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你是“纷丝” 还是在吃“克力架”——谈谈英文物品名等的中译   陈列   记得三十年前刚到省城念大学时,看到一种来自广东的饼干叫“克力架”, 百思不解为什么取怎么个怪怪的名字。比较那时吃惯了的上海饼干,广东饼干的 块头较大,想想这大概就是个中原因吧。后来开始学英语了,才知道“克力架” 就是英文中的饼干(Cracker)。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我们对那些英文物名,品名或专门用语等的中文翻译, 已见多不多。概而言之,不是音译就是意译。国内语言专家和翻译家对此已有广 泛讨论和研究。本人不是学英语的,虽然在国内时出版过若干译著译文,但不是 专家,只是凭在中国和美国生活多年的经验,就目前国内在英文物名品名等翻译 上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音译看来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译法。音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很难找 到对应的中文。但是,国内有些音译的确非常有新意甚至令人拍案叫绝。有些东 西在英文原文没有特定意义, 比如,“Bausch & Lomb”是一家眼镜生产厂家, 它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将它中译为“博士伦”,顿时熠熠生辉。有些在英文是有 它意义,但若直译则会令人费解。比如美国一个非常普遍的洗发品叫“Head & Shoulder”, 直译的话,是“头和肩”,俗气又欠达意。那位聪明的译者取各词 的第一个字母的音,加上把 & 想像为“飞”字,我们便有了“海飞丝”,海风 轻拂,丝发飘逸。将“Drive-Through”(美国常见的一种快便服务) 译成“得来 速”,“Spring”(弹簧锁) 译成 “死壁灵”,“Card” 译成 "卡",牙膏品牌 “Colgate”译成“高尔洁”, 都是不错的音译结果。   但有些音译实在不敢恭维。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饼干”不要,非要“克力架” 呢?国内时下非常流行的一个用语“粉丝”,音译自英文“Fans”,指的是那些 对明星们追捧的迷。“明星迷”或“追星族”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译成用来吃 的“粉丝”?这是我见到的最坏的音译,不知是谁作的孽。这跟将“Cheese”不 译成“奶酪”而译成“弃尸”,“Road” 不译成“路”而译成“鹿”没有两样。 还有,那年回国在杭州湖滨第一次看到十分熟悉的美国比萨饼店“Pizza Hut” 的红房顶, 挺亲切的。Wait Wait, 怎么房顶边有三个红得刺眼的字“必胜客”? 再想想,噢,原来“Pizza Hut”音译成了“必胜客”,惊谔得眼镜都快掉了下 来。后来有机会在上海“必胜客”了一回,不知是“作了一回打赢了的客人”( 必胜的客) 或是“被猛揍了一通”(必胜客人),没有明确感受。   意译那就数不胜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冰箱”,“电视机”,“电 影”,“电脑”,等等,等等。最令我欣赏的一个意译莫过于“田径”了。它的 原文是“Track and Field”, 直译应该是“径田”。但“田径”远比“径田” 爽口。我猜想当初翻译它的人一定有他的推敲。也许它是从第三国文字(比如, 日文)中转译而来。(这里不是贬低国人,事实上最初很多专门用语据我所知是从 日文转译的。希望我的最爱“田径”是个例外。)   意译应该是英文物品名等中译的基本方法。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把 “Refrigerator”翻译成“电冰箱”,我们怎样音译呢?“兰法类极瑞塔”? “来弗来储烂忑”?对了,“烂弗如来储它罗”。当然,意译也要考虑文化背景。 记得读大学时看到国内有一名家将某英文用词翻译成“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而自 鸣得意,我对此至今耿耿于怀,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如果说这个中译不行,那 么有些词像“四面楚歌”“暗度陈仓”可不可以用呢?看来这个问题只好由高人 指点了。   音译有一个特点。开始可能不习惯,但久而久之便习惯了。像“扑克” (Poker),“博客”(Blog) 等。正是它有这么一个特点,我们在翻译时更应谨慎 和负责。“粉丝”就是一个典型的坏榜样。当然,好的音译,尤其一个能将意与 音巧妙结合的音译,还是本人最为喜欢的。最近《新语丝》有文揭露国内一些文 章题目中的“干”字被英译成“F***”词,真是国际玩笑。但反过来将“F***” 词译成“干”,倒是音意兼容。我后来又去厦门上学,“干XX”是我听到的第一 句闽南话,又是我学会的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闽南话。现在,“干”的这层意思 恐怕家喻户晓了。若译成“操”,则纯粹是意译了。当然,无论是“干”还是 “操”,其结果别无两样。 (XYS2008010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