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新浪与阳光合谋的“游戏陷阱” 金凡 中国大陆第一的门户网站新浪和香港电视传媒阳光文化喜结连理,这本是中国IT 市场的一件大事。可是还没有等到人们感受到电视传媒的“新浪”和门户内容的 “阳光”,这出资本运作的大戏幕后的点点滴滴就被挖了出来。人们吃惊地看到 了一个花样百出的资本意志,而非两个踏实经营的企业实体。 资本的盛宴:谁来买单? 9月12日,新浪正式宣布将从阳光文化董事长杨澜手中购入阳光卫视29%的股份, 作为交换,新浪16%的股份将陆续划入阳光名下。交易之后的新浪将为此支付800 万美元现金,以及约460万股新发行的股票。此项股权交换将使新浪网得以将自 己的优质品牌和服务进一步拓展至大中华区内的3000多万个家庭用户。 然而,在资本运作和舆论炒作中,受惠的不只是新浪。新浪网和阳光卫视还将进 一步合作,推动阳光卫视业已取得显著进展的互动电视、宽带节目技术的发展。 除达成股权收购协议外,双方还将共同实施市场营销及推广行动,向各自的广告 客户进行广告交叉销售,在各自的网络上授权销售和推广双方的节目内容,以及 利用两家媒体的联合力量共同创建互动在线节目和电视节目。 看来是大家满意,皆大欢喜。新浪方面称,大中华地区目前正处于市场高速整合 过程中,将自己的优质品牌与用户服务进一步拓展至大众消费者,新浪网在此类 市场运作方面一直居于领先地位。随着中国市场宽带建设的快速增长需要宽带节 目供应的不断增加,新浪网和阳光卫视将共同成为领先的宽带内容供应商。新浪 把两家同时定义为领先的宽带市场赢家。 阳光文化的高层则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身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是大趋 势,大中华地区广告及媒体必将发生变革,阳光卫视和新浪网将成为率先抓住这 一契机的主导媒体,联合管理团队必能将双方的品牌优势转化为为股东带来的丰 厚商业回报。阳光把双方理解为媒体的主导。 赢家也好,主导也罢,这次联姻总该有个说法。大凡金额再大的并购,像美国在 线收购时代华纳,或者惠普并购康柏那样,谁是买家,谁是卖家,交易完成,总 要当众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一场阳光与新浪的资本盛宴之下,事后双 方对此绝口不提,“王顾左右而言他”。好个暧昧的态度。 阳光与新浪:弱弱联手 宾朋们参加了一场婚姻,结果连谁是新郎,谁是新娘都没有分清楚,这岂不怪矣。 自然有好事者不甘寂寞,前去两家私下打听。好嘛,结果两家都不承认自己是被 别人并购的。 新浪的内部员工说阳光收购新浪是“传言”,“无稽之谈”,根本不足为信。员 工坚持说是新浪收购了阳光——这是新浪为把自己做成一个跨媒体平台而迈出的 一步,而且是坚实的一步。新浪口气听来颇为自信。 而阳光的内部员工则乐观地认为是反之,应该是阳光收购新浪。收购新浪纯粹是 因为它是中国大陆市场最大的、人气最旺的门户网站。虽然现在网络不景气,但 它毕竟是发展方向,互动媒体网络对阳光文化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阳光的观点 听起来也颇为理性。 可是说了半天,谁都不承认自己有求于人。既然大家都是赢家、强者,又何必挤 成一团,联手做大呢。与其承担合并失败的风险,各立山头,分道而行岂不更好? 回过神来再看这宗并购案,疑点颇多。再查看两家的财务状况,更加显示了这次 资本运作的严峻性和高风险。阳光与新浪合作打造的“跨媒体”概念,由于先期 在财务上的漏洞百出,已经成为一个硕大的“游戏陷阱”。内行人说,双方的合 作简直是“玩笑”。 首先是阳光文化的财务不像人料想的那么好。阳光的模式是不错,它几乎要打破 卫星电视经营7年亏损的惯例,再用2~3年,它就有望赢利了。但是前期巨额的投 入也让这家传媒新星深感压力。 作为香港上市企业,阳光文化上市募集的资金不是用在片库建设,就是耗费在并 购小公司上,全球经济不景气使企业再次发行新股的机会渺茫,囿于内地的传媒 政策,令其游离于传媒市场之外。公司还是最近才得到电视节目转播的“落地 权”,业务刚刚开展,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收入和“正向现金流”。 它的现金流逐步萎缩。