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我见青山多妩媚   江一平   一直都喜欢古诗词,每每被那言简意赅寥寥数语烘托出来的意象之美所打动。 迄今最令我共鸣、陶醉不已的是这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常常一想到山,嘴 皮子就会蹦出这句词,一念这句词,心里就洋溢着一脉亲昵。   一   我见青山多妩媚。此句出自辛弃疾[1]的一首《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 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 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 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 二三子。   马上萧萧笔下滔滔的辛弃疾,一生可谓波澜壮阔璀璨辉煌。文韬武略的雄才 和旷古达今的胸怀使他的诗词意象丰富思想深刻情感豪迈风格独特,令人抚卷沉 思浮想联翩豁然开朗激情澎湃。故此他的很多句子成为流传千秋的警句格言。此 作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联,便是其中著名的例子,不 仅被视为英雄气概的代表,而且成为美学理论的表征而广为诠释。   在这一联中,通常人们叹为观止的是后句——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啊,胆 敢自比青山,并料定青山也认同自己,那需要何等的自信和气魄呵。潇洒狂放傲 古今,俗类凡胎岂能为!   然而,令我怦然心动并强烈共鸣的却是其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   这地球上的山延绵不绝千形百态,有险峻的(如华山)、有雄伟的(如泰 山)、有神圣的(如雪山)、有婀娜的(如桂林)、有多姿的(如黄山)……不 一而足。无论奇杰还是平凡,山总是高大厚重砥柱擎天,人在它面前无不自觉渺 小自惭形秽。所以山成为人类崇敬、膜拜的图腾偶像,是人类获取精神力量的源 泉。因此我们普遍习惯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之类的 感叹。但辛弃疾却与众不同,他一反宏音独奏款曲。在他眼里,山(不仅个别某 座山而是大多数的山),不是伟大的而是妩媚的!妩媚者,美丽温情可恋可依的 女子也。   这别开生面的比拟令我醍醐灌顶心花怒放,长期以来胸中朦胧的情感像一支 浸透了香脂的松明子,被一颗火种点亮了。   那时,生长于文化荒芜年代的我,尚不知辛弃疾为何许人,也未能悟透整首 词的深意和菁华。茅塞顿开的兴奋,使我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单单揣上这一 句便傻乎乎兴冲冲地挥别离去。   呵呵,我见青山多妩媚!   二   我见青山多妩媚。这是荡漾了上千年的微波在我胸中激起的涟漪。   但其实,我曾经很怕山,怕得甚至形成了病态的恐惧。小时候每逢感冒发高 烧,迷迷糊糊中我总是感觉有无数座大山接二连三地迎面扑来,压得我喘不过气 乃至于惊呼骇人。我问奶奶为什么,奶奶也不懂只会忧伤叹气,说俺山里人命苦 啊,山高路险野兽毒蛇……。可不是么,实实在在的佐证就摆在眼前,我有好多 长辈乡亲都在这大山里残了身丢了命;还有那段被重复了无数次的故事,说我还 不满周岁的时候,母亲背着我走夜路,差点就撞到在梯田里饮水的老虎口中,每 次都听得我魂飞魄散。长大后我终于明白,令我担忧害怕的其实不是山而是山区 生存环境的困苦和险恶,山只是它们在我潜意识里的象征。   山就这样噩梦般地伴随我成长。但是长到我能提着砍刀跟着爷爷哼着山歌进 山以后,慢慢地却不怕了。   因为大山是我的摇篮也是我的宿命,你摆脱不了它就只能面对它接受它,尽 管是怀着十分不甘忍着百般无奈。在无数次跋涉跌跤心惊肉跳中,你曾经嫩薄的 足板长出了厚厚的老茧,一般的树根小刺已经伤不了你赤裸的皮肉;你曾经僵硬 羸弱的四肢变得灵活有力,弯腰弓腿躯体平衡爪抠趾钳手脚轻盈,甚至挑着担子 都能攀越悬崖;你曾经懵懂惶惑的心眼变得狡黠聪明,懂得识别哪里的草蓬可能 有蛇,哪样的野果可以充饥。渐渐地,你适应并驾驭了大山,天天与她眉来眼去 耳鬓厮磨。砍柴割草开荒造田,搭寮起屋摘果采药,大山能供你饭吃,大山能供 你房住,大山能让你生存,大山还能为你救命。你原来忧虑恐惧的那些缺点渐渐 远去,美丽温馨的一面缓缓展开。当你挥汗如雨地拔光一片席草,直起腰来引吭 欢呼,四面青山此起彼伏地陪你和声;当你卸下一路沉荷,捧起一抔山泉解渴, 那汨汨作响的流音,是青山在对你倾诉衷情;待到天高气爽的深秋,挑着沉甸甸 金灿灿的一担稻谷从高山梯田牵着金色的晚霞回家,你仿佛听到满山的枫叶和野 菊都在为你祝贺歌唱,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夕阳下起伏的山峦就是一个个可爱的 姑娘。   原来山是美丽的,不仅那些外形看起来就美丽的山是美丽的,所有的山其实 都是美丽的。山的美丽隐藏在伟岸和敬畏的深处,需要你去融入去体验才能发现。   美丽和食物一样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一旦对事物产生了美感,便会忽视它的 某些恶劣甚至转而视为可爱的亮点,从而喜欢上她,过程的辛劳和苦痛也因而化 成了兴奋和快乐。山于我就是这样,从恐惧而忍受、而适应、而和谐、而受惠、 而亲切、而依恋,我对她有了深深的理解,便对她有了深深的情感。此后我再见 她,看到的就不是可忧可怕也不是可敬可佩,恰恰是辛弃疾笔下那个传神的比拟 ——妩媚。   呵呵,我见青山多妩媚!   三   我见青山多妩媚。这个“山”不但在我们眼前的世界上,也在我们内心的世 界里。   我们从小到大都要不断学习、锻炼,越是深入就越是感到困难,这些困难时 常宛如大山一样压在我们心头,就像我小时候高烧的梦魇,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学子体会尤深。记得当年大一,第一 堂专业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带着憧憬与激动的我们,前脚刚一踏进解剖室的门, 便被迎面呛人的福尔马林气味熏得头晕眼花。