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岂能靠谣言“争坝”?——驳“外滩主笔” ·方舟子· 《外滩画报》2005年4月20日刊登署名“外滩主笔 子南”的文章《怒江“争 坝”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称: “而在方舟子的演讲中,他举例式地抓出了环保人士一些数据和说法上的 ‘硬伤’,并以自己四五天的实地考察结果,形象阐述了怒江之穷和怒江建坝的 必要,最后斥之为‘伪环保人士’的‘伪科学、反科学、迷信、学术腐败’。” 这是谣言。我的演讲中,哪个地方阐述了怒江建坝的必要?我反而明确声明 对怒江是否应该建坝,我还没有形成定论,不做表态。 该“外滩主笔”又称: “这是在对手无法现场回应的前提下传达给公众的。当天上午,环保人士应 邀陈述不同意见,并提交了精心准备的代表环保人士几年来实地调研形成的一叠 书面材料。但方舟子在第二天的政府座谈会上表示:‘……会上,我听到的反对 意见,基本上都和学术争论无关,不值得认真对待。’” 这是暗示我在撒谎了。人家明明“提交了精心准备的代表环保人士几年来实 地调研形成的一叠书面材料”,我却说“我听到的反对意见,基本上都和学术争 论无关,不值得认真对待”,不是在撒谎吗?但是撒谎的是这位“外滩主笔”或 为其提供消息的“环保人士”:一、我的那句评论指的是“环保人士”的口头发 言,而非书面材料;二、当天“环保人士”并没有向我们提交任何东西,而是向 听众散发了一些书面材料。这些书面材料,也不是什么“几年来实地调研形成的”。 我从别人那里收集到一套,如下: 1. 范晓《水电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灾害隐患》,摘自《科学发展观 与江河开发》一书。 2. 沈可挺《水电工程经济利益关系分析》,摘自《科学发展观与江河开发》 一书。 3. 李楯、李一方《公示、听证、公众参与、官员问责、独立专家评估:以 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摘自《科学发展观与江河开发》一书。 4. 郑易生《对“水电是绿色能源”掩盖下的无序开发说不》,摘自《科学 发展观与江河开发》一书。 5. 范晓《关于怒江水电开发的对话》。 其中,第1-4篇都摘自《科学发展观与江河开发》一书,为笼统地反对水电 开发的论文,基本上不涉及怒江,既与怒江水电开发无直接关系,也不是调研材 料。第5篇虽然针对的是怒江水电开发,但是只是一份宣传品,以对话的形式简 单地驳斥一些支持支持怒江水电开发的言论,也不是调研材料。 这份号称由“专业人士”(据该材料介绍,范晓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 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总工程师、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撰 写的宣传材料,只有一小部分与其地质专业有关,还算有点专业性,剩下的部分 只是泛泛地论述移民问题、脱贫问题、水电利用问题,毫无专业可言,而且充斥 着低级错误。例如,他竟然以水坝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来反驳水电是永不枯竭的可 再生能源的说法,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一座水坝报废了,并不等于一条江的水 电资源枯竭了(完全可以再建新的水坝利用);一条江的水电资源枯竭了,也不 等于全世界的水电资源枯竭了。只要地球上还存在着有落差的江河,水电资源就 是永不枯竭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这位“专业人士”居然会搞不明白。 又如,范晓在文中声称,怒江马吉水库建成后,“贡山县城全部被淹,在怒 江河谷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实际上也很难找到迁建县城的新址。”根据我的“调 研”(我在那里住了一天),贡山县城实际上是一个只有一条街道、5千人口的 小镇,县城新址人家也早就找好了,就是上游与西藏交界的丙中洛。贡山县城建 国前就在丙中洛,建国后出于交通的考虑,才搬迁到现在的地址。但丙中洛的自 然环境、生活状况都比较好(是我此行见过的最美的一个地方),贡山县官员一 直想搬回去,苦于没有搬迁资金,想借水电开发之机搬迁回去。 请问“外滩主笔”,“代表环保人士几年来实地调研形成的一叠书面材料” 究竟在哪里?如果有的话,我倒是很想要一份。事实上,云南省政府向我们提供 的反对建坝的书面材料,有厚厚两大本,要比“环保人士”自己提供的多得多。 但是这些材料,也并非“实地调研”材料,还是“基本上都和学术争论无关,不 值得认真对待”。 “外滩主笔”的这篇文章,无非又验证了一个事实:“环保人士”及其支持 者都惯于用造谣抹黑别人。 2005.4.21. 