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神农架旅行札记三篇 神农架的歌 --神农架游记之一 作者: 恒僧   我常想,将来有一天,我会为神农架写一首歌:一首关于银色满月照耀下的 原始森林之歌;一首关于砍树的长斧和满脸汗水的伐木人之歌。然而神农架知道 有关我的歌吗?神农顶的冷杉林会不会因为我对它们的赞美和倾心而啸着更响的 林涛作为回应?或者保护区丛林深处的金丝猴会在我又一次到来时远远地为我表 演一场跳树游戏?或者神秘的风景垭群山会静静地向我诉说它隐藏了亿万年的秘 密……   在神农架旅行,全然不同于游其他风景名胜区。攀登神农顶,也全然不同于 攀登泰山玉皇顶或者黄山天都峰――这里既没有烦嚣纷杂,也没有簇拥熙攘,这 里甚至听不见任何人类活动的声响。当你置身于这样一片无边寂寥的原始森林, 当你静静地把四周的风声和林涛声摄入心底,你会从心灵深处油然而生一种快感。 那种复杂的感觉既包含着对过去生活中美好瞬间的回顾,也包含着对未来人生道 路的彻悟。   未去神农架前,我想象中的神农架山民就好象南美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中的 印第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原始而神秘,古朴而彪悍。但当我 真正进入神农架后,我发现那里的山民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记得是在八六年 的夏天,我在通往大岩屋的山道上遇到一群赶往林场看电影的孩子。这群孩子看 上去差不多年龄都在十岁左右,他们因为对我的相机好奇而和我攀谈起来。   其中一个看上去很机灵的男孩说:“你们城里人真是怪得很,放着那么精彩 的世界不过,偏要往我们老山里跑。”   我答道:“山里的风景好啊!”   男孩说:“有啥好的呀,我们整天在这里都看厌了。”   我说:“风景是看不厌的。”   男孩说:“瞎逑说,不信我们俩人换换,我保证你在这里呆上一小时都会急 死。”   男孩说话时伸出一个手指使劲摆了几下,夕阳洒在他那张红扑扑的脸上显得 特别可爱。我至今仍记得他伸出来摆动的是右手的小指头。如今十多年过去了, 也不知那些孩子离开神农架出来闯世界没有?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走出了神农架 而置身于喧闹嘈杂的都市,是否也会和我一样深深地向往那片原始森林。 走向神农架 --神农架游记之二 作者:恒僧   沙林说,人的虚弱是无限的,即使再坚强的人,憋闷久了,也要在焦虑和烦 躁的困惑之外寻求某种寄托。   沙林说,在一个人生命的初始阶段,最大的危险就是不甘冒风险。而不冒风 险,不有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先死而后生的境地中磨炼,你就永远不会成熟。   木鱼坪林场场部是最靠近神农架的小集镇。场部场部招待所前有一座不大的 石桥,八七年我第二次去神农架,就是在石桥边结识沙林的。   那天他穿一件印有“西藏农牧学院”字样的黄色罗汉衫,额头和脸上有几条 很明显的伤痕。闲谈中,我得知他是半月前来神农架的,十天前他独自一人从关 门山攀登神农顶,结果不幸遇险,昏迷了好几天才苏醒。   “医生说是两个采药人把我背到医院的。”沙林摸着脸上的伤痕不经意地说: “至于说是怎样遇险的,我现在脑子里完全是一片空白。”   在我一再追问下,他断断续续讲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大学毕业后,他是主动 要求进藏的。别人干了八年就走,他却一呆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他除了教书 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钱财都投入了探险。他曾数次独闯过藏北无人区;大兴安岭 原始林中有他做过的路标;腾格里沙漠上留下过他深深的脚窝;乌兰察布草原的 马背上闪现过他矫健的身姿,昆仑山的雪峰顶上燃烧过他点燃的篝火……这次我 确实是太大意了,今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的,我一定要从关门山爬上神农顶。 “沙林最后这么说。   沙林的话在我心里扎了根,从那以后的几年里,我就一直在为自己策划一次 探险行动--独自一人从关门山爬上神农顶。终于,在九四年夏天,我如愿以偿 了。   从关门山上神农顶要翻五六座山梁。那几乎是一条无人走过的险径。地上的 腐叶足有一尺多厚,林子密得每走几步就看不见回头的路了。为谨慎起见,我每 走十多分钟就用指南针确定一下方位。翻过第二道山梁时,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 片十分开阔的谷地。这片没有一棵树木的谷地在四周原始森林的对比下显得十分 刺眼。我走到谷地跟前才看清原来谷地上布满了成百上千块石碑,这些大小不一 的石碑掩隐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充满了神秘气息:它们全部无字,全部朝着一个 方向--东方站立。我在石碑中间徘徊了好一阵,最后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 是一片墓碑--人类祖先的一支部落曾在这里生存过。他们从哪里来,后来又迁 徙去了何方,这一切都无法考证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曾经在这里热烈 地爱过,活过,抗争过。或许是追求太执着,或许是心灵太真诚,他们死后全部 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躺下去,让整个身心全部投入到太阳温暖的怀抱里;不再理 会人世间的纷争杀戳,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风刀霜剑。