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我们所要改变的   作者:胡弘曦   哲学、数学与科学   汉典(http://www.zdic.net)解释道: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 三角、微积分等。   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 化了的知识。   以上可以说是现在大多数人们对哲学、数学与科学的大概认识。但从各学科 形成的本质看,更能充分理解它们对于我们人类存在的意义。   如果你勤于思考,定会发现自幼在脑袋里翻腾过的东西,有许多与诸多“名 家”提出的某点理论近乎相似,甚至在自己的认知过程中具有相当的预见性。毫 无疑问,这些经验、想法都是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源。没有“语言”能力的其它生 物,同样具有如此提高生存能力的经验积累。而理论体系正是基于“语言”的一 种经验总结。   理论体系慢慢地由对具体某事物的条件反应发展到对类似事物的处理对照, 再到对尚未遇到事物的可能性处理的思想准备。拥有智慧的人类也无法避免去追 求超越自身有限性的本性。更希望对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统概性的观点,以便在处 理日后事情中更得心应手。在此过程中也有了“哲学”这个说法(日语称“哲 学”、英语称“philosophy”、希腊语称“philosophia”)。希腊语中的 “philosophia”——“爱智慧”使人更能理解,哲学自古以来作为解决问题理 论的本质。   哲学在观察世间的一切,试图用观察后总结的结论来解释和解决一切问题。 曾经,哲学将世间所有的一切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范畴。之后 它们慢慢地以自身的特点,形成里各自的研究领域。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它们在于 研究问题的方法各自不同。哲学的主要方法是演绎和归纳。从作为根据的前提推 论出结论,可以从一般性论到个别性,也可以从个别性论到一般性。这个方法能 够保证推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但是对它们的理论依据却有极大的不明 确性。数学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在公理(如1+1=2,不需要证明,只在理论上是没 有实际意义的)上进行推论和总结,由此得出各种理论。科学的主要方法则是用 语言描述现实事物的规律,并用证伪的方法不断地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无可厚非,不管是数学还是科学,它们都脱不了与哲学的干系。它们的研究 方法,无疑都受到哲学思想的启发或者影响。比如“方法论”,以及它的促进作 用。而且数学和科学本身就是人类用“语言”——具有人类共识性的表达方式编 织的理论体系,从根源上讲,它们三者本身就存在着理论共识性。数学在将理论 对照于事实应用后,发现能起到非常大的实际效用。这便是理论(哲学思想)指 导实际行为较早、较成功、较典型的例子。   哲学依然不会消失   要使人类思想中消去哲学及其思考方式,个人认为,至少在出现人脑完全替 代品之前是不可能的。哲学的思考方式是源自人类初始的认知方式,比起其它 (数学、科学)方式是更接近本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每一个人都是从毫无意识生 命体发育、成长而来,如果要使其达到“高等”思维方式,就要在短暂的年限内 完成这段具有悠长历史的思维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人很早就放弃了,也 有可能在相对中间的时段放弃(比如宗教信徒),所以对于人类这种需要繁殖来 延续物种的生物来说,在到达意识可以即时存储、替换的时代前,哲学及其思考 方式是不会消失的。   而且,至今人类也没有找到非常完美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以满足天生的好奇 心。科学中的假说,只是一种有限的想象。对于无尽的思路,人类总是能用不需 要依据的“语言”,勾勒出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奇异观点。其实人类的未来是严峻 的,尤其是对未来无法想象的人群。他们无法有根据地计划未来,而未来有更多 的问题在等待他们的面临。可是,许多种类的哲学思想都早早地在试图描述人类 未来的美好,或者使人们规避对未来的思考。于是,现在大多数人是对此不畏惧 的。这便是哲学,能够以暂时性圆满的理论,不失先机地占领别人思想的空白处。 从而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人在面对未知时,总是渴望有“先知或者图腾”来指引 自己未来的道路。在需求层面上来讲,哲学也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哲学同样也一直在变换观察和思考方式。作为认识和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 哲学依然会同数学一道,影响科学的发展,反之亦然。