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   两千多年来,那些饱读孔孟圣贤书的孔门 历代大小信徒,特别是宋明道学家们,一直都 在激辩著人性善恶的问题,绕著孟子的“性善 说”及荀子的“性恶说”,互相诘难,大作文 章。   其实,关于人性的问题,那位被后世孔门 子孙粉饰得道貌岸然到实在难以接近,实际上 却是坦率得可爱的孔老夫子,早就在春秋时代 赤裸裸地触及了。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 者也。”(《论语·子罕》)用现代语言来说 ,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爱道德爱到男欢女爱 的那种程度的人”的意思。换句话说,他老人 家尽管“好德”,却难免也有过不了美人关的 时候,所以,“子见南子”也就成为了千古公 案。而那些被自己燃放的烟幕遮住了自己视线 的历代大儒,居然没有去探讨这句话的“微言 大义”,实在是“学而不思则罔”,可谓“朽 木不可雕”矣。   和亚圣孟子同一个时代的告子,则说得更 干脆,告子曰“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 》),这虽然只是由短短的四个字组成的一句 话,其中的“微言大义”,却实在是深不可测 。可惜的是,读书破万卷、穷经到白发的历代 中国大学问家,却始终无法从这“四字微言” 中考出“大义”来——也许是因为告子名堂不 响的关系吧。   我之所以对这句话情有独钟,是和东西方 文化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的。东西方文化之所 以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就是分别对“食”与 “色”有不同的侧重程度的缘故。我们回顾一 下东西方的文化史,就会发现东方人和西方人 虽然都得进食和做爱,双方对待“食文化”和 “色文化”的评价却不同。这是一个很有趣的 现象。   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大家都要吃东 西,也就是“进食”。在东方文化圈子里,无 论是中国、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 都有其一套足以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的文化” ,当然,以“中国食文化”为最精致、丰富、 多姿。但是,在西方人的文化圈子里,除了法 国菜还勉强象个样子之外,其它欧美各国的“ 食”,尤其是英国人的“食”,在东方的中国 人看来,恐怕连最不讲究“食”的叫化子看来 都是难以下咽的。因为在中国,连叫化子都有 上得了大桌的名菜,那道菜有个响当当的名堂 ——叫化鸡!最妙的是,东西方文化对“食” 的评价也是刚巧相反的。“能吃是福”的观念 ,在东方文化圈子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强调。 可是,西方人却强调“食”的营养价值,而不 讲究“吃的艺术”。换言之,东方人吃了几千 年,能吃出了“食的文化”,西方人也同样的 吃了几千年,却始终没有吃出什么足以傲视群 伦的“食文化”。   可是,当我们转过头来看“色”的时候, 情况就正巧相反。在西方文化史中,色是最重 要的一环,而且是被赋予正面意义的,如大部 分的希腊神话就是沿著众神之王宙斯和他数不 清的情妇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加以铺展而成的 。至于引起特洛伊战争的美女海伦和几乎造成 罗马帝国分裂的埃及妖后克利奥帕特拉,则更 是被史诗歌颂的对象。但是,如果宙斯和这些 美女投胎到东方的中国来,尽管中国的多数帝 王的私生活比宙斯还要一塌胡涂,宙斯的神圣 光环还是会将被无情的摘下,那些乱世佳人也 会取消正面意义,并且会沦落为正史所谴责的 “红颜祸水”,如妲己、赵飞燕、杨玉环、陈 圆圆等。这透露了一个讯息——西方正面对待 “色文化”,东方文化往往把“色文化”当成 反面教材。   以上所述并不是什么新论点,而且还是几 乎老掉大门牙的老生常谈了。但是,把不同的 东西方“食文化”及“色文化”综合起来看, 再想深一层的话,意义就不同了。“食”与“ 色”,虽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但是在重 要性上,“食”显然要比“色”来得重椰毕竟 ,肚子饥饿是比性饥渴还难受的。相对而言, “色”是高级需求,所谓“饱暖思淫欲”就是 这个意思。   欧洲不仅土地肥沃,而且在历史上,人口 一直不很多,闹饥荒的例子肯定也没有象中国 和印度那么令人触目惊心,所以,他们没有必 要去挖空心思来担心如何解决“食”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食’有余力,则以 学‘色’”,能把大部分心思用在“色文化” 以及由此延伸的问题,也就是“形而上学问题 ”的思考上,比如:为什么要做爱?跟谁做爱 ?能不能不做爱?如何做爱?所以,在西方文 化中,和基本生活需求(就是“食”)无关的 许多学问都很发达,如哲学、宗教、几何、美 术、雕塑、音乐等等,都有一整套相当严谨的 理论。   但是,东方国家却不同,“食”的问题永 远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数千年来,东方人一直 在和饥饿做斗争,并因此累积了许多与“食文 化”有关的实践理性,比如:如何以最有效的 方法获得食物?如何平均分配食物?如何保存 食物?如何吃食物?如何防止外人掠夺食物? 所以,古代东方人的历法、算术、政治、军事 、水利工程、官僚制度等,都远远比当时的西 方人来得发达。至于“色文化”,则永远是屈 居于“食文化”之下的。所以,许多建立在“ 色文化”之上的人文价值,一直很难得到东方 人,特别是拥有五千年“食文化”历史的中国 人的认同。   既然“食”与“色”是人性的两个根本范 畴,那么,分别建立在这两个根本范畴之上的 其它人文价值当然是不可能相同的。以充满实 践理性的“食文化”来看“色文化”的人文价 值,固然会认为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而以充满形上精神的“色文化”来要求“食文 化”的人文价值,也会得到啼笑皆非的结论。   人权观念,毕竟属于人文价值,是能因文 化系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独孤求败 贴上 (cheongsh@singnet.co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