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再谈读者网争议   作者:量子猫   每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他的言谈行为举止,是否理智、文明,对自己或 别人有积极的意义,或是只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中枢神经系统, 当然也可以按更大众化的说法,是“心智”。这个心智,人刚出生时是比较空白 的,每个人都一样,但随着年龄慢慢长大,不断地从环境中感觉和吸收文化信息 (包括学校教育、自己的阅读等),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起来。由于成长环境、所 受教育和生活阅历的不同,对于不同的人,这个心智系统后来就变得很不一样了。 古时候的人这样,现在时候的人也是这样。西方的人是这样,东方的人也是这样。   对于同一件事,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认识。这毫不奇怪,也是正常的。 如果反应一致,才有些不可思议呢。而这种不同的反应,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 恰恰呈现了某个人心智的状况。就像判定某人是否属于精神病一样,主要就看对 一系列问题或情境的反应是否符合通常或正常的理智。   读者网最近的争论,起因是杨佳案件和《公开信》事件。很长一段时间了, 但似乎余波未息。由某些社会事件的争议,更转入对个人的立场、人品、甚至是 否正义、是否有社会良知的争议。不同的参与者,也在呈现着自己不同的“心智” 状态。   《公开信》事件背景情况比较清楚,可以很容易判断,北京中级人民法院的 终审判决也很清楚地表明,《公开信》及其签名者是在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的尊 严。当然,比如某些人,就认为是诽谤、违法,甚至去起诉签名者。这是这些人 的“心智”的问题。   杨佳恶性杀人案件,和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没有案件过程细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不是精神病专家按一定程序对杨佳的精神 状态进行测试,对这个案件中的某些问题比如动机如何、是否有冤屈、是否应该 减刑无从做出有意义的判断。如果不是法律专家,没有仔细研究过具体的司法条 文,在对案件情况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也无从对程序问题做出判断(当然 并不是说参与案件的法律专家也不可以做出判断),更谈不到什么社会公义的问 题。恶性杀人案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社会极大的危害,对公民的基 本生存权利是一种极其严酷的践踏和蔑视,必须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这毫无疑 问,这是文明社会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公义。   但这样一件恶性杀人案件,引起人们的关注很正常。有些人有兴趣去调查和 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非常支持和赞同那些有意义的关注!但是有意义的 关注重点在哪里呢?在我看来,最值得关注的是这类案件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 最值得关注的是如何避免以后此类案件的发生。   恶性杀人犯不管是否有冤屈,有什么样的冤屈,到恶性杀人这种地步,都是 心理极度扭曲而情绪不能及时释放的结果。因而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会造成这种 极度扭曲的心理,一般可以理解为,比如自己比较特别的个性,工作生活环境人 际关系紧张,生活工作中出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或者有些部 门办事推诿、态度蛮横、作风官僚甚至违规违法,或者社会中太缺乏有效的心理 疏导和情绪排解的援助机构和这种文化意识,当然也有他自己法律观念淡薄、太 不珍视他人和自己生命,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能真正给杨佳一个 公正,也才能从中吸取教训,改变我们的社会文化状况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作风或 办事效率,避免以后类似事件的发生。但是一般的网友,不去做充分、深入的调 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怎么可能从杨佳案件的极为有限的信息去弄 清楚这些问题?或许有些人,充分的关注了此案,或者做了很多调查,可以依有 关的背景和非凡的想象力,去构造一篇有广泛影响力的或许可以获大奖的报告文 学或小说,比如获个普利策大奖,或者诺贝尔文学奖,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文化、 社会环境,有助于法律的进步完善以及司法真正的公开、透明和公正,那真是于 己于人,都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好事。   但太多的没有根据、毫无意义的口水之争,或根据假设和想象的盲目的煽情 蛊惑,甚至发展到个人攻讧,像商场或大街上的殴骂,可能吸引围观者不少,但 不仅于事无补,于人于己无益,也有碍环境的清洁和观瞻,更凸现某些人“心智” 的真实状况和整体社会文化的悲哀。   想起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同的“心智”,对这 话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吧。应该说,肯定是! (XYS20081119)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