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兄弟在耶鲁的时候” ·方舟子· “在导师制讨论会上,部视学先讲了十分钟冠冕堂皇的话,平均每分钟一句 半‘兄弟在英国的时候’。” 看过《围城》的人,也许不记得了钱钟书刻意雕琢的连珠妙语,却会对似乎 只是顺笔涉及的这句讽刺留下深刻印象。经电视剧的渲染,连没看过小说的人 也都知道了这个典故。但这句话的流行,却是因为它能很好地用于讽刺现实。许 多“海龟”、“海带”的谈吐,的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位挟洋自重的视学大人。 有一位名叫薛涌的,随妻子去美国陪读,自知英语太差,靠考托、考G的正规途径 难以在美国读研,据其自述,他跑耶鲁大学历史系旁听了一节课,却被教授破格 录取为硕士生,完不成作业去找教授求情,又被破格录取为博士生,用中国民间 的说法,叫撞上了狗屎运。如此撞上的“耶鲁博士生”(在中国经常就简称“耶 鲁博士”)的金字招牌格外闪亮。他在《南方都市报》办的专栏,作者名字后面 必注明“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不管文章是有关哪一方面的内容,也言 必称“耶鲁”。“耶鲁”成了薛候选的卖点,虽然他在耶鲁的专业其实是“中国 历史”,而他的专栏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净是些和中国历史“八杆子打不着”的事 情,但对许多中国编辑、读者来说,只要一句“兄弟在耶鲁的时候”就被震住了, 好像人在耶鲁讲什么都是权威发言了,管他在耶鲁是研究什么的。 挟洋自重虽然令人讨厌,但我们也没必要因此因人废言。喜欢在本专业之外 发言也无可厚非,只要言之有理有据也值得听取。可惜,薛候选虽然撞进了耶鲁, 博士生候选了那么多年,却没有受到美国名牌大学严谨学风的熏陶,连发言之前 要先做家庭作业这点常识都不知道,还是和在国内大学读文科时那样靠信口开河 混日子,只不过有了“兄弟在耶鲁的时候”更容易混日子而已。下面我就以《计 划经济办不出一流大学》(登于2004年8月14日《南方都市报》)一文为例,举 文中两个例子,看看这位耶鲁兄弟是个什么样的混混。   “哈佛大学起家时,也是一所穷得丁当响的私立学校,据说因为有个叫哈佛 的人捐了自己的书给学校,就把‘冠名权’给了人家。耶鲁大学也有同样的故事。 靠捐这么几本书就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世界一流名校的校名,可见当时学校是多么 寒酸,化缘是多么迫不及待。” 哈佛大学是在1636年由殖民地政府拨款400英镑成立的。400英镑在当时是一 笔巨款。在当时,一名教师的年薪不过十余英镑,一英镑可以买一头猪。1638年, 约翰·哈佛死时留下遗嘱,除了大约300本藏书,还将财产的一半赠送给哈佛大学 (另一半留给其遗孀),价值800英镑,是政府拨款的两倍。这所新学校因此以 哈佛为名。(参见:http://www.harvard-magazine.com/issues/jf00/vita.html) 薛涌对自己的母校的历史也了解甚少。耶鲁大学是在1701年成立的私人教会 学校。1718年,该校为了建新楼,向伊利胡·耶鲁募捐。耶鲁除了赠送该校417本 书外,还送了9大包货物。学校卖掉货物后,得560英镑,用于建新楼并将其命名 为耶鲁大楼,之后又以耶鲁命名整个学校。(参见: http://www.yale.edu/about/history.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ihu_Yale) “撇开中美两国贫富之悬殊不说,你真要和哈佛大学比,就首先要把清华大 学变成一所私立大学,不靠皇粮吃饭。哈佛大学一年经费多少,笔者没有考证, 但这钱是哪里来的,却可以说说。”“人家这么谦卑,原因就是学校不靠皇粮, 而靠学生吃饭。” 哈佛大学一年经费多少,钱从哪里来的,只要到哈佛大学网站一查就知道了。 2002-2003财政年度哈佛大学的经费是24亿7千万美元,其中从美国联邦政府获得 的科研经费是4亿1千万美元,而从学费和奖学金获得的经费是5亿2千万美元。哈 佛大学既靠学生吃饭,也吃皇粮,而其实最主要是靠投资收入吃饭(9亿1千万 美元)。(参见:http://vpf-web.harvard.edu/annualfinancial/) 薛候选因为在一所美国私立大学当候选,就以为全美国的名牌大学都是私立, 把政府拨款办学校当成计划经济的产物。且不说像哈佛、耶鲁这样的私立大学也从 政府获得大笔的科研经费,美国还有众多的公立大学的行政经费是直接依赖政府拨 款的,其中也不乏可与哈佛、耶鲁相比的名牌大学,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 歇根大学。其实,只要花点时间查一下资料,就可以知道公立大学在美国研究型大 学中占了主流地位。在2004年美国共有248所能授予博士学位的全国性大学,有 162所是公立大学,占65%。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出的126所美国顶尖大学 中,有64所是公立大学,占51%。在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发布的2004年世界大 学学术排行榜中,前100名有51所是美国大学,其中公立大学占26所,也刚好过半。 世界一流大学是可以用纳税人的钱创建出来的,而且也只有公立大学才能创造出快 速发展的奇迹(在上海交大的排名榜中排名第13位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建于 1959年),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使用而不是像北大、清华那样糟蹋纳税人的钱。 