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致《新京报》编辑:究竟是谁背着良心在说话? ·方舟子· 《新京报》拿我的文章当靶子,又拒绝刊登我的澄清文章,这点小恩怨,本 不值得多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天下大得很,犯不着去与一家小报斤斤计较, 何况本来就是他们自己跑来找我的,算是我上了一回当得了。但是刚刚有一位网 友转给我《新京报》言论部编辑曹保印化名“呵呵黑”登在“天涯社区·媒体江 湖”版的一个帖子,指控我“背着良心在说话”,还贴出了我和他的来往信件为 证。既然被提到了良心的高度,那么我还是有多说几句的必要的,因为虽然有人 不要良心,我还是要的。曹保印既然主动先公开了来往信件,那么我就把这一段 时间与曹保印的其他信件往来也公开出来,看看究竟是谁背着良心在说话。   曹保印说:“第一,新京报发表了方舟子的三篇文章,读者可以从网上找到, 而不是方舟子先生在此说的两篇。” 曹保印如此纠正篇数,似乎是在暗示我说假话。事实上,是他误读了我的意 思,如果不是故意歪曲的话。我在《辞去〈新京报〉专栏作者一职的声明》中提 到:“在为其写了两期之后,发生了何祚庥在《环球》发表文章《人类无须敬畏 大自然》。”指的是两篇与“敬畏大自然”之争无关的专栏文章(《“转基因” 与“转生态”》《杨振宁失误了吗?》),而曹保印指的是三篇反对“敬畏大自 然”的文章。 曹保印说:“第二,之所以删节方舟子的<难道环保就代表着正义>的文章, 是因为他本人违约在先。所谓先把稿子传给廖晓义,然后以此为基础批驳方舟子, 是他背着良心在说话。此处有编辑寄给方舟子的信以及方舟子本人的答复为 证。……至于发表时间是否如此,读者可在网上查新浪网发表的日期,然后以此 和新京报做对比。” 我在1月24日把《难道搞“环保”就代表着正义》一文交给《新京报》,曹 保印只简单地回复了一句:“感谢方老师赐稿,我们的讨论还在继续。新京报曹 保印”,而并非如他说的:“在您寄来稿子的同时,我就回信表示采用,只是陆 续推出。”所以严格地说,我把稿件另投,并非违约。26日下午廖晓义将到新浪 网做在线访谈,新浪网频道主持人希望我能与廖晓义当场对话,对廖晓义的批评 做出回应。但是我当时在美国,不太方便,就取消了对话计划。我在26日上午把 《难道搞“环保”就代表着正义》一文寄给新浪网主持人,供其在采访廖晓义时 参考(他在采访时也提到了我的这篇文章的内容)。《新京报》与作者有个约定, 如果投稿三天内没有发表,视为退稿,可另行处理。我预计27日新浪网才会登出 我的文章,这样不管《新京报》登不登我的文章,都不会与新浪网有冲突。不料 新浪网在接到我的稿件后一个多小时,就登出来了。所以,虽然《新京报》并没 有明确答复将用我的文章,但他们指责我让新浪网抢发了稿件,还是说得过去的, 而且据说我给他们造成了不便,所以我才表示歉意。《新京报》大幅度删改我的 文章,基本意思倒还在,如果我没有注意到我的文章是做为靶子与廖晓义的反驳 一起登出的,我本来也不会太计较。 我的文章和廖晓义的反驳一起登出,对此最合理的推测便是“先把稿子传给 廖晓义,然后以此为基础批驳方舟子”,但是曹保印却说我做这种推测是“背着 良心在说话”。为什么?他没有明说。他似乎是在否认先把我的稿子传给了廖晓 义,而暗示廖晓义是先从新浪网看到我的文章再反驳的,要人去“查新浪网发表 的日期,然后以此和新京报做对比”。我查了一下,新浪网刊登《难道搞“环保” 就代表着正义》的时间是“2005年01月26日 08:24”,而《新京报》网站刊登廖 晓义的驳文《维护环保正义是公民的责任》的时间是“2005-1-27 1:05:00”, 相差不到17个小时。也就是说,就在这十几个小时内(且不说整个下午廖晓义在 新浪网接受采访),廖晓义即时地从新浪网看到了我的文章,立即写了反驳,交 给《新京报》,《新京报》即时地收到,加班加点地审稿,在编委会上审议通过 (据我所知,《新京报》言论版的稿需要编委会审议),签发,排版,制作上网。 环环相扣,如此巧合,如此高的写作、工作效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且, 按曹保印的说法,他是在版面签发后,才发现新浪网已登了我的文章,当时,廖 晓义的反驳文章当然也是跟着签发了,那么,曹保印在读了廖晓义的文章之后, 怎么不会奇怪廖晓义是从哪里读到了我的文章据以反驳的呢?曹保印在读了《辞 去〈新京报〉专栏作者一职的声明》后,曾给我回了一封信,仅仅是表示“对于 其中的意见不能认同。本次讨论就是观点交锋,各方都可以发表意见,但我们不 欢迎情绪化的表述。”