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不久前还有骗子给同党打气曰:“方舟子骂了那么多网站,也没见哪个倒了!” 这就正是一个反证。记者漏了博库倒闭关键的一条原因:无耻。天下第一无耻网站 如果不倒,天理难容。此外象多维网、新浪网之类的无耻网站,也早该倒了。对无 耻网站的倒台,我们只有感到欣慰。在中国无耻网站全都倒闭之日,便是中国网络 振兴之时。在黄集伟、莫之许不可一世的时候,是没有想到会倒得这么快的吧?活 该。(方舟子)) 博库:倒而不闭 ■康慨 李国训  今年以来,博库已经数次爆出倒闭传闻,但次次均遭否认。一周前,进行了最后 一次“临终大遣散”的博库,终于搬出了风光了一年多的高档写字楼,剩下的五个 经理转而到别家屋檐之下借住。他们能够做的,除了卖掉网站剩下的电脑,也许就 是考虑怎样让博库体面地死去。   博库的倒闭,只是一个时间和法律手续上的问题了。   如果博库最初的方向是对的,那么,如今的结局只能证明它后来走上了一条迷 失的弯路,再也难以回头和补救。   如果其初衷便是一个“错”字,那就说明,它也许根本不应降临人世。   在国内的图书网站中,博库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它所拥有 过的辉煌和荣耀,也不仅仅属于它自身。但我们宁愿把惋惜留给博库,而将希望给 这个行业的明天。   再度传出倒闭的风声是在月初,此后博库公司便陷入一片忙乱。尽管CEO徐贝 也曾出来辟谣,说博库并未倒闭,只承认资金吃紧,不得不大量裁员。但最近的一 次裁员过后,连CEO本人在内竟然只剩下五人,幅度之大,已与倒闭前的员工大遣 散无异。   记者此前连续几天都去博库网站浏览,发现除BBS尚有几分生气之外,大多数 栏目都未更新,“最新上架”的书目还是前些日子的老模样。这样的景象不会让人 留连忘返,死气沉沉则意味着危机已经来临。   上周博库的遣散会后十几分钟,记者已经得到“博库倒闭”的消息,但该公司 在电话中不予证实。记者后来登门拜访,到了之后才发现已人去楼空。打电话给博 库公司的有关人士,方知博库已经迁出北京麦子店的盛福大厦,搬往朝阳公园附 近,具体原因还是“资金方面吃紧”。而据知情人透露,目前博库老总向朋友借用 一处房产,权作临时安家之用,剩下的几个人,据说正忙于处理公司的电脑以维持 周转。   在随后的几天里,记者多次拨打博库的新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好容易联系上 几位还未“自我遣散”的博库高层人士,但他们均拒绝透露任何消息,而是众口一 辞地说,“请和CEO徐贝先生联系。”记者也多次拨通徐贝的手机,却无人应答。   等到本周一,博库新址的电话终于有人接听了。对方在问清记者身份后便告 之:“徐贝先生正忙着呢。”之后记者又打了多次电话,也给博库有关人士留下自 己的电话,希望该公司能就目前事态做一个说明,但均无回复。   博库一位刚被裁掉的编辑对本报记者说,博库现在确实举步维艰,投资商在第 一笔投资后,就以盈利模式不现实为由拒绝追加投资。电话里他的声音显得有些无 奈,他说,博库能支撑到现在,已经算不错了。   博库成立于1999年底,总部位于美国硅谷,在北京、上海、台湾均设有分部。 它创办之初,便在北京大规模招聘,待遇优厚,前景诱人。单从国内一家知名图书 报纸,新生的博库便一举挖走了十几名编辑记者,其中不少还是该报的骨干人员, 此事对当时的整个出版界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正是由于这种高投入、大手笔,以及在电子出版领域的先锋作为,使博库在国 内迅速窜红,成为出版界和网络界的双料明星。当时便有媒体将博库与当当网上书 店和BOOK321(主要从事图书电子商务领域的B2B业务)一起,并称为“图书产业 电子化的新三驾马车”。   因为有美国产业资本而非风险投资的支持,以及资深的书业人士坐镇,博库的 前途一度被业界看好。创业之初,博库一连串的推广活动也让人目眩神迷:先是在 各大媒体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继而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北大等单位联手合 作,推出“走马黄河”、“敦煌行”等活动,大造声势,后又在大量收购作品电子 版权之余,以培养中国的“斯蒂芬·金”为名,与王朔、陈村等大批作家签约合 作。可以说为了拓展知名度和网站浏览量,博库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安顿告博 库,博库告TOM两起讼案,更引起媒体关注,有意无意间也成了造势之作。   但是,在一片繁荣之势的背后,随着巨额投资与经营收入的巨大反差日益明 显,博库的危机局面也很快浮出水面。   按照其创始人的初衷,e-book是博库的“支柱产业”。