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在西部的原野上奔驰   风信子   (一)15号公路记行   久居美国西部,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   算起来也开车游玩过许多个州了:东北到新英格兰南部的几个州;东南到佛 罗里达州的最南部;西到加州以及洛基山脉周围的几个州;南到新墨西哥州最南 部的美墨边境;北则到了美加边境地区。没有在中西部平原上开过车,所以不敢 说已经全面体验了开各种高速公路的感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美国西部旷无 一人的原野上开车时那种天、地、人合一的独特感受,是绝对无法在其他任何地 方体验到的。   先从在15号州际公路上开车的故事说起。平生最让人心旷神怡的一次开车 经历,是在去美加边境国家冰川公园的路上。那段路是在蒙他那州境内,当年蒙 他那州好像是全美唯一的一个高速公路没有时速上限的州。蒙他那州虽然很靠北, 但气候却比紧挨着它南边的几个州要潮湿很多。15号高速公路从州的西部纵穿 而过,一路山青水秀,景色气势恢弘。只见路两边是起伏的大草坡,远处是顶着 白冠的青青群山,七月的天空湛蓝湛蓝,白云朵朵轻轻游动。 天的蓝,草的绿, 山的青,云的白,几种纯正的色彩勾勒出的大写意图画里,一条灰色的公路笔直 前伸,通向充满了诱惑的远方。不知不觉里,我的车速已然接近每小时一百英里, 可前后左右却没有一辆同向或是反向的车,路边也没有急速后退的近景物来提醒 我,我不仅觉不出自己已经开得飞快,反而觉得自己是悠然地驾车漫步在天地之 中,悠哉,悠哉。在那段路程里,世界只是我一人的,时光也停止了流逝,我的 灵魂在天地间自由翱翔。   从蒙他那州沿15号公路向南,路边的景物进了爱得荷州就骤然一变。这里 的山没蒙他那州的那么高,也没那么青翠欲滴。爱得荷州气候干燥,路边没有大 片绿盈盈的草坡,取而代之的是灰黄的沙土地和东一块西一块的土豆田。爱得荷 州是全美著名的土豆产区,各地超市里小山堆似的五磅,十磅或是更大袋的土豆, 绝大多数产于爱德华州。由此我推断路两边地里那些装了大滚轮的一截截连起来 的浇水管,都是为了保证土豆的产量而设。有时候正好赶上那些滚轮水管在浇水, 阳光下条条水柱远远地溅洒开来, 倒也是一幅很有特色的风景画。然而大部分 时间从爱得荷州路过时,路边重复的土豆田景观不免让人觉得枯燥,我便开始想 象这些土豆田好比是大小,颜色,形状不一的土豆堆,而我驾车从中间穿过,就 象是在一个巨大无比的土豆超市里穿行浏览。炒土豆丝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家 常小菜,这样一想,在爱得荷州的高速公路上开车也算有了一种别样的情趣。   沿15号公路再往南行,就进入了犹他州的境内。在犹他州开车有时可以是 很惊险刺激,有时也可以是很枯燥无聊。犹他州中部有些非常崎岖的盘山路,窄 窄的单道双向,在一个急转弯时,如果开在外道你会觉得简直就要冲下悬崖了; 而如果开在里道,那感觉就是这弯随时就快要转不过来,车正直直对着路边高耸 的石壁撞去。不过这九曲十八弯的盘山道一般开开还不算最刺激,更惊险的是在 这样的盘山道上超车。其实这种山道上允许超车的地方并不多,但如果行驶的方 向是个长长的缓上坡,前面的视线相对比较开阔,双向单道中间的双实线就会有 一段500码到1000码左右的一实一虚线,如果对面正好没车,便可以借对 向的车道为超车道,紧急加速超过前面的车   也许你会说了,何必要超车呢,在这样的山路上何不老老实实地跟着前面的 车开?一般情况下谁也不会冒险超车,但如果前面是辆超长运货车,又是一段长 长的上坡路,不超车的话就只能在它后面远远地以30英里左右的速度跟着,视 线被它遮得严严实实不算,还得忍受它的十几个大轮子在山路上卷起的沙石。开 山路多碰上几次这样的货车后,除非你是个极保守且有非同一般耐性的驾驶员, 否则你肯定会跃跃欲试想要试着超车了。   然而要超这样的长货车,除了要有娴熟的车技以外,还得有坚强的神经和迅 捷的反应。尤其是当你鼓足了勇气打出左灯,踩足了油门拐上对面车道,好不容 易超到货车车身的一半时,对面远远地看见了来车,是继续加速完成超车?还是 迅速减速退回原位?这一切往往只有一秒钟左右的时间来反应判断,然后必须果 断地采取行动,否则就有可能酿出惨祸。这种时刻真是对人的神经坚强度和反应 迅速度的综合考验。   在山路上超车的全部技巧,我在开车几年后车技比较纯熟了以后才真正掌握。 