待老师掀开蒙在尸体上的罩布时, 被誉为班花的小妹立即花容失色,“啊”地一声就晕倒在解剖台前(这样的故事, 估计在所有的医学院都不新鲜)。从这天开始,沉重的打击如长江波涛接踵而至。 该学的知识体系无比庞大,除了垫底的英语和数理化,专业基础学科有——生物 学、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学;临床学科有——检验学、影像学、放 射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五官科学、精神病学。这20几门学 科,除了理论课程还分别有各自配套的实验或见习课程。此外还有哲学、党史、 政治经济学等人文学科。大几十门课程,哪一本教科书都像砖头一样沉重,除了 人文学科,哪一门知识都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健康,马虎不得。一个人身上,肉眼 看得见的就有几十个器官、数百块肌肉、骨头和密如蛛网星罗棋布的神经血管, 骨头上还有隆起、凹陷、孔洞、切迹;还有肉眼看不见的无数组织、结构、细胞、 亚细胞结构、分子,以及由它们组建起来的各种管、层、叶、膜、腔、室、结节、 小管、亚层、小叶、小结、小体、复合体、核团、屏障、系统……。数以万计的 概念术语需要理解记忆,如星似麻的知识点需要重组架构……。每天超过15小时 的面壁伏案也不见得能完成当天的功课。更要命的是,这浩如烟海的知识点绝大 部分是枯燥晦涩的,常常读到一段话,数百个字里没有一个生词,可你就是翻来 覆去地听不懂。你逐句逐字拆开了仔细琢磨,才发现原来一个概念套一个概念, 为了读懂这一段话,你可能要翻好几本至十几本不同的书才能最终理解。接下来, 要记住这些好不容易搞懂了的知识,又是极大的困难……。学问,学问,就是我 们心里令人敬畏的大山。   就这样累月成年的日子,不觉疲累痛苦那肯定不是人的神经。因此,不久之 后我们宿舍楼就多了一道风景线——垃圾桶里堆满了号称能调理神经镇静安眠的 中药渣(过去年代中医中药在年轻人中也流行),其中就包括我的重大贡献。再 往后,补考、挂科、留级、退学的屡见不鲜,而他们,绝大多数都并非不认真不 刻苦,原因其实就是公认的一组词——学医真难真苦!   但是再难再苦你也得熬,你的身后没有退路。因此同学们的床头案角贴满了 鼓气励志的字条,常见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宝剑 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都少不了一个苦字。牛气一点的贴“千磨万击 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钢铁就是这样炼成 的”。最苦逼得发狠的,就干脆咬牙切齿地在床沿上镌刻“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虽然这些壮怀激烈的座右铭丝毫也减弱不了学习难度,但是它能帮助你提高勇气 坚定意志,支持你坚持更久。   慢慢地情况发生了变化。当你苦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说不清从哪一天开 始,你的脑海会时不时地显现出那些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过程。比如咳嗽吐 痰的时候,你会想起,你的气管-支气管的腔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纤毛,纤毛细胞 之间隔三差五地间插着一些会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粘液扩散到 纤毛的表面帮助它们粘住随吸气进来的灰尘微粒。那些纤毛会从支气管的最深处 有节奏地向喉咙的方向摆动,从而把粘着灰尘的粘液小团,象倾倒多米诺骨牌般 地驱赶到喉咙,刺激喉头神经做咳嗽运动把痰液吐出气管。这是以前你未学生命 科学知识时所想象不到的。现在,借助科学的眼睛,你清晰地看到了这个生动的 过程,并联想你故乡田野里的水稻、山坡上的竹林或海滩上的芦苇荡,你会看到 风吹植被千重浪,还“惊起一滩鸥鹭”。你恍然大悟——原来生命过程这么美丽! 科学方法这么美好!学问知识这么亲切!   从此,学习就不再那么困难与痛苦了,因为你有了美感,你感到了愉悦。从 此,我就主动去寻找知识点中的美,只要找,就总能找到。而且,随着学习的深 入,知识积累越来越详尽越来越系统,美感的产生也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越来 越令人震撼和兴奋,学问的过程也越来越快乐。从刻苦学习到快乐学习,一词只 差渊壑之隔,这里的桥梁叫做美。通过刻苦找到桥梁,你便能实现跨越。知识学 习是这样,科学研究更是这样。这也是那些终身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能够“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正动力。   知识这座山,与自然界的山一样,在雄伟险峻的表象深处隐藏着的,是无处 不在的美。只要你主动培训一双辛弃疾般的眼睛,有朝一日你就会像他一样引吭 高歌——   呵呵,我见青山多妩媚!   (一平,写于2013中秋节假日,福州博美诗邦)   后记:   此文赠给正在刻苦学习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孩子们。   备注:   [1]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自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 著名军事家、抗金将领,著名诗人。与苏东坡齐名的豪放派宋词代表人物,史称 苏辛之一。   [2] 此联是流传的原文,据说为唐朝韩愈所作。近年来有人撰文提出该联上 句“书山有路勤为径”中“路”、“径”重复,认为是讹传,正确的当为“书山 有尽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见百度百科词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 苦作舟》)。此说似有一定道理,姑为参照。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