会谈谈科学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但是有几个人敢说“科学 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是其研究的课题?有着如此广泛而伟大的研究兴趣的人, 不是圣人就是妄人,不是思想大师、宗教领袖,就是连学术门径都还没摸着的业 余爱好者——受过正规学术训练的人都知道,学术研究的层次越高,则课题越窄。 吴教授属于哪一种人,要看他的学术成果如何。这一点,吴教授也考虑得很周到, 对上面每一个学术兴趣,都有一个链接列出他的发表记录。例如他的最后一个学 术兴趣“反思现代性”,列着15篇文章,其中13篇发表于通俗报刊,1篇发表于 学术刊物(《自然辩证法研究》),是1997年就克隆羊问题发表的评论,还有1 篇未在刊物上发表,题为《绿色中国,路在何方》,也是评论。没有一篇是学术 论文。 吴教授至今出版了10部著作。其中7部是专著:《自然本体化之误》(1993)、 《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1994)、《科学的历程》(1995)、《时间的观念》 (1996)、《自然的退隐》(1996)、《宇宙探秘》(1999)、《科学的世纪》 (2000),它们全都是普及性作品(有一本还是儿童科普),没有一部是学术著 作。还有3部是文集,《现代化之忧思》(1999)和《自由的科学》(2002)吴 国盛自称是“小品文章”的结集,也就是在通俗报刊上发表的杂文、随笔的结集, 与学术无关。只有《追思自然》(1998)他声称是“主要学术文章”的结集,也 就是说,这是最能代表其学术成果的著作。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都是些什么学术 文章。 《追思自然》虽然号称是“学术文章”的结集,但是有一半的文章被作者自 己归为“序跋随笔”和“评论”,从体裁上看就与学术无关。剩下的一半分成三 个专题“科学与哲学论战”、“历史转向”、“走向自然哲学”,没有一篇注明 参考文献,从体裁看不太像是学术论文,而从内容看,也全都是杂文、随笔、评 论和综述,从文章的题目即可看出(不放心的话可以读其内容检验,感谢吴教授, 让它们全文上网,使我们可以得知其学术底细): 把握宇宙的两种规范之争 宇宙是无限的吗?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吗? 自然辩证法辨 走向时间研究 自然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宇宙论的历史和哲学 米利都学派的宇宙论阐释 希腊人的空间概念 芝诺悖论今昔谈 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 重建自然哲学 试论自然哲学的学科建设 自然本体化之误 论宇宙的有限与无限 自然哲学的复兴 第二种科学哲学 海德格尔与科学哲学 像这样的题目,如果在美国,是只适合于让本科生做课堂作业的,而吴教授 的作业,也并不比普通的本科生高明,甚至可能因为出处不明、逻辑混乱而被判 不及格。不过吴教授显然对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颇为自豪。其网页上对自 己的学术地位如此评价道: “全书是一本论文集,记述作者10多年来由一个科学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反科 学主义者的思想历程,作为中国当代波澜壮阔的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史的一卷浪花。 “80年代中期,作者参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界著名的科学与哲学论战,发表了 一些小有影响的作品。90年代中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出版了美国人H.L.Miller写的 《后毛中国的科学与异端》(Science and dissent in post-Mao China)一书, 书中详细描述了发生在80年代的这段论战史,并把本书作者列为自然辩证法家族 的第五代代表(第一代于光远,第二代许良英,第三代方厉之,第四代金观涛, 第五代吴国盛)。 “从80年代末期开始,作者进入了一个反思的时期。以《自然本体化之误》 为标志,作者开始对科学主义持批判态度,并在科学时代诸文化现象的反思方面 独自开拓。香港《二十一世纪》95年4月号发表的文章把作者列入中国当前反科学 主义的四个代表之一(其他三个方面是后现代主义、自由主义和传统主义)。 “90年代,作者倡导重建自然哲学,在自然辩证法界独树一帜。在‘追思自 然’的旗帜下,既关注自然科学内部的观念变革和概念重组,又应对技术时代科 学的社会角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致力于为中国的科学人文领域注入思想深度。” 特地列出海外对他的两种评价,颇有以获得国际承认、有国际名声为豪。但 是他对美国人的那本书名的翻译犯了一个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错误:dissent 在那里指的不是“异端”,而是“持异议者”、“持不同政见者”,列出的前 四代代表,也都属于“持不同政见者”,也就是说,那位美国人不过是把他列为 中国第五代持不同政见者之一,评价的是其政治主张,而不是其学术成就。同样, 香港《二十一世纪》的那篇文章也是因为吴国盛的反科学主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 不合而介绍他,也不是因为其学术成就。 总而言之,吴教授至今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只是做了点普及、评论工 作,若在美国,以其发表记录,不可能去任何一所研究型大学当教授。像这样不 学无术的人是如何攫取了北大哲学系副主任兼两个中心主任这样的学术地位的, 倒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事。北大号称要创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从其哲学系现状来 看,还是先以美国三流大学为榜样比较切合实际。吴教授现在声称要在中国领导 学科建设,领导中国的“科学传播”研究,但是从其论文发表情况,我看不出他 有任何研究“科学传播”的学术背景和学术资格,更不要说什么领导了。也难怪 只会自欺欺人发表一些反科学言论危言耸听当“持异议者”吸引眼球。下一次吴 教授如果又要以学术界名流的身份对着媒体大发反科学高论,不妨问他一声: “你的学术在哪里?” 2003.1.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