从此,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开车就不再有被大车遮挡视线的苦恼了。而且,还能 常常享受到一种特别的快乐:当开完一段长长的上坡路后,突然间车顺着一个大 下坡自然地加速滑去。这时候,脚轻轻地搭住一点刹车,手把稳方向盘,视线便 可肆意地向前面下方舒展过去,目光好象有了照相机长焦镜头的威力,前方低处 山谷里那忽隐忽现的景物在十几秒钟的功夫里一下子被从遥远的地方拉到眼前。 同时,由于车加速下滑的作用,我的心总是先觉得一沉,然后一悠,那种奇妙的 感觉,好似人在瞬间摆脱了地球的引力腾了起来,飞速地在扑向一片美妙的景物 中;又好象景物有了灵性,张开了双臂朝你奔来,将你全身心地拥进它的怀里。 真可谓:“飞车直下一千尺,疑是魂魄落九天”。   在犹他州南部的沙漠地带开车就有些无聊了。那些著名的红石岩在高速公路 上一般是看不见的,能看见的只有赫黄的平顶石山远远地连绵不断,近处就全是 大片大片灰黄的沙漠地,只有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零星点缀其间。路极平,延伸到 遥远的天地交接处仿佛没有尽头,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出路程的远近。路旁的指示 牌上时常会这样提醒你:下面多少英里内没有加油站和休息处等等。刚开始看见 这样的提示牌,总是习惯性地去看油量指针,生怕油箱里的油支持不到下一个加 油站。后来才知道,在这样的“无人区”开车,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地方加油,而 是没有地方上厕所。   看到这里,男士们可能会不以为然:停下车到路边找个隐蔽处方便一下不就 得了?可一来我不能象男士们一样站着潇洒,二来,这路边一派平坦的荒漠,偶 然有几丛小灌木,也稀疏矮小得遮不住半个身子。在这样的地方,人实在是无处 可躲,无处可藏。更要命的是,虽然你开着车时路上几乎见不到一辆同方向的车, 可一旦停下车来不开,每隔一两分钟也还是有一辆车呼啸而过。在这样荒凉的地 带开车路过的人往往还特别好心,见有车在路边常常会主动停下来问要不要帮忙。 有一次我憋熬不住好不容易下了决心到路基下方便,就不幸碰上这样一位“好心 人”。幸亏他很有经验,见车中无人先大声喊问,听到我的回答后也没有靠近路 基,这才免去了一场尴尬。鉴于这个教训,以后我再开进“无人区”之前,加不 加油倒也罢了,总会记得先找个厕所方便了才能前行。   15号公路沿犹他州西部一路南下,渐渐地方向便拐向西南。出犹他州不远, 就进入了内华达州南部的沙漠地带。在犹他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的一段15号公 路,是从一片石山的腹中蜿蜒穿过的。几次经过这段路,不巧都是天刚黑的晚饭 时分。一方面是饥肠辘辘想要快快赶到前方的拉斯维加斯歇脚,另一方面却发现 这段路的蜿蜒曲折,实在可以在西部的山路里称最。于是便只有小心翼翼地在浓 浓的暮色里不停地左右操纵方向盘缓行,这段路也因此被我冠上了“羊肠峡谷” 的美名。   可能是大自然有意用这样一段险路为即将看到的人工景观做铺垫吧,在黑暗 中穿行了一大段“羊肠”,忽然间就会觉得眼前一展。车灯射出去的光影忽然间 不再被前面转弯处的石壁反射回来了。而在前方地势略低的地方,在一大片黑茫 茫的混沌中,一片非常密集灿烂的灯火魔术般地出现在眼前。赌城拉斯维加斯, 唯有在这样的黑夜里,唯有在那一大段曲折的羊肠路后,才更加以她辉煌的灯火 震慑了远行而来的人们的心。真是:山转道复疑无尽,一簇灯火一捧心。   15号公路再往西南的路还没有机会开过。只知道这条路最后的终点是海边 四季如春的加州城市圣地戈。 圣地戈乘飞机去过,那里海洋世界里著名的海豚 表演,和圣地戈动物园里闻名全球的熊猫宝宝华美,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以后有时间,一定要补开从拉斯维加斯到圣地戈这一段的15号公路。如果有可 能,最好是从南往北或是从北往南地将这条公路整个开一遍。我想,这条州际公 路沿途自然景观之变化丰富,恐怕只有东西向横穿美洲大陆的80号公路可以与 它比美。80号公路沿途的故事,就是另一篇文章里的内容了。   (二)穿越洛基山脉   洛基山脉高高地耸立在北美大陆的西部,南北纵横三千多英里,从美国南部 的新墨西哥州穿过加拿大,一直延伸到极北的阿拉斯加州,撑起了北美大陆的脊 梁。鉴于此,所有横贯东西的州际公路难免都要在某个地段和洛基山脉相遇。