有人愿意把“兄弟在耶鲁的时候”当口头禅,本来也不关我事,但讲出来的话, 写出来的文章,总该对得起“耶鲁”这块牌子吧?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靠撞狗屎运 撞出来的。 2004.8.19. 附: 计划经济办不出一流大学 薛涌: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2004-08-14南方都市报   最近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又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给炒热。在这一 大跃进中获益最多的清华大学,其领导们出语最为惊人。其中一位领导说,清华 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每年还缺10亿-20亿的经费。也就是说,现在国家三年给 清华18个亿,还只是个小头。应该再追加经费两三倍甚至更多。   理由是:哈佛大学每年经费有十几亿美元。另一位领导则强调另一面:钱少 不怕,要有个精神。清华大学要发扬“两星一弹”的精神,在经费不如人的情况 下,建设出一个“世界一流大学”。   头一位领导的话,当然是最有气魄的,要直接在钱上和哈佛大学比拼。可是, 撇开中美两国贫富之悬殊不说,你真要和哈佛大学比,就首先要把清华大学变成 一所私立大学,不靠皇粮吃饭。哈佛大学一年经费多少,笔者没有考证,但这钱 是哪里来的,却可以说说。   哈佛大学起家时,也是一所穷得丁当响的私立学校,据说因为有个叫哈佛的 人捐了自己的书给学校,就把“冠名权”给了人家。耶鲁大学也有同样的故事。 靠捐这么几本书就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世界一流名校的校名,可见当时学校是多么 寒酸,化缘是多么迫不及待。可是,人家穷日子穷过,坚持自己的学术传统,培 养的学生成了社会精英,有了财富,于是回馈母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也就这 么富起来了。而且,你的教育质量越出色,培养的学生越成功,校友回馈也就越 多。想要钱吗?先把学校办好再说!哪里有没干事先要钱的道理?   另一位领导要有志气一些。说钱少不可怕,要发扬当年“两星一弹”的精神, 艰苦创业。不过,这位领导似乎有些天真。当年搞“两星一弹”,中国确实很穷, 但成功还是离不开钱。窍门是把一个一贫如洗的国家仅有的一点资源集中起来。 你可以说这是个成功。但这种用计划经济搞“攻关”的办法,只能在全社会付出 代价的基础上换来局部的“成功”。   笔者曾经拿冷战期间苏美的科技作过比较。前苏联有星有弹,似乎不比美国 差,但最后却在军备竞争中被对手拖垮了。美国的军事工业,则不仅没有拖垮国 民经济,反而用其科技上的突破,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为什么呢?   前苏联的军工,是把全国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与社会隔离,造就了庞大、昂 贵的军事机器。这个机器越先进,要的钱就越多,社会就越穷,所以几十年下来 土崩瓦解。美国则不然,军工由民间的企业经营、竞争,军工技术的每一个突破, 马上就能被这些私营企业用于民用生产,回馈社会。所以,军工越先进,社会受 益越多,经济越发达。最后美国在冷战后崛起为世界独霸,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 的了。   这些历史,对我们办大学并非没有意义。那位清华大学的领导说得不错:建 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像搞“两星一弹”。但问题是怎么个搞法。是像前苏联那样 集中全国的资源,一年向国家要二十几亿呢,还是像美国那样,让私人出来竞争, 谁在竞争中获胜,谁就赚钱,谁就发展呢?   笔者还要重复那句从来都没有人听的话。北大、清华大学,应该被分解为几 所学校。国家不应该对这些学校进行财政拨款。钱要直接分给那些通过一定分数 线的学生,让他们决定到哪所学校缴学费。如果这样,你就看吧,中国就不是学 生追学校,而是学校追学生。美国的一流名校,别管多神气,普通的中学生说要 来看看,学校马上提供免费导游,领着这些学生周游校园,旁听有关课程,介绍 各种信息,殷勤备至。等到了录取,一个学生手里拿着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哈佛也好,耶鲁也好,也只有祷告上帝,希望学生选择来自己的学校。人家这么 谦卑,原因就是学校不靠皇粮,而靠学生吃饭。   我们这里呢?录取个博士,笔试第一,复试通知也不屑于发给人家。这副傲 慢劲儿,当然只有以计划经济的模式搞“两星一弹”、集中全国的资源不通过市 场竞争搞“世界一流大学”才培养得出来的。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校长,目前 大部分还是以计划经济的思路搞教育。据说清华大学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一流大 学。从现在的趋向看,这个目标比上世纪50年代“超英赶美”还不现实。(编辑: 何静文) (XYS200408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