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哲学的功用与“相濡以沫”   作者:eng   哲学有用还是无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清楚两件事。一是什么是哲学, 二是哲学本来应该作什么用处。如果连什么是哲学都没有共识,唇枪舌战得再精 彩也只能是“忽悠”。如果不明白哲学本来是作什么用的,争论有用无用岂非枉 然?   对于第一个问题(即哲学是什么),恐怕不可能有一个所有人都同意的答案。 一般上来说,我想可以认为哲学是一种思考方法,是一种用来解答某些问题的思 考方法。这其实也就在某种意义上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即哲学是作什么用的)。 随着要解答问题的不同,各人所理解的哲学也就不同。在西方哲学中,这些问题 中通常包括对哲学方法本身的思考,即要回答“为什么要如此思考”的问题。而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这点通常是不够明确的。《道德经》开篇即称“道可道非常 道”,无论如何断句,总是一个“佛曰不可说”的意思。都不能说了,自然也就 不能讨论诸如“为什么会有道”、“为什么道是像这样的“这样的问题了。要说 老庄的“忽悠”,这就是忽悠的源头。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旨,暂且放下不提。   真正的哲学家通常都是极为聪明的人。聪明人通常都有一个毛病,就是觉得 自己什么都能知道,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当先秦哲人仰望星空时,也会和普通人 一样感叹造物的奇妙。不过和普通人不同的是,这些智商180的古人就会琢磨, 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呢?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只能是 拍脑瓜决定了。脑瓜拍的轻重不同,这得到的答案就不一样。具体到先秦道家, 这答案就是 “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把这个 问题给解决了。至于这如何“生”法,那可是“不可道”,天机不可泄漏,只能 告诉你这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但是的但是,不要因为这个就小看了古人。在没有现代科学的情况下,能琢 磨出这么个自洽的“道”还真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先秦哲学家对于“世界运行 的客观规律”这样的话题可能根本就没什么太大兴趣。为什么?因为是乱世。如 果希腊城邦之间动不动就打一仗,坑个几十万的,有一百个亚里士多德也不够用。 在这种乱世里,哲学家们就更加注重另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 如何做人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儒家说要“仁”,墨家说要“兼爱”,道家就要向“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道是多么重要。不过,道既然“不可道”,怎么个 悟法?老子就说了,“道法自然”。一切事顺其自然就好了。具体到实际生活中, 这些哲学家们要回答的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如何看待生死。在儒者和墨者看来, 这世上都有一些超越生命本身的价值存在。儒家称为“仁”、“义”,所谓“舍 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仁义”,生命也不重要。墨家则讲“天”、“鬼”, 和金庸小说里的赏善罚恶使差不多,如果一个人不能兼爱,就会有鬼神来惩罚。 从这点也可看出,墨家最近宗教。   至于道家,对于生死也只有一个态度,就是要“自然”。生老病死,在道家 看来都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既然都是自然的生命过程,真正得道的人就不会为生 而喜,不会为死而悲。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真人”,比如吕洞宾,曹国舅相对 来说可能就差点。对于墨家的“天”,庄子就说了,如果把天都可以当成父亲一 样地去爱,那更何况是无所不在、玄之又玄的道呢?对于儒家的“仁义”,庄子 也说了,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国君是超越自己的,可以为之而死,那么对于超越 一切的“道”又该如何呢?庄子接下来又说,泉水干了,鱼儿在陆地上,“相呴 以湿,相濡以沫”,还不如让它们自然地“相忘于江湖”,与其赞誉尧而非议桀, 还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很显然,庄子对于儒家的仁义道德那一套是很不以为 然的。与其假模假样地以仁义论高下,还不如自然而然地对待人生。   庄子还说了,《大宗师》这一篇讲的就是生死,和“专制制度”没什么关系, 六国还没统一呢。哦,不对,这是我说的,不是庄子说的。   那么决定以仁义为人生准则,还是以自然为人生准则,这是个问题。这个问 题一点也不比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要来得容易。但是,无论是 哪个问题,只要你还觉得它是个问题,就必然要思考,这一思考,人就成了哲学 的人。哲学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吧。 (XYS200711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