从 南往北,我开过三条这样的公路:40号,70号,和80号公路。   洛基山脉并不全是连绵不断的山峦。在它近七千万年的历史里,山脉的最高 处曾一度升到今天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但在地壳不断的上升下沉运动中,一些地 段被折断并演化成海拔较低的高平原或是丘陵盆地。美国部分的洛基山脉因此被 分成了两大段:一段绵延在科罗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境内;另一段盘亘在怀俄明 州西北部,爱得荷州,及蒙他那州境内,这部分的洛基山脉还断续延伸进入了犹 他州境内。在这两段洛基山脉之间,从犹他州的东北角到整个怀俄明州南部,有 一片海拔较低的丘陵大盆地区域,80号公路便是从这里轻巧而过,没有真正穿越 洛基山脉的腹地。80号公路的故事下篇再叙,这里先来说说另外两条真正穿山而 过的公路:40号和70号公路。   ――双栖双飞的40号和老66号公路――   40号公路我只开过在新墨西哥州内的一段。这段公路从洛基山脉南麓较低的 一些山中穿过,山不太高,路不太险,两边的景观没有太多特色,开起来比较枯 燥。但这段40号恰好是沿着有“全美第一路”之称的老66号公路修筑的,有些路 段就是在老66号的旧路上重新铺就。于是一路行来,我便可以沿着路边的指示牌 时不时地拐出去到66号公路的遗迹上去开一段,这段40号上的旅程因此有了独特 的人文和历史风味。   不熟悉66号公路历史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是条有着“母亲之路”、“美国的 主大街”和“维尔罗杰斯高速”等多种别名的美国第一条州际公路。这条公路从 芝加哥到洛杉矶,全长有两千五百英里左右,当年是横穿美国的一条重要商业交 通长廊。一首广为流传的“Get Your Kicks On Route 66”的歌更是让人想象到 当年路上车来人往的繁华。66号公路最初形成时,就规划着尽量将沿途八个州已 有的公路连接起来,而在这条公路繁忙的年代里,各州还以它为基础不断向周围 扩展出支路,以至于公路的沿途有不少早已荒芜的地段。近年来当66号公路逐渐 被新的州际公路系统取代后,寻找老66号公路的遗迹便成了许多喜欢冒险的旅行 者的乐事。   几次经过这段40号公路时我都在赶路,自然没有闲暇去探险,但在开累了或 是需要加油的时候,也会顺势拐出去开一段老66号,借此体会一下在好莱坞西部 片中看过的情景:一条公路从荒漠中的小镇穿过,路边三三两两低矮的房屋,车 过风尘漫起,给人一种苍凉寂寞的感觉。老66号上到现在还有些旅游纪念品商店 兼加油站在营业,店里卖的多是些印地安特色的手工艺品和有关老66号公路的纪 念品。沙石地中的加油站,车一开进去就搅起一团尘雾,让那里总是灰蒙蒙的。 等车在加油站的油泵前停稳,打开车门伸脚出来,如果正赶上一阵风尘扑面,恍 惚里就感觉自己是个一身牛仔服,脚穿长靴,硬沿毡帽下一头长发在风中飘扬的 西部女郎,回眸一笑间,快意仿佛也能穿越时空。   在这段40号公路边的一个小镇,我还曾住宿过一晚。40号公路的出口处有很 多熟悉的现代连锁旅馆,我却特意拐到了一英里外与40号几乎平行的老66号公路 上的旅店区过夜。这些已然没落了的旅店沿着路边一字排开,几乎都是平房,还 悬挂着当年充满了西部特色的招牌。它们虽然没有现代旅馆的舒适宽敞,但也干 净整洁,温情如家;虽然没有现代旅馆的宾客盈门,也有不少象我一样寻着旧日 遗迹的旅人三两个来投宿。旅店群里还夹着两间墨西哥风味的小饭馆,可以在墨 西哥食品特有的浓重气味包裹下,在虽然缓慢但仍旧节奏感很好的音乐里,感觉 到时光倒流,昔日重来,不由你不思绪缠绵,浮想联翩。吃了饭出来,在灯光昏 暗的寂寥的老66号路边散散步,身边很长时间也不会有一辆车驶过,而不远处的 40号公路上在浓重的夜色里也依然有繁忙的车流和闪烁的灯光。历史和现实,在 这样两条双栖双飞的新旧高速路边,冷峻地审视着对方。   ――四角地带的梦想――   在40号公路和北一些的70号公路之间,有一片很有意思的地区,叫四角地带 (Four Corners Area)。从地图上看,这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特别地区:四 个相邻州的州界横平竖直,交汇在一个点上。这四个州从西南方起按逆时针顺序 分别是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造成这个地区形成的 原因可能是当年开发西部早期人为的划分。