并没有反驳我对其把我的稿子先转给廖晓义当靶子的指控, 如果有误会,为什么当时不澄清呢?为什么现在又化名出来针对这一条指责我背 着良心在说话呢? 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在这一点上我真的推测错了,我可以为此道歉。但是 我有一些佐证,可以证明曹保印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因此他的解释,很值得 怀疑。例如,他说:“第三,向新京报寄支持何、方的稿件甚少,偶尔的一两篇 过于情绪化,不符合新京报‘积极、稳妥、有建设性’的办报方针,故此不发。 而稍有质量的支持他们的文章,新京报都发了。在此之外,编辑在向专家约稿时 并不约观点,即便如此,依然有复旦大学的周振鹤、葛剑雄两位知名学者支持何 的观点,新京报照登。” 《新京报》迄今为止刊登的支持我和何先生的文章,只有三个人的文章:柯 南、周振鹤、葛剑雄。既然周振鹤、葛剑雄是“在此之外”,不算数的,那么曹 保印说的“而稍有质量的支持他们的文章,新京报都发了”,难道仅仅是指柯南 的那篇文章?曹保印在此说,他向周振鹤、葛剑雄约稿时,并不约观点,虽然约 来的稿支持何的观点也照登。但是2月6日,在我指责他们有倾向性时,曹保印如 此说:“方老师:对这场争论,我们严格采取中立的立场,在您来信之前,我们 发续发表了葛剑雄、周振鹤两位老师的文章,都是支持你们的观点的,而且这两 篇都是我的约稿。”2月20日,曹保印在给我的信中,又说:“在这场讨论中, 因为贵方意见较少,我们还专门约专家写了支持你们观点的文章(我们没有定观 点,是专家自已的观点),比如复旦大学的两位著名学者。”周、葛成了是《新 京报》专门约来支持我们的了。 1月28日,我给《新京报》投去反驳廖晓义的文章《我们要有什么样的“环 保”?》,曹保印这回明确表示将刊出:“感谢方老师赐稿,文章留用,将陆续 刊发。曹保印”。1月31日,我等了三天,还未见登出,便询问是否将登,曹保 印答复: “方老师:如果没有意外,可能明天刊发。但是,随后,我们将刊发其他一 些学者的文章,内容将跳出自然说自然,跳出环保说环保,不再纠缠于其中的一 些细节问题。我们想将讨论引向深入,使之具有建设性。因此,我们更希望看到 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稿件,也就是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毕竟,在辩论中谁 胜谁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将如何使事情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曹保印” 稍后,又来信说不登了: “方老师:经领导审,本篇大作不再采用了,请另投。基本意见和我在上封 中说的相似,今后,在这场辩论中,我们想发表一些有建设性的内容,不愿再就 一些细节问题进行辩论。请理解。曹保印” 这说的是我的文章内容不符合要求。但是在随后的三天,《新京报》继续发 表对方没有建设性内容、辩论一些细节问题的文章,于是我去信批评他们对双方 采取双重标准,曹保印如此答复:“虽然有两次对您的稿件做退稿处理,但并不 是说完全不发表您的意见,而是考虑到其中的情绪化色彩较重而已。”变成了是 因为我的文章的表达有问题了。《我们要有什么样的“环保”?》一文的“情绪 化色彩”是绝对不会比对方的文章重的,即使觉得个别用词不妥,也不是不可以 改动,例如,我以前批评汪永晨的文章中,说汪永晨的说法“牛头不对马嘴”, 《新京报》在发表时就给改成了“文不对题”。 《新京报》不仅违约、食言拒绝刊登我反驳廖晓义的文章,也拒绝刊登何祚 庥反驳廖晓义的文章《究竟是“谁”把某些极端环保主义者进行极端化的描 述?》,理由竟然是廖晓义没法反驳,这也正是《新京报》“先把稿子传给廖晓 义,然后以此为基础批驳”的一个佐证。对此,我在《“人类是否必须敬畏大自 然”之争述评》已提到:“2月18日,何祚庥向《新京报》投去回应廖晓义的文 章《究竟是“谁”把某些极端环保主义者进行极端化的描述?》一文,一直没有 回音,2月22日向《新京报》编辑查询,被告知文中揭露廖晓义反对建一切水坝 的一段文字对方无法反驳,要求何祚庥删去这一段,才能刊登。何祚庥不同意删 改,《新京报》编辑便宣布这次讨论不再进行下去。” 然而,汪永晨却四处发信说,《新京报》编辑告诉她,此次讨论不再进行下 去,是因为何先生打电话给《新京报》施加政治压力,迫使他们无法把讨论进行 下去,甚至“敬畏自然”的字样也不能再在报上出现,汪永晨组织来的那些“敬 畏”文章只好不发了云云。