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论南方周末的倒掉 南琛 南方周末曾经是我最喜爱的一份报纸,就在几天前也还是,虽然我现在几乎不看报 纸,但偶尔还会买一份南方周末看,我总觉得就算是消磨时间,看南方周末也比看 其他的报纸要好一些。说真的,我这人对于社会政治的是是非非早已经不在意,这 种不在意是全方位的,既不在意其对错,也不在意其手段,更不在意某一件具体事 情后面暗藏的玄机。我只是觉得有那么一份报纸,讲的都是我看得见的事,说的都 是我有时在心里想一想的话,远不深刻,也许也不客观,更谈不上层次,但我很喜 欢,很实在。 也许我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南方周末的地位,我不觉得他特别好,也不觉得 他特别差,在很缺乏参照物的目前,要对这份报纸进行客观的评价是很难很难的。 而在一个随波逐流的年代,更难清楚地说出什么样的行为是被排斥在潮流以外,什 么样的行为是被笼络在权势之中。人类永远是大自然是产物,所以也要遵循大自然 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适者未必合理,而合理者如果不适,也将成为不合理。在 一片沙漠里有一株草,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它本身根本不值一提,但它的生存预 示着一件事,沙漠里有水,甚至连这株孤单无助的草也能生存。 南方周末远没有达到民众所能遥望的舆论监督的境界,远没有。他只是把监督与商 业化相结合,他的监督,是一种商业行为,为的是能靠这种监督吸引更多的读者, 因为中国有这样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他们喜欢听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而他们 在南方周末之外,听不到这种声音。从根本上说,南方周末是在开发这样的一个市 场,于是为了听这样一种声音,很多人成了南方周末的客户,南方周末其实是一家 贩卖感动的公司。 有的东西永远不能成为商品,当南方周末很媚俗很煽情地说“总有一种声音能让我 们流泪满面”的时候,这个广告词已经出离正常了,他不是在制造催泪瓦斯,却总 是企图让大家流泪。在目前来说,新闻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新闻流传,靠的是计 划内调拨,南方周末正在进行的,是一种对新闻这种物资进行投机倒把的行为。 最初在中国进行投机倒把的那一批人,他们无意识中做了一件非常非常之伟大的事 情,那就是用不间断的大量的违法(当时)的行为,迫使中国接受了商品自由流通 这样一种现实,这是在利益的驱使下由一批低层次,低素质,无文化,无理论,无 组织的人做出真正的革命行为,诱发美国独立战争的“波士顿倾茶案”,也是如此 。要从理论上对这种行为进行批判是毫不困难的,但要在理论之外限制这类做法是 不可能的,因为任何理论都没有利益更具有说服力,理论从来都是和实践相结合, 明白地说,是和利益相结合,一种理论如果只是针对少数人,那就必须符合少数人 的利益,如果是针对大多数人,那就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法律上所说的权力 实际上就是利益的指代,我有什么样的权力,意味着我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利益。 现在喜欢说一句话叫“知情权”,这实际上是一种利益。每一个人都有好奇心,都 想尽可能多地知道原本不知道的事情,这是精神上的利益需要。如果这些事情和自 己的物质利益切身相关,那就成为了一种真正的利益。比如说对于腐败问题,为什 么人们如此关切,因为官员的腐败与否和每一个普通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一般人对 于官员自己掏腰包去嫖妓不是那么在乎,起码远不如他贪污那么在乎,因为他去嫖 和人的利益没多大关系,只和他的生活作风有关。所以官员和某个女人偷情的事只 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贪污则侵害了人们的利益。 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利益是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的,这里有一句理论上的 话:“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实际上是在暗示,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是无法保 证的,但大多数人是否就会有一种同一的利益,这又是一个需要澄清而从来没有被 澄清过的事情。新闻自由则意味着新闻成为商品,意味着新闻的自由销售,这根本 就和监督制度政治制度无关,但它却能改变这些制度,它改变这种制度靠的是商业 手段而不是革命行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体社会成员只能吃某一牌子的蛋糕, 而在商品经济时代,市场上有无数品牌的蛋糕可供选择,原来的那种牌子的蛋糕失 去了垄断经营的特权,他要想从新垄断,要么更新改变自己,要么是因为原来就非 常深入人心,靠惯性来维持这种垄断。后一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南方周末企图使新闻流通起来或者企图制造另一品牌的新闻的投机倒把行动失败了 ,他的失败是必然的,他不是反潮流的英雄,因为他从来没有在思想上影响过什么 人,他只是一个行为上的失败者,从理论上说,他是刑事犯不是政治犯,就和七十 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那批搞投机倒把的人一样。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