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十来年 里,美国国家勘探局的人员分别勘查了相关各州的州界,正式确认了四州的交汇 处,并于1912年在当地建立了永久标记。1992年,出于旅游发展和吸引游客的需 要,一个比较正式的纪念碑台被建立了起来,四角地带的名声渐渐被传播开来。   从40号公路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地段分别沿666号公路或191号公路 往北,接160号公路往西或是往东,便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接近这片四角地带。 四角地带周围分属于几个州的两万多平方英里的土地都是印地安保留区,据说有 三个不同种族的印地安人已在那里已经居住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也许印地安人 的祖先很早就觉出了这块土地的与众不同了吧,后来的移民们也不谋而合地在这 块土地上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地理标志。在四角地带周围的四个州里旅行时, 只要靠近这个地带,公路旁便不断地有指示牌提醒你它的存在。经过的次数多了, 这个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带,在我的心里渐渐地有了神秘的魅力。   一个冬日里黄昏时分,我在666号公路上开到了离四州交汇点只有30英里距 离的地方。不巧,那天还是在赶路,需要在天黑前赶到40号公路上的一个小镇。 在666号和160号交接处的加油站里,我一边给车加油,一边在心里反复权衡着要 不要上160。西方天空的云霞里,能看见一轮橙黄的太阳正向着交汇点所在的方 向缓缓落去。我想象着自己如何到了交汇处的纪念碑台中央,在那经过了地理勘 探准确标出的交汇点前站住,打量着从交汇点发散出的四条州界线。片刻的凝视 后,我仔细地绕着交汇点转了一个完整的圆圈,四个州的地域在我的脚下悄然滑 过。然后,我在交汇点处俯下身来,让自己的每只手和每只脚都落在一个不同州 的地界里,而我的心脏,在那个交汇点的正上方激烈地跳动......   砰,加油枪跳起的声音将我从遐想中拉回现实。油箱满了,车里的儿女们坐 了一整天的车,也开始不耐烦地吵闹起来。我最后望一眼沉沉西落的夕阳,快速 地许了一个愿:四角地带,等着我,有一天,我会来的。然后,我们一家上车继 续沿666号南行。   ――70号公路惊魂――   从犹他州南部的15号公路转70号公路一直向东开往丹佛,一路要穿过洛基山 脉的最深腹地。这一带的山里海拔高于12000英尺的山峰有70座之多,于是这一 段的70号公路之行,可谓是真正的穿越洛基山脉之旅。   70号公路虽然是在穿越北美的最高山峰群,但因着是州际公路,一路都是双 车道,而且往往双向车道间都有隔离带或栅栏高高地隔开,有时双向的车道干脆 被山涧里一条河分在两边。这样,不论是大上坡,大下坡,还是曲折的盘山路, 都因为有足够的回旋余地,且不用担心对面来车,开得有惊无险。   不过,70号公路和其他州际公路一样,任何时候都有无数的大型长途运货车 来往经过。这些运货车的司机们经常喜欢结伴而行,在州际公路上形成一个长长 的车队,远远望去,气势非凡。在曲折的山路上从左道超越这样的车队时,如果 正好赶上风大的天气,再加上快速行进的车间被搅出的气流,常常会感到自己的 车在发飘,如不把紧方向盘,车子就会向大车的侧腹下滑去。这样的感觉让人心 里很不舒服,我只有双手牢牢握住方向盘,凝神迅速地超过大车的车身部分。但 前面往往紧接着又是一辆这样的大车,如果你不想和车队长久并行,时时产生被 它们吸过去的幻觉,就只有奋力踩油门,咬牙将它们一气全部超过。有一回我的 运气实在不好,碰上一个有七辆车的车队,等我终于将最后一辆车也超过时,不 觉已是头脑发晕,一身冷汗。   由于70号公路基本上是紧挨着两边的山石修筑,有时候公路甚至完全是从山 体上开凿出来的,遇上冬季的雨雪天气,这一段的公路经常会因塌方雪崩而中断。 这样的时候,来往的车辆就会被引到70号公路旁大山里的一些州内公路上绕道而 行,平常在70号上两小时的路程,这样一绕路,也许就需要五六个小时。我没有 体验过在冬季里赶路的时候被迫去开这些小公路,但却有机会在一年的夏季里体 验到了这些山内小路的美丽。   那一次是和老板去洛基山里一个著名的滑雪地开会,从丹佛机场租了车出来, 时间有的是多余,老板便兴致很好地建议去绕这些山中小路。