科学趋向研究人类和生存 环境的本质和因本质而产生的各种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哲学则开始趋向改变这些, 以求得更“高等”的合理性。这便作为智慧物种独特的本性。   我们所要改变的   如果问“哲学是什么”,当今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反而感到无法轻松回答, 就像是迷失在错乱复杂的思维中。如果把三个学科联系在一起看,他们都是要试 图使人类突破认知的有限性,能够得到更多的认识。只是当今区别对待三门学科 的主要原因在于认识方式的区别。但是现在人们,尤其是某些国度中的人们,对 待知识却尚未达到应有的理智程度。要改变这个事实的发展过程虽然缓慢,甚至 不经人意,但在这个艰难的时段中,正是有许多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所要改变的,就是哲学所犯的最大错误(即便是只是被人利用)——汤 剂般灌入别人大脑,像一个独裁者以自大的态度来统治智慧。宗教便是典型,它 也是在人类认知的过程中,以哲学的姿态站立在信徒面前。从而,日后的哲学发 展就像在弥补以往的过失一样,依然被当作“救世的稻草”。但是,哲学应该仅 仅被当作一门学科,作为一种自由的知识供人自主获得。学科本身所要做的不仅 是提出和解决新问题,更需要推翻过去的错误理论,建立更严谨、更完整的理论 体系。而不是以成为“救世主”为研究目的。就像历史发展的趋势那样,逐渐成 立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把“指导”改为“影响”。   我们所要改变的,就是“过去的哲学”和“现在的哲学”对人类画符般“制 定路线”的丑陋行为。各种理论都脱不开印证实际的趋势,是理论来符合事实, 而不是让实际来附会理论,这是不争的规律。(有人同样会怀疑这句话,当然, 也是可以怀疑的,只要一个事实便能击溃它,问题是要拿出真正的事实证据)坚 定不移地死抱着一个理论或者理论体系,至多只是起到满足自己由所受观点形成 的个人感情的良好作用。试图以一个某一时期的理论来解决当日以后所有的问题, 那终究是一个理想、虚幻的美梦。   有人甚至认为,在个人面对庞大的“理论库”,会造成思想混乱,不知所从。 这并不能成为粉刷政治图谋的化装粉。一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分析、判断的认知 过程,就像人类思想史的发展过程,认知和思考只会解决更多的问题,而不是造 成混乱的局面。即便个体没有达到理想的思想高度,也不会有混乱这样的状态。 因为无论在哪个过程状态中,对自己已知的事物都会有一个根据自己已知知识来 衡量的标准。不然,相对于现在,十几世纪的人们岂不是会因为混乱的思想而导 致无法正常生活?(而且,众多民族保持谦逊的现实意义,就是要我们不要用暂 时的思想情感,造成不必要的独断错误)混乱的唯一原因只有是强制让理论牵引 实际,而在过程中造成矛盾后,又不可置疑理论的矛盾行为。再者,在现代看来, 实际行为并不只是受一时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还有逻辑分析、历史对照、 各方评价等补充独断缺陷的更多方式来影响这个行为。更何况是对于编写程序、 建筑设计、抗洪救灾这种逻辑性、现实性很强的实际行为。   还有人提出,哲学不像数学和科学那样,具有知识的积累的过程,或者说留 下的不是许多的知识,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这就违背了学科中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性质。既然只是提出问题,那么就没有思考的意义,更没有“指导世界观、 价值观”的意义。这样的观点倒是确实会造成思想混乱,因为解决不了问题。但 必须认识到的是,在历史的认知过程中,许多提出的问题被解答、应证甚至应用。 脱离与它们(已解决的问题)的干系,难道是为来显示自己崇高的捉摸不定?还 是要神话自己的形象,显得自己以及自己的学问很超脱?面对无穷的问题,即使 自己无法理顺思路,也不能脱离“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学科的本质。   在较原始的统概性观点,还有诸如精练的格言、箴言,哲学作为学科更应该 具有严谨性和完整性。如果失去了这两个基本性,倒会像普通民众面对古老的俗 言、谚语和名人的格言、箴言,陷入“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无法理解矛 盾的陷阱。也会成为被不识者讥讽的最有力的笑柄。   我们所要改变的是认识事物的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思想上的自由 和民主。理解思想上的自由和民主,以及以此来行为(包括处世、制国、太空发 展等)的方式,都是不能以诸如“中庸处世”、“儒学制国”、“道教制国”这 样的传统方式来思维的。就像不能以宗教信徒、主义信仰者的思维来思考科学、 民主拥护者的思维那样。更不会像国内几千年历史中一个利益集团更迭另一个利 益集团那样的政治方式。这是一种开放而又求实的思维。可以提出任何观点,置 疑任何理论,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便是我们语言、符号、数字、艺术等公论以 外的真正事实。也因此,让人类活得更“实在”。 (XYS200710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