连最后残留在石碑上冰冷的 孤寂,也在阳光的照耀下静静地融化了。   我最后登上神农顶是在第二天黄昏时分。我手扶着那个矗立在乱石堆上的木 质导向标,看着太阳慢慢从对面风景垭的山梁顶上滚落下去;晚霞映照着的原始 林伴随着林涛把一种从未有过的醉心的快感摄入心底。我的思绪飞得极远,我甚 至感到自己的人生态度,自己的胸襟从那一刻起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又想起了沙林的话,沙林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这里 有人宁愿放弃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冒生命危险去做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他们勇 敢坚定,对一种信念充满了激情,这种信念能使每个愿意接受它的人都变得崇高 起来。 我想沙林一定是在不断的探险活动中磨练成熟的,要不然他怎么会悟得那么深呢? 柳林行 --神农架游记之三 作者:恒僧   如果你手里恰好有一本《湖北省地图册》,翻到竹山县一页,你会看到竹山 县形如一只大海马,而柳林正好处在这海马的尾巴上--那是该县最南边紧靠神 农架林区的一个区乡。在大多数竹山人眼里,柳林简直就是另一重世界--神秘、 落后、贫瘠、荒凉,原始的老林中常有蛮人和野兽出没,妇女叼大烟,男人包头 巾……   然而传说自有它失实之处,现实的世界和传说的世界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对于一个在柳林的地界上徒步跋涉过近八百里的旅行者来说,对于一个早已 对那些原始的大莽林习以为常,背起行装,深入僻乡腹地去印证过那些神奇传说 的游人来说--柳林,它是那片淹没在云海中的青色高山,它是神农架原始林区 的一块自然延伸地,它因为那在消逝的岁月中发生过的壮烈事件而在心灵深处激 荡着一缕亲切但却伤感的回忆。它连接着武当山和大巴山两个山系,它有着数不 清的奇山、溶洞和小溪。夏天的柳林是青色的世界,茂密的原始丛林中不时可见 到几块山民们瘦弱的庄稼地。而到了秋天,当庄稼成熟之时,深藏于老林中的黑 熊、野猪也就开始出没了,于是,一场场人兽之间惊心动魄的争斗就会随即展 开……这一切,完全和那些市面上的传说大相径庭。   在柳林墨池乡,我站在海拔2200米,被当地人叫做白岩寨的山顶上,静静地 凝望着远处那些萦绕着淡淡薄雾,连绵起伏的山麓,一瞬间,我仿佛又看到了历 史曾在这里写下的重重一笔。   半个世纪以前,席卷柳林的山民抗税起义已经打到了第三个年头,国民党以 一个师的兵力和精良的美式装备为其恃,对参加起义的“五抗军”进行了疯狂残 酷的血腥镇压。白岩寨至道士坪一带的山岭沟壑血流成河。“五抗军”众将士在 其首领熊光文的率领下,殊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民国三十五年 (1946年)正月二十八日,下着漫天大雪,义军首领熊光文单衣赤足,趟过冰冷 的洪坪河,在崩岩沟的一个山洞里开枪自尽,那年他才三十九岁。熊光文死后, 国民党将其尸体剖心剔肉,肢解成许多块遍示竹房三县。   上述不过是历史大河中极其细微的一朵浪花。   几十年的风雨岁月并未洗净它残留在柳林山水间的印迹。一九八七年初夏, 我到柳林时还能在一些山岭上看见当年义军驻扎过的山寨和垒砌的防守阵地。如 果说将千百年来在柳林这块土地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一次排队的话,我相信, 这次起义将会是名列前茅的。   我在一个叫画诗坪的山村里找到了仍然存活着的义军首领熊光文的夫人。她 姓朱,是位年届八旬的老太太。   “--光文是为大伙儿死的啵……”我难过地听着,仿佛,昔日那血腥的鏖 战场面突然逼近了,四周的原始林一下子变得有些深不可测。   朱老太太当年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柳林,我曾听不少人谈及过 她。她虽然长着一双小脚,却能快步如飞,她还能双手打枪,百发百中……   “--当时,敌人也曾劝他投降,条件是当保安团团长。但他对我说,他死 也不会去投这个降。不过他却把部队全部解散了,他不愿意让大伙儿跟他捆在一 起死。”   我抬头朝远方望去,我想找寻当年曾在这片山林中遗留下的战火硝烟,然而 一切竟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   “--他不死不行啵!”说到后来,朱老太太竟有些泣不成声了:“一连打 了好几个月,吃没得吃,穿没得穿。国民党用的是株连必杀政策,没人敢接纳他。 他躲在老山里,靠啃树皮菜根度日,后来敌人又放火烧山……他自灭时是坐着的, 身子紧靠着洞壁的石头。他死后一双眼睛仍旧睁得老大,样子跟活着的时候一样。 搜山的敌人发现他后,好久都不敢靠近……”   熊光文牺牲以后,与他有关的种种神奇故事也随之开始传播。在柳林,无论 走到哪里,我都能听到“熊光文率领义军抗税粮,杀官军”的故事。而每听一次 这样的故事,就会在我眼前展现一幅清晰、逼真,甚至几乎是可摸可触的历史画 卷。面对这幅画卷,我仿佛又一次倾听到了茨威格的那句至理名言:“几乎所有 值得纪念的人类活动,都渗透着鲜血。”   也许,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深陷的脚印,每一次奇异的变迁,每一条缄默无语 的道路,每一朵哪怕是转瞬即逝的浪花,都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道世界。这个丰 富的世界神妙莫测,却不是仅靠道听途说或死肯书本能够感受到的。必须背起行 装,不问艰难,到穷乡僻壤且住且行,在亲历中去发掘那些隐没在浩如烟海历史 长河中的细微印迹。   也只有如此,才能在丰富的感受中生活。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