这下可让我有机会 带着点闲情逸致地细细欣赏了洛基山腹地里青山绿水的美景。同时,也让我有机 会在老板面前显露了一把开弯曲山路的车技。   还记得其中有一段连续三个180度的大转弯上坡,我们开在外道,窄窄的车 道外是深不可测的山谷。老板紧张地一手扶住了座椅把手,一手抓紧了车门把, 身体不由地随着车的急转弯在不断地左右扭曲。而我,轻松地把住方向盘,脚自 如地在刹车和油门间来回移动,一边还照样和老板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在我的谈 笑风生和老板紧张的一身汗里,我们的车顺利转过三个急转弯,登上了一个高度, 眼前开阔了许多的景物让人心胸间猛然一朗。   后来老板在回程的飞机上,还两次提到那段山路,并用十分赞许的口气反复 说道:没想到你开山路的技术这么好。回想起来,这好像是在这个老板手下干活 的几年里得到过的最直接最明确的一次赞赏了。要知道我这个老板是系主任,平 日里对自己实验室的人使用褒义词十分的吝啬。   70号公路既是从洛基山脉的最深处横穿而过,难免要设法绕开洛基山的层层 高峰。于是它时而从两山中间谷地里的河流边借道而过,时而沿一些相对低矮的 山旁盘山翻坡。然而洛基山脉中的群峰实在是太多太密了,实在绕不过去的时候, 70号公路也只好凿山造洞,从大山的腹中掏一个隧道,穿大山之肠潇洒而过。在 我的开车历史上经历过的最迅即剧烈的天气变化,就是在这一段路上的一个钻山 隧道前体验到的。   那天沿70号一路向东都是多云天气,太阳在云层里穿行,几进几出,和我捉 着迷藏。前面突然一座高山正挡在公路延伸的方向,没等我怎么反映过来,车已 开进了一条长长的隧道。隧道里的路很宽敞,照明也很好,限速每小时50英里, 我便照旧以略高于限速的速度前行。两英里多的隧道眼看要到了头,我忽然觉得 前面渐亮起来的天光里好像有些闪烁的东西。还没想清楚那是什么,车就出了隧 道,一秒钟的时间里,眼前一片白雾骤起,天空,山峦,道路,周围的一切全被 遮掩。原来那是豆大的雨点密集落下,被风卷着横扫在了前车窗上。要知道我正 以50多英里的时速在前行啊,可我,竞无法看清车开到了哪里!脑子空白了大约 一秒钟,我终于想起来要去开雨刷,可把雨刷开到最大,车窗也只有在被雨刷刷 过后的零点几秒里能勉强看到面前的路,其余的时间里,还是白茫茫一片混沌。 幸亏出了隧道后的路比较宽敞,我一边慢慢减速,一边就着每次雨刷过后短暂的 可见度判断了路边的界限,一千多码的距离过后我终于将车靠到了路边。挂上了 停车档,我的心还在怦怦直跳,两手手心里全是冷汗。   后来和常开这段路的老美们说起这段经历,他们却毫不惊奇。原来洛基山脉 地区的天气经常以那个长隧道上面的几座高耸的山峰做分界线:山的一面雨水下 得快要淹了,山的另一面却可能是一滴降水也没有。当然,我那天遭遇的大暴雨 即使是在夏季也并不多见,我的运气可能是太“好”了一些,又是从少雨的一面 向多雨的一面开,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领教了洛基山脉最瞬息多变的面孔。 从此,我对这片神奇的山脉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向往:我想走遍它所有的山山水 水,探寻它最隐秘的景象,领略它最动人的风采。洛基山,等着我。   (三)从此岸到彼岸   80号公路是一条让人神往的高速公路,没来美国以前就在电影里听说过这条 美国第二大高速公路的盛名,还知道这是一条真正贯穿美国大陆的公路,沿途古 老的城镇,现代的大都市数不胜数。我总是梦想,有一天能有足够的空闲时间, 可以把这条公路从西往东,再从东往西地开一个来回,把沿途丰富多变的景观从 不同的方向看个够。可来美国十几年,也只有机会把80号公路西部三分之一的路 程反复开过。所以,本篇的标题其实是在表达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80号公路西部我开过的这一段,途径了四个州的首府地区:从加州的旧金山 起向东,一路经过加州首府圣克里曼托;翻越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的西尔瑞山 区,到达内华达州西北的大城市里诺;再横穿内华达州北部荒无人烟的大片沙地, 在犹他州北部与洛基山脉的瓦萨奇前沿山峰相会;紧接着,80号蜿蜒驶过大盐湖 边,从犹他州首府盐湖城所在的山谷里纵行而过;再经过犹他州东北的一些大小 峡谷,80号就进入了怀俄明州广茂的大草甸区,最终到到州东部的首府夏延。