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   乡村二日(采访笔记)   陈礼贤   2007年12月3日   早上七点半,与“大巴山贫困与生态问题研究会”秘书长张浩良乘一辆客货 两用车,从通江县城出发,到铁厂乡苟家坪村采访。车是浩良租的,他说:“那 边的路很差,小车去不了。”九时许到铁厂乡街道,再行近两小时的机耕道,十 一点二十分到达村部。机耕道是某林场三十年前修的,盘山而上,多弯曲,陡而 窄。我胆小,看车轮贴着悬崖走,而悬崖下是万丈深渊,一路紧紧抓住车里的扶 手,直到下车方才松开。   车到村部,前面再没路了。我们要在村里待三天,司机调转车头原路返回。   村里的妇女们正好在村部开会,二十几个人坐在一间屋里讨论什么事——有 二十来岁的少妇,也有六十多岁的老妪,还有几个孩子混杂在人群中追逐打闹。 这次来,主要是了解“大巴山贫困与生态问题研究会”在该村实施扶贫项目的进 展情况,她们开会讨论的,正是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我赶紧利用这一机会采访, 记录,拍照。   下午一点左右,村部旁边一家人来叫我们去吃饭。在火塘边吃面条一大碗, 里面有猪肉和鸡蛋。饿了,很香。   饭后接着采访。工作结束,已是四点多,离开村部,开始爬山,往山顶一户 人家走。到半山坡,回头看,村部的房子落在远远的河沟里,小得跟一堆积木似 的。走热了歇,歇过了再走,歇了三次,终于爬到一千四百多米的高山,来到一 组村民黎太国家。其时天已向晚。   当夜住在老黎家。浩良是这村的常客,以前他来村里,都住老黎家。时令已 是隆冬,傍晚时起了风,天气十分寒冷,老黎怕我们冻着,在火塘里加了不少木 柴,把火烧得很旺。女主人端出一大盘瓜子和核桃,放在火塘边,任由我们取舍。 和主人一家一边烤火,一边吃瓜果,一边摆龙门阵,感到温暖惬意。   老黎告诉我们,山上风特别大,夏天,常常一吹三四天,中间没个停歇,禾 苗给吹断了,扶起来,又给吹断;冬天下雪,风把雪吹得一堆一堆的,有的地方 厚及三四尺,一脚踩下去没有底,另一些地方却是光秃秃的,一点雪也没有。为 了御寒,一入冬,村里每家房前屋后都堆满了木柴,辟开的,原木的,都有,整 个冬季,做饭、取暖,足够。这里距乡政府有好几十里地,山高坡陡,不通公路, 煤碳拉不进来,村里人一年四季都烧木柴。   火塘上挂着一个吊子,吊子上挂着一个铁罐,里面炖着腊肉,卟噜卟噜响, 香气随之溢出。肉熟了,女主人提到厨房加工,又换上另一个铁罐,开始煮饭。 煮得冒出一些米香了,取下来,放在火塘边煨。不久,米香浓烈起来。   闲坐无事,我问老黎家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一一摆谈。后来,他讲起村里 的“新闻”:山那边的朱传忠家,今年养了一头五百多斤的肥猪,请了八个人, 准备抬到街上去卖。谁知走到半途,遇上一道关口,路两边石硖壁立,八个男人 忙了半天,怎么都过不去,又没别的路可通,最后只得抬回来。“这是前几天的 事。现在,那猪还养在他家圈里。”老黎咂了咂嘴,感叹说:“不通公路,什么 都不方便,活人难呀。”   说起猪,老黎接着讲了两个故事:   二00六年,一组村民蒋文勇家养了一头毛重六百多斤的猪,想送到山外去卖 (按市价,要卖四千多元),因为没有公路,汽车进不来,得靠人力运输。从他 家到村部,要过一条河、爬两座高山(一座高一千四百多米,另一座高一千一百 多米),最快也得走两个多小时;从村部到乡上,路更远,虽然通了机耕道,也 不一定有车……最后,不卖了,杀了自己吃。   “那猪净重五百七十斤。他家六口人,吃了整整一年,顿顿是肉,吃得恼 火。”老黎的话引得我们笑起来。笑过了,心里又感到一份沉重。   为什么养这么大的猪?我不解。老黎解释:“我们养猪,主要是用苞谷(玉 米)喂。这里土地广阔,出产最多的是苞谷,家家种,年年种,一家人一年收获 一万斤苞谷是常事。以前,村里人的主要食物是苞谷,现在改吃大米了,苞谷没 用,就用来喂猪。用苞谷喂猪,猪长得格外肥壮。”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两年前,是快过年的时候了,一组村民何昌举家请人 帮忙杀两头年猪,人都到场了,水也烧开了,准备杀吧,可是,刚把猪从圈里放 出来,几个男人正要去捉,两个家伙一惊,撒腿就跑——结果窜到岩下摔死了。   “我们这里山高坡陡,少有平地,人们修房造屋,是在山腰上刨出那么一块 地,能垒石架木就行。老何家屋后是陡山,房前是峭岩。两条猪摔下岩,帮忙的 人都去岩下找,找是找到了,可是猪已经摔成几块,那个喜庆气氛没有了。”