据说当年几个硅谷的留 学生,就是看见身边的华人朋友,到处在网上寻找《肉蒲团》一类的古代色情小 说,因此才萌生了建立电子图书专业网站的想法。然而,博库大力推进的ebook事业 一直缺少扎实的收入支持,这成为困扰它的最大难题。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首 先,ebook的概念尚不成熟,让读者改变几十年的老习惯,通过电脑读文学作品,难 度可想而知。其次,网络收费服务在国内并未形成大势,如今,不仅《肉蒲团》俯 拾皆是,没有版权也不收费的整本新书在网上也随处可见,博库的收费服务显然难 与抗衡。尽管博库也曾大打宣传战和心理战,劝诱读者远离电子盗版,但收效甚 微。   为了促销,博库想尽了各种办法,推出了多种付费方式。去年8月30日博库宣布 ebook收费下载时,便同时推出“免费大餐”、“慈善下载”等优惠措施,今年3月 又推出“DOWN票”,力图以打折促销售。但是,所有这些促销活动,看起来更像 博库自编自导的独角戏,响应者寥寥无己。据博库一位高层人士透露,公司依靠 ebook取得的收入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维持公司及网站的运转。   博库是目前国内经营e-book业务最精、最大的专业网站,它的命运无疑是对 ebook收费提倡者的一大打击。   那么,博库是否从一开始就走错了呢?有些业内人士对此有不同看法。   卓越网副总裁陈年对本报记者说,博库的危机并非是选择ebook的错。ebook作为 一种特殊的书籍形式,自然有其商业价值存在,经营ebook是有办法获利的。卓越就 不放弃将来做e-book的可能。他认为,ebook收费模式能否成功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两 方面。一是内容,即e-book必须选择有原创性、震撼性的独家内容,美国作家斯蒂 芬·金在ebook方面的成功就说明了这点。去年博库和不少作家签约,但买的书籍都 是一些价低陈旧的老书,做成的ebook当然很难卖出去,二是在读者的接受方式方 面,必须要适合读者的交流方式。但博库在阅读器方面,做得却并不到位。   记者在博库论坛上,注意到了这样一份网友的帖子:“博库好是好,就是在线 阅读受不了。网速赛龟爬,网费日日加。如此在线读书,想想都害怕。博库要为书 虫好,翻阅的书页该减少。谁说阅读是免费?时间金钱哗啦啦……”   陈年也把博库的失败归结于博库本身。他感慨说,博库走ebook路线走得并不坚 决。其高层似乎并未把精力放在做市场,而更多是在概念的炒作方面。尽管他承认 博库是他喜欢的网站之一,但他还是很遗憾地说以后将不再关注博库了。原因是, 博库并不能为他提供商业上的参考价值。   在ebook上碰壁之后,博库也曾转而进行其他尝试,一个明显的动作便是投资纸 书。今年以来,博库与出版社合作,连续推出了多本纸书,然而,这些行动也未能 扭转博库的败局。除去传统图书的回款周期较长等因素外,尽管博库投入了很多精 力做宣传推广,但这批图书在市场上的反响并不热烈。   这一点甚至让一些业内人士也感到惊讶。一位资深的书业观察家对此颇有些不 解,他说,就算找个很一般的书商来做,也不会比博库更差。看看博库,资金实力 和信息实力都不差,请来的又都是像黄集伟和石涛这样的行家高手,没想到实际操 作的水平仍然很低,看不懂,看不懂。   然而,即便博库策划的这些纸书在市场上火爆超常,甚至挽狂澜于即倒,救公 司出离水深火热,除了再次证明电子书业先驱bookoo.com.cn无可挽回的失败外,还 能说明什么呢?最后一个可能的答案,也许是老调重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术业有 专攻,这也就是为什么网络公司的创始人大都退居幕后,而延请职业经理人掌舵的 原因。举例子,海外有雅虎,国内有网易和最近的新浪,但博库仍然是自已当家做 主的“旧模式”。从与博库有过很深渊源的张辛欣笔下,我们多少可以看到这家公 司管理层的背景:   “这几个年轻人的组合超出一般硅谷模式。几个人里,有一个先前是现代舞蹈 编导,得过国际大奖;有一个是油画家,在硅谷做多媒体产品总监;一个在麻省理 工学院学电脑,辞职前挣着十几万的年薪;另一个在中国学电脑,在中关村倒电 脑,跳到硅谷来,什么都卖过,卖什么就学什么……”   现代舞编导是博库的CEO徐贝,其他人无需一一对照,目前博库剩下的五人八 成尽在其中。不过,也许博库早有外请职业管家的念头,无奈大结局来得太快,来 不及做的事太多。   在国内的图书网站中,博库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它所拥有 过的辉煌和荣耀,也不仅仅属于它自身。但我们宁愿把惋惜留给博库,而将希望给 这个行业的明天。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