夏 延再往东的80号我就没有机会开过了,这里就倒过来由东向西,说说这西部80号 公路上的故事。   ――夏延的风车――   夏延这城市的名字我在会读以前就无数次在西部80号公路的方向指示牌上见 过,那时候就隐隐觉得,组成Cheyenne的这些英文字母里,似乎藏着一个古老的 故事。后来又在电影电视里听过很多遍这个城市名的发音,每次听到就想,这古 朴的双音节里明显流露出的印度安人情结,不知是怎样的字母组合才能将它演绎 出来。将发音和拼写终于对上号的那天,我找到了机会沿着80号公路向夏延奔去。 本来是有别的更近的路可以走的,我却想,不过多开大半个小时的路程而已,我 要利用这个机会走近夏延。这个城市对我来说充满了古老神秘的魅力,哪怕只是 远远的一瞥,我只想能呼吸一下这个城市的气息。   真正靠近了夏延,目光却被公路边不远处一座座小山包上整齐排列的风车吸 引了过去。怀俄明州的风力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为了利用风能发电修建了许多 的风车,成就了80号公路怀俄明州境内的一大景象。风车往往有好几大排,整齐 地沿着小山包的山脊延伸出好远。风车的大叶片几乎总是在动,但在寻常风速的 天气里,每个风车的叶片转动的速度都不太一样。银白色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 折射出不同的光芒,远看就是一圈圈色彩层次不同的光圈,一个套一个,直到天 边。如果赶上大风的天气里,风车的叶片会全部快速转动起来,那时的景象最为 壮观。就是隔着几英里的距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那源源不断的风能在风车的急 速转动中如何飞快地被转化成机械能,然后又变成了电能。物理书上枯燥无味的 原理在自然界里演绎出美妙的景象,我甚至想象那能量转换的过程一定产生了一 个奇妙的场,而这场效应如此之强烈,以致于我人虽然在高速公路的车里笔直向 前,心却向着那风车的轴心飞去。   后来还是在网上弄清了夏延这个词的来源,原来这是曾经居住在怀俄明州大 草原上的许多印度安人部落中一支的名称。夏延族和另一个较为有名气的部落― ―苏族(Sioux),是最后被安置进印度安保护区的一批人。夏延有个印度安历 史博物馆,里面详尽地介绍了夏延族等平原印度安人(plain indians)的历史 和故事。   再次在夏延附近的公路旁看见风车的时候,我特意下了车,在路基旁高一些 的路梗上体会了一下怀俄明州大风的威力。风吹乱了我的发,拚命想要扬起我的 衣裙,我只有侧身对着风来的方向,才能勉强站稳。蓝天白云下,大草原在风中 摇荡,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忽然间我想到:在这些风车 竖立起来的许许多年前,印度安人就在这水草肥沃的大草原上,饮着洛基山终年 不断的山风,沐着蓝天下灿烂的阳光,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了。此时的我,血管 里好像突然注入了古印度安人的豪情,回到车上脚下油门一踩,我仿佛也在这草 原上飞驰。   ――美洲大陆分水岭――   怀俄明州是美国几大河流水系的发源地,洛基山脉的积雪让这些河流血脉奔 涌。怀俄明州围绕80号公路的地带是广阔无垠的大草滩,牛群马群被自由放养在 这里,洛基山终年不化的积雪峰顶遥遥地护在天边。在这里,天和地象两块平行 的大色块,天是蓝白交杂的,白色在蓝底上快速滑动;地是黄绿交杂的,绿色在 黄底上闪闪烁烁。   那一日我独自一人开这段80号公路,正是午后一两点钟最容易困乏的时候。 在试过各种提神的办法不见效后,我决定找下一个出口拐出去打个盹。出口很快 就来了,没细看是哪里,我竟自拐出去在路旁找了块空地,给老公打了个电话让 他一小时后唤醒我,然后倒头就睡。   一小时后手机的铃声准时喊醒了我,简单地对着电话说了几句,我走出车来 想舒展一下筋骨再继续前行。出来一看,呵,刚才这块空地上就只我一辆车,现 在紧挨着我的车后面,居然连着停了两辆十轮运货车,将这块不大的空地占得满 满的。货车的发动机还在嗡嗡地作响,车前车后却看不见一个人影。走近了一瞧, 原来货车的驾驶员们也在酣睡呢,感情不只我一人在此时此地犯困。   回到自己的车边正想上车,突然发现车旁有一块木牌,上书几个大字:大陆 分水岭,下面还有一段小字说明。细细看来,原来此处正是著名的美洲大陆分水 岭。原来这分水岭沿洛基山麓一路北上,在这一带大草原上兵分两路,由两处较 高的山脊围成了一个盆地,西边的一处与80号公路交汇处就在这块牌子下面。