今天读到五岳散人的帖子,发现汪永晨在口头上还有 更离奇的说法。五岳散人说:   “今年正月十四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张家口地区的蔚(YU雨)县,看那里一 项民俗活动:打铁花。也就是把融化的铁水泼到城墙上,确实是火树银花、壮丽 不可方物。大城市居住久了,看见这样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实在很高兴——这 是题外话。   很不幸的是,这次活动其他的参加者中,就有与何院士论战的汪敬畏女士 (另外还有前三联书店的老总董秀玉女士等数位名人)。在等待铁变成铁水的过 程中,不经意的听到汪女士对其他几位朋友说的一段话。   在复述这段话的大意前,交代背景资料如下:北京有家报纸叫《新京报》, 前一段时间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敬畏事件’。就我所看到的报纸而言,双方言 论的比重确实是不均衡的,支持‘敬畏’一方的文章发表的比较多。   汪女士那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何院士因此非常不满《新京报》这种做法, 亲自打电话过去质问,对其进行威胁。何院士追问《新京报》是那里办的,并且 说要找关系封了这张报纸。   对此我不加评论,因为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件事。我只是把自己听到的东 西如实写出来而已,要是有意见的话,何院士可以找汪女士的麻烦。但汪女士最 好不要找我的麻烦,因为当时听到这话的人至少有6个人之多。” 请问,究竟是谁在说谎、造谣,是汪永晨,还是《新京报》的编辑?又是谁 背着良心在说话? 2005.3.3. 附: 作者:呵呵黑 回复日期:2005-3-4 1:21:09    对方舟子的辞职信,作为知情人,本人不想多说,只想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新京报发表了方舟子的三篇文章,读者可以从网上找到,而不是方舟 子先生在此说的两篇。      第二,之所以删节方舟子的<难道环保就代表着正义>的文章,是因为他本 人违约在先。所谓先把稿子传给廖晓义,然后以此为基础批驳方舟子,是他背着 良心在说话。此处有编辑寄给方舟子的信以及方舟子本人的答复为证。      新京报编辑给方舟子信:方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新京报的支持。需要 说明的是,今天在签发报纸之前,我在新浪网上看到了您写的<难道搞环保就代 表着正义>一文,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刊发了这篇文章。我记得,在您寄来稿子 的同时,我就回信表示采用,只是陆续推出。这样一来,我们再撤报纸就来不及 了,而给读者的印象是我们从新浪网上拿到的稿子。这场辩论我们是认真严肃的, 而且辩论是由新京报首先发起的,新浪上的绝大部分稿件都是从本报转发的。可 是,这样一来,我们反而十分被动了。希望您在决定把先寄给我们的稿子拿给别 的媒体刊发之前(包括互联网),能提前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而为了有所区别,我们决定大幅度删改您的文章,请表示理解。再次表示感谢。 新京报编辑      方舟子当天回信:很抱歉,这个有些误会。廖晓义今天要上新浪网与网友交 流,主持人问我对廖晓义的文   章有没有什么回应,我就把这篇文章发去让他们参考,没想到他们马上就给 登出来了。   我看了你们做的删改,基本意思都在,还可以。   方舟子      至于发表时间是否如此,读者可在网上查新浪网发表的日期,然后以此和新 京报做对比。      第三,向新京报寄支持何、方的稿件甚少,偶尔的一两篇过于情绪化,不符 合新京报“积极、稳妥、有建设性”的办报方针,故此不发。而稍有质量的支持 他们的文章,新京报都发了。在此之外,编辑在向专家约稿时并不约观点,即便 如此,依然有复旦大学的周振鹤、葛剑雄两位知名学者支持何的观点,新京报照 登。      第四,任何媒体都有删改作者文章作者的权力,除非双方有约定。但对任何 作者,新京报评论部都没有做出过这样的约定。      其他就不愿多说了。仅以上几点,说明给各位。 (XYS200503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