附: 怒江“争坝”再入公众视野 2005年04月20日《外滩画报》   外滩主笔 子南   最近怒江“争坝(争议建坝问题)”一事进入一个媒体关注的新高潮,起因是 几个反伪科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到云南考察并和云南省政府座谈,尤其是方舟 子4月8日下午在云南大学的演讲引起了轰动。   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对怒江建坝等作出批示:“应慎重研究、科学决 策”,由此开启了怒江“争坝”的良性博弈。这次,在水电集团保持缄默的同时, 云南地方政府成功联手水电权威专家、反伪科学知名人士和部分媒体,为怒江建 坝做了一次得分颇多的宣传活动。   饶有趣味的是,在网络上最受关注的、自我定位为“民间监督者”的留美学 者方舟子的言论,在云南日报正式报道中,出现的仅仅是“怒江水电开发规划要 慎重研究,先从争议小的地方入手”(方舟子的原话还有:“而那些争议较大的 可以先搁置,甚至不建呢?”)。这和环保人士的最终主张似乎并无多大差距。   而在方舟子的演讲中,他举例式地抓出了环保人士一些数据和说法上的“硬 伤”,并以自己四五天的实地考察结果,形象阐述了怒江之穷和怒江建坝的必要, 最后斥之为“伪环保人士”的“伪科学、反科学、迷信、学术腐败”。   这是在对手无法现场回应的前提下传达给公众的。当天上午,环保人士应邀 陈述不同意见,并提交了精心准备的代表环保人士几年来实地调研形成的一叠书 面材料。但方舟子在第二天的政府座谈会上表示:“……会上,我听到的反对意 见,基本上都和学术争论无关,不值得认真对待。”   方舟子独特的辩论方式,让环保人士望而生畏。迄今,除了地质专家范晓应 本报之约系统地撰文回应外,被方舟子点名嘲弄过的“伪环保人士”——“自然 之友”总干事薛野、记者兼环保活跃人士汪永晨女士,乃至当时与会的环保界专 家于晓刚,都不愿公开回应。   薛野只是在4月14日完成的一份“事件简单回顾”中反驳说,方的演讲带来 很大的危害,“把我们在水电开发问题上的立场简化和歪曲为:极端环保分子不 顾百姓生计而反对发展。”   更具声望的另外一位“反坝”专家、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李楯教授, 则因忙于圆明园地膜之争,还没来得及了解此事。   而水电方面惟一频频亮相的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则 充满自信地告诉外滩记者:“我希望组织一次跟他们的公开辩论!”   范晓是张博庭认可的一位“专业人士”,他在回应文章中重复了他提交给在 上述座谈会材料中的一段话——   怒江水电开发淹没的是怒江州现有城镇、居民点、高产农田、工矿企业最集 中的河谷地区。怒江水电开发的移民并不是“从条件差甚至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 方移出去”,而恰恰是要让怒江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都相对较好的居民迁移。这 在怒江水电开发规划中已明确提到:“水库淹没的是流域的精华耕地部分,产量 较高,因此,从耕地损失程度来看,水库淹没对怒江州的经济影响较大。”   范晓认为,“怒江水电开发之日,就是怒江脱贫致富奔小康之时”,这一类 的美好蓝图不知在多少水电大坝库区被描绘过。但无法回避的是,不少水电大坝 的库区移民,不但没有脱贫致富,有些反而还更加贫困。现在不少大坝库区以及 安置地出现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   “怒江梯级水电开发,并不能简单地和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划上等号。”范晓 写道,“其对于地方政府的吸引,主要在于大规模投资对于GDP增长的拉动以及 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在如此重大的、涉及怒江人民切身利益的决策过程 中,最广大的库区移民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和程序,诉求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 意见、参与决策过程、参与政策制定的呢?”   一些环保人士认为,方舟子的演讲,其实为怒江“争坝”提供了一次新的公 众关注机会。而公开辩论的最佳方式,其实是根据法律应当履行的听证会程序。 只是好事多磨,这个会迟迟没有举行。   部分环保人士还在反省自己何以在这次辩论中“失利”。作为成长中的一个 社会群体,在为公众利益代言时,如何面对其他民间人士乃至环保人士的各种批 评,如何有效地整合、传递专业的学术意见,这些问题的解决,或许可以成就中 国NGO的新起点。 (XYS200504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