没 想到我刚才在迷迷糊糊中随意挑选的停车处,竟然恰好落在分水岭线之上。不经 意里,我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水域的分界线上做了一场好梦。   ――盐湖情怀――   80号公路在由东向西进入犹他州后,首先要穿越一连串的大小峡谷,并路过 2002年冬奥会高台跳雪等项目的主赛场。在进入首府盐湖城所在的山谷前,有一 段峡谷最为惊险,长长的大上坡紧接着七拐八弯的大下坡,先是让你觉得自己车 的马力怎么如此不济,上坡慢得如蜗牛,然而几分钟后又立即开始担心自己的刹 车是否可靠,需不需用那路旁时不时为十轮卡车准备的逃亡小道。   在这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之后,忽然间眼前一朗,盐湖城所处的三面环山,一 面临水的较为开阔的谷地施施然呈现在眼前,还有谷地尽头那一大片在夕阳下闪 烁不定的湖水。面对此情此景,我想很多的旅行者都会象我一样,在那一瞬间想 起两百多年前摩门教先驱者们说过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地方!(This is the place!)   据说当年的摩门教徒们历经磨难一路推着木轮车走来,穿过了80号公路所在 的峡谷旁的另一个小一些的 “移民峡谷”(Immigration Canyon)进入大盐湖 谷地。当时他们面对的谷地一片寂寥,荒无人烟,谷地的中央只有孤零零的一棵 树。这棵树据说现在还存在,被围在了市中心附近的一个街道的中隔绿地上,旁 边还有个纪念性的小亭子,并有一块碑叙述这棵树久远的历史。   这真可谓是一棵生命之树。也许摩门教的先驱者们正是从这棵树上看到了这 片落寞的谷地里蕴藏的生命活力,他们在这里留了下来,开荒种地,植树栽草, 建立了自己永久的家园,并最终将摩门教发展扩大成如今的规模。今天的盐湖城 街道整齐干净,除了市中心少数的高楼,主要是平房和几层高的小楼掩在几乎覆 盖了全谷地的绿树浓荫里。春夏季节从谷地周围的山上望去,一片绿意欣然,而 当秋风乍起,枫树的红色和白桦树的金黄交相呼应,将谷地在一夜里染上浓浓秋 色时,不由地让人感到这个谷地的宁详,自然天成,和无穷生机。   然而摩门教徒们在这个新家园的第一个种植季节里过得很艰难,一种当地盛 行的蟋蟀差点让他们颗粒无收。是盐湖边土生土长的成群的海鸥们挽救了摩门的 命运,这些从天而降的鸟儿们制止了虫灾的蔓延,使摩门教徒获得了第一年的收 成,以此在盐湖边站稳了脚跟。海鸥由此被尊为犹他州的州鸟,摩门教大教堂的 旁边还专门修建了一块海鸥纪念碑以纪念此事。有趣的是,那种害虫也得了个摩 门蟋蟀(Mormon Cricket)的名称。我对摩门教的教旨和它许多的传统教义并不 以为然,但面对着盐湖城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状况,很难不为摩门教徒们白手起 家,坚韧奋斗的毅力和信念所感动。这曾经荒芜的山谷,如今摩门们美丽的家园, 也许是上天给他们的启示,赐给他们的再生之地吧,This is the Place!   ――一日三季――   如果有体力和干劲,天蒙蒙亮从盐湖城出发沿80号向西,华灯初上时就可以 看到金门大桥。这一段路的景色变化之丰富,再赶上天公“作美”,便可以在一 日内体会三个不同季节的变更。我是在某一年的一月初开车走过这一段路程的, 碰巧就体验了这样不同寻常的一日。   大清早从盐湖城出发时是一派冬季的景象:盐湖城所在的山谷四周的山峰上 堆满积雪,80号公路绕着盐湖的滩涂地上也是白茫茫一片,有雪,也有晒出的盐。 可当公路延伸进内华达州的地界时,周围的景象却更象深秋了。内华达州北部的 大部分地区极少有人居住,干燥的气候条件使得地表植被很单一,80号公路穿过 的地带几乎全是平坦空旷的沙土地,一眼望过去,除了灰色就是土黄色,单调乏 味之至。这样的景致从内华达州东部一直延续到西部的州府所在地里诺。里诺本 身也是个无趣的城市,除了几个有数的赌场,城市到了晚上都没有什么灯光明亮 些的街道。   然而从里诺再沿80号公路往西,很快就进入了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的西尔 瑞山区地带(Sierra Mountains)。著名的塔哈湖(Lake Tahoe)就在此山中, 据说那是加州人冬季滑雪,夏季避暑的胜地。然而西尔瑞山中的路真是难开,尤 其是在雪天。