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支持胡紫薇就要支持她的一切?   ——评Malei网友《唉!可怜胡紫薇呵,你为什么生在了中国……》   飞蠓   元旦这几天,我基本上没怎么上网,颇有点像“桃花洞中人,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再加上平日也不关心娱乐八卦,所以上班第一天在新语丝上看到 Malei网友的《唉!可怜胡紫薇呵,你为什么生在了中国……》(XYS20080101)时 候,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胡紫薇是谁?   利用休息时间Google了一把,才知道原来是北京电视台的前主持人胡紫薇在 去年12月28日央视体育频道改名奥运频道的仪式上,闯入会场打乱仪式进程,向 全世界现场播报自己知道丈夫张斌(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据说是名嘴,但我不 怎么看这个频道)有婚外情之时的心情这样一个八卦新闻。   单论婚外情,胡紫薇女士的这一起既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虽然 名人婚外情照例会引起一片窥阴癖的目光,而且闹到配偶工作单位也算是中国特 色之一,但这个八卦的看点显然是她选择曝光这一事件的时机和地点。我不赞同 某些网友把这件事和奥运会联系起来的观点,虽然体育频道改名奥运频道和奥运 会有些瓜葛,但这件事本身跟奥运会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所以,谈不上“给中 国人丢脸”,至多是给张斌这一个中国人丢脸。同时,我也很同情胡女士的不幸 遭遇,任何一个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形成或深或浅的心理创伤,在这种情 形下作出一些过激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种过激的反应应该有一个度。这个度不太好把握,但我认为至少不 应该影响他人的(非当事人)或者大众的利益。而胡女士选择在一个与此事无关 的公开举行的仪式上发泄自己和丈夫之间的私愤,这显然损害了在场的非当事人 的利益(例如,影响了王楠的上场,影响了在场人士对仪式的观瞻等),也影响 了相关机构正常工作的开展,而这就击穿了我们(至少是我们中的一部分)可以 承受的心理底线,因此,知悉此事的一部分网友对胡女士进行批评在我看来也是 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能一味看成是“象胡紫薇这样有了痛苦喊出来时。她必然成 为众矢之的”。   Malei网友举“N年前美国出过一件事”为例,我不知道他/她想表达什么观 点,在我看来,貌似是想说在美国维护家庭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暴力伤害别 人肉体的手段。如果美国人真的可以“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暴力伤害别人肉 体的手段”来“维护家庭”,如果这一点真的成为美国人的共识,那么为什么 “美国的女权协会和家庭保护协会的成员”还要“天天打着旗子去法院、媒体门 前示威”给“法院、媒体”施加政治压力呢?换句话说,我们可否认为,只有 “美国的女权协会和家庭保护协会的成员”才认为“维护家庭可以采取一切手段, 包括暴力伤害别人肉体的手段”?除非Malei网友能够拿出证据证明大多数美国 公民是“美国的女权协会和家庭保护协会的成员”,否则我并不认为这是美国人 民的共识,而只认为这是一起政治势力干预司法独立的不正常事件。   如果美国人民真的“维护家庭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暴力伤害别人肉体的 手段”,我反倒要同情他们的处境了。毕竟,搞婚外恋的不只是男人,也还有女 人。如果一个美国男人发现自己的老婆搞婚外情,一怒之下,把老婆的YC用锁锁 上,我不知道美国公民,尤其是“美国的女权协会和家庭保护协会的成员”会怎 么办?   所谓“国外的性解放只限于年轻人。结了婚的男人在外包二奶是几乎没有可 能的事,因为他们的帐单会寄去家中和公司里,太太和同事们一下子就会知道他 的事,那么他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我是当笑话看的。戴安娜王妃的老公在前, 希拉里的老公在后,他们都大搞特稿婚外情,似乎也不是什么立马穿帮之事。戴 安娜王妃固然闹得尽人皆知,但希拉里的不闹也是尽人皆知。而且,就算戴安娜 王妃大闹特闹,似乎也没有把老公“命根”剪下,或者在陪同老公出访时抢过话 筒来哭诉自己如何不幸。家事与国事,道德与法律,人家是分得很清楚地。   可能会有人说,难道胡紫薇就该忍着这口鸟气吗?我前面已经说过了,我理 解胡女士的心情,也同情她的不幸(如果所谓“婚外情”属实的话),但是不赞 成她的做法。她要出气,或者如Malei网友所言“有了痛苦喊出来”,可行的办 法很多。例如,她大可以把一干娱记叫来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我相信以她和她 老公的名气是不愁找不到肯捉刀的记者的,而且想看八卦新闻的人也大有人在, 何苦要骚扰其他公众以及与此无关的频道改名仪式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恐怖主义这个问题——我并不是说或者暗示胡紫薇是恐怖 分子或者她的行为属于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根源于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绝望,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能使恐怖行动得到原谅,因为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是 无辜的。所以全球反对恐怖主义这一政治现实告诉我们的就是:人们不能为了达 到特定的政治目的而不择手段。其实,对于我们普通的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这 样?无论如何,“不择手段”的理念是不应鼓励和提倡的。 (XYS200801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