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初创型的企业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就是向银行和财团借款。像阳光这样的上市企业,只要出示足够的资信证明,加 上一个成熟的媒体概念,它可以以比较合理的代价借到应急的款项,平安度过难 关。阳光也确实这样做了,它借了一笔款子。 然而,这个应急办法也有很大的弊端——它是以企业的金融信誉向资本市场担保。 一旦有朝一日企业无法还款,资信就受到很大的伤害,资本市场就不会再相信这 样的企业,所有借贷、融资统统封杀,不管它过去的财务记录有多辉煌。而且由 于经济持续低迷,银行或财团出借的款项有可能为了回避风险,而要求提前归还 或者提高信贷利率。 委身下嫁:阳光文化铤而走险 “请神容易送神难”形象地描绘了阳光文化尴尬的处境。公司觉察到自己有可能 无法按期归还贷款;公司的现金只有一千万美元,拿来偿付高额的利息都捉襟见 肘;更糟糕的,自己手上,借来的,所有加在一起的金额可能还支撑不到公司盈 利的那一天。到了那时再想办法,一切都太迟了。 阳光文化再次祭起资本运作的法宝,决定铤而走险,委身下嫁新浪。在谈判桌上, 它画饼充饥,画出一个两年以后公司赢利的大计划,抛给了新浪网。它承诺,只 要新浪帮助它撑过这段艰难岁月,两年公司大部分的赢利都归属新浪所有。它唯 一的要求是阳光继续活下去。 新浪这边则是另一番滋味。它与阳光文化的情形恰好相反:阳光是现金少,未来 有赢利;新浪是现金多,赢利模式不明。资本市场有句名言,“宁可犯错,也比 什么都不做强。”可新浪连合理的投资方向都没有,连在资本运作上犯一两个错 误的机会都没有。它比谁都着急。 阳光文化遭遇险境,找上门来。新浪知道自己这次处于主动地位,小心翼翼地盘 算着。新浪看着阳光的传媒实力,心里想的却是网站主营业务——内容服务。新 浪只有内容合作伙伴,没有自己的内容;新浪有自己的信息资源供应链,却不能 把内容拿出去卖钱。因为那些内容多半不属于它。 现在国内内容资源的提供方还很弱小,不足以与新浪这样的大门户对抗,新浪可 以用很低的成本得到它想要的。但是有朝一日,传媒市场开放,专业公司投入竞 争,内容实力上的较量就会白热化。本质上不控制廉价内容资源的新浪,其商业 模式依旧脆弱不堪——尽管网站有了很优秀的编辑队伍,可是网站没有记者,没 有新闻的采编权。 借由阳光文化这条捷径,借壳进入传媒界固然令新浪开怀,可是阳光的财务状况 没有让新浪放松警惕,毕竟,新浪是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它亦是资本运作的老 手。它的讨价还价也让阳光感到震撼。 首先不是谁并购谁,而是两家相互持股。这个财务政策看似稳健,其实是双方格 意保持距离;然后新浪投入阳光的现金仅仅是替阳光偿还银行借款的高额利息, 也就是说新浪不负担阳光文化的还款,款项到期阳光文化还得自己另想办法;另 外,阳光文化日后赢利了,新浪还得从中分一杯羹。 帽子戏法:两个口袋里的资本 新浪网的董事会与阳光文化的吴征、杨澜闪电般地成了一家人。杨澜仍然做阳光 文化的董事会主席,吴征则入主新浪董事会。帽子戏法一出,两家的资本合而为 一,原来在两个口袋里的资本冲破隔阂,可以自由流动了,关联交易的手法就有 用武之地了。这种门道,旁人根本看不懂。 阳光文化19日称,新浪网要求阳光文化董事长杨澜,向新浪网提供400万美元三 年期贷款,以用作新浪网向阳光文化的垫支。贷款年利率为伦敦同业拆息加1%。 看起来是吴征风光八面入主新浪董事会,其实新浪釜底抽薪,用实力说话,换了 一种方法控制投入阳光的800万现金。 同样地,阳光也不是省油灯。一旦阳光活过来,日后有了赢利,也可以以“收入 抵冲贷款”为由,控制投入新浪的预期赢利。如果新浪经营状况不好,阳光还能 上演“蛇吞象”,优先并购新浪。 看似两家联手,其实同床异梦,相逢陌路。手法是相当娴熟巧妙,但这种没有实 质性进展的合作除了资本和炒作的价值,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双方的管理者都 对这样的合并有些犹豫,对自己,对对方,都没有多少信心,似乎也没有对未来 合并后的公司,有一个全盘的考虑。 现在的阳光和新浪,都是资本的虚壳。我们不得不感慨资本意志的花样百出,手 段高明,其匪夷所思,令人无从捉摸。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