那天我们开到这里,正赶上一场很大的风雪降临山区,进山的公路 旁有很多公路管理人员在强制过往车辆或是换雪胎,或是给轮胎上链条。我们的 车上备了链条,便在别人的帮助下给前后胎都上了链条。   上了链条的车开在进山前积雪不多的路上非常别扭:链条引起的抖动让车速 无法快于30英里/小时,而且链条和地面的磨擦产生的噪音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好在路上的积雪很快就厚实了起来,这不仅消去了噪音,还让我在山路的第一个 拐弯处就明白了链条的绝对必要。如果没有链条,我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在这样厚 厚积雪的路上刹车。其实我并不缺乏雪中开车的经验,有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里, 我还在无奈中体验过车子失去控制,自己在雪中慢慢转了360度的情景。可那是 在市区里的平路上,现在却是在一面是悬崖,一面是峭壁的蜿蜒山路上,对面还 有接连不断的车。不要说在这里来个180度,哪怕是方向盘稍稍失去控制,不是 撞山、撞车,就是会翻下路基跌进山谷。这样的时候,真是容不得半点差错。   双手握紧了方向盘,我小心翼翼地轻踩油门,试图和前面的车保持着既定的 距离。这需要给足马力让车能跟上前后一连串车的速度持续爬上山坡,又不能让 速度太快以致要经常刹车。每到拐弯处,无奈中只有轻点刹车,慢转方向盘,让 车能自然地随着弯道的弧度拐过去。这样开了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终于驶上一道 山梁,到了山路的最高处,往下,就是一路下坡了。   真正让人目不转睛,却还感到目不暇接,以致于目瞪口呆的景色,就是在这 一路下坡后的半个多小时的路程里。开始下坡自然有些紧张,怕踩刹车也得踩了, 只暗暗希望弯路不要太多,坡度不要太陡。可也就十分钟不到的路程里吧,路上 曾经厚厚的积雪一下子就薄了,透明了,然后在一分钟之内化了,没了。幸亏路 边也恰到好处的出现了空地供人卸下车胎上的链条,否则带着链条在不再有积雪 的下坡路上行驶简直能要人的命。下了链条再上路,路边林中的积雪在一眨眼的 功夫也消失了,任你四下里望去,只是一片绿意葱葱。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在我看 林子的功夫里已化做了万千雨丝,在天地间扯起了一道道迷帘。再往下开,树越 发的绿,山越发的青,我已隐隐感到,在那雨的重重帘幕后面,将有春的气息扑 面而来。   突然间车就驶到了山口,阳光穿过雨幕在车窗上一下子折射出彩色的光芒。 雨很快就象被蒸发了似的,路也一下子被晒干,顺着坡往路的前方看去,路边远 远的象有一片粉色的云在徜徉。等到开近了才无比惊讶地发现,那是一片果园里 盛开的桃花!我该不是在做梦吧,经历了深秋的萧瑟,严冬的肃杀,半个小时前 我还在雪国的盘山道上挣扎,此刻,我却仿佛步入了春色满园的桃源仙境,四处 青山绿水,满树桃花如云……   ――奔向太平洋――   加州的早春如此迷人,真不枉我这一路辛苦的奔走,也不枉在西尔瑞群山中 受一番雪地开山路的折磨。然而我还没有看见大海,不到太平洋岸边,就等于没 有真正来到美洲大陆的这一端。   80号公路最后的一段路程上,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海,每翻过一道山梁时,就 想象立即能看见大海在前面远远的天边,为我演绎出一片蓝色、无垠、海天一色 的美景。可惜后来才知道,在80号公路上是看不见真正的大海的。80号在跨过了 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真正看到太平洋,是后来开车去金门大桥,排在密密麻麻的车队中慢慢驶过 桥面,又上了山到了完全面对太平洋的一处山坡上以后。那里真安静啊,太平洋 在我面前舒展着博大的胸怀。远远的看不清海浪,也听不到海潮声,在这个距离 上,太平洋是宽厚的长者,微笑地沉静地包容了一切。那天的天气有些灰蒙蒙的, 于是海天的交接处便成了白茫茫一片,无法辨认清楚。思绪逆着海浪一波波向前, 向前,再向前,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是无数次午夜梦回的故土。在美国西部的原 野上一路奔驰而来的豪情,此刻仿佛也沉入了水中,随海浪漫游四方。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