老 黎叹息,我们也叹息。   这时,屋外传来羊叫声,老黎赶紧出门去查看。   “他今年养了一百二十多只南江黄羊,按现在的市场价算,要值一万六千多 元。”浩良向我介绍。   不大会儿,老黎回来说:“外面的风大了些。看样子,说不定要下雨下雪。”   不久,厨房那边传过话来,说晚饭已经好了。老黎就去隔壁屋里提出一桶白 酒,又拿一个白瓷盅,倒满,加上柑皮,放在火塘边煨着。“天冷,喝点热酒, 暖暖身子。”   酒热了,我们围到餐桌边开始晚餐——时间已是八点四十了。   满桌是菜。蔬菜是做饭前刚从地里割回的,野鸡是老黎前几天在山上打的。 主人一个劲地劝酒,我们喝了不少。   屋外风声渐紧,我们在老黎的火塘边喝醉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离开时,浩良给老黎三十元钱,是我们的生活费。老黎不 要,浩良硬给,拉扯半天,没有结果。后来,浩良说:“不要算了,我们走了。” 我们真走了。   其实,趁他不注意,浩良已经把钱放在后门旁边的石磨下面了。   2007年12月4日   山中日月长。吃过早饭,已快十点了。我们决定去二组采访,老黎执意要送。   昨夜果然下了雨。路滑,每人手里拿一根树棍,走一步,用棍子在地上拄一 下——山陡,不这样,随时有摔倒的可能。   寒风吹在脸上生疼,但爬一阵山,身上却是大汗淋漓。走了一个多小时,翻 过一座山梁,下到半山腰,见到一户人家,是跟老黎同组的张军法一家。主人招 呼我们进屋歇歇。进屋烤了一阵火,喝了茶,吃了瓜果,告辞出门——老黎回家, 我们继续下山,一直下到山脚,然后过沟,转到另一座山底,从下往上爬。   途中,原本停住的雨又下将起来。   爬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在半山腰里一个叫朱传民的村民家里歇下来——这 一歇就是十几个小时,当天晚上就住他家。   碰巧,老朱家里在杀猪,杀了两头,屠宰师傅正在院坝里开膛破肚,五六个 村民围着帮忙。地上泥泞不堪,他们穿着水鞋在泥地里踩来踩去,滋古滋古响。 几只狗在院坝里跳来跳去,想寻些什么。   主人把我们让到火塘边烤火。我们身上的衣服都淋湿了,刚一坐下,满身冒 白汽。鞋里也浸了水,脚已冰凉,连忙脱了鞋袜,把脚摆在火塘边烤。   因为杀猪,他们还没吃午饭。女主人正在厨房那边炒菜,浓烈的肉香飘过来, 令人馋涎欲滴——已是下午两点了,我们也还没用午餐呢。   吃过饭,已是四点过,天上还飘着些雨,男主人和那些帮忙杀猪的乡邻却准 备出门——把猪肉背到三十里外的场镇上出售——这里也不通公路,只能肩挑背 掮。屠宰师傅说,两头猪有五百多斤肉,得分成五份。他把整块的猪肉摊在一张 木桌上,四分五裂,再一一包好,装进五个背篼里。不久,五个男人背着猪肉出 发了——他们拿着三支手电筒,说是晚上回来好照路。此时暮色渐垂,正是行人 归家时,他们却冒着冷雨,踩着泥泞,负重远行。他们鱼贯而出,从院坝里走过 的时候,我给他们一一拍了照片。   他们走了,除了主人家的成员,屋里只剩下屠夫、帮忙杀猪的两个村民,还 有我们两个不速之客。女主人说,她家平时难得来这么些人,这算是很热闹的了, 因为她这里是单家独户,周围没有邻居——就是有,最近的也在八里之外。   外面风大,地上到处是稀泥,留在家里的人也不能干事,都围在火塘边闲谈。 女主人忙着添茶续水,往火塘里加柴。   我趁机对他们一一进行采访,补充一些材料。   屋外偶尔传来小羊“咩咩”的叫声。这家也养了几十只黄羊。   朱传民的父亲八十多岁了,精神还好。浩良请他“说古”,他讲了一些村里 的旧事。他还用顺口溜对往昔的生活作了这样的描述:   住的老林边,吃的兰花烟   烤的转转火,吃的洋芋果   洋芋又甜又面,脚杆都烤烂   要得脚杆好,明年除二道草……   “现在冬天虽然还是烤火,但吃得好、穿得好嘛,洋芋都用来喂了猪啦。” 老人笑起来。他的牙齿掉了不少,嘴里很空。   我们闲谈时,女主人去屋边菜地割回两丛白菜、一把蒜苗,开始准备晚饭。   屠夫是本村人,他说此地风俗,时兴换亲——你家有女儿,我把儿子送来做 上门女婿,你家儿子呢,到我家当上门女婿吧。因为条件差,生活艰苦,别处的 女子不愿意嫁到山里来,不得不如此。   不知正在厨房忙着的女主人是不是也招了上门女婿,他没说,我也没问。   不知何时,天黑了。女主人在旁边屋里给她丈夫打电话,问他们走到哪了, 是不是到了镇上……   之后,她把酒菜端上火塘边的木桌上,招呼我们吃晚饭。   饭后仍是烤火谈天。一个老乡说起他们的村支书,言语间很不满意。最早的 支书叫石大成,当了几十年,老得不能当了,他儿子石天兵接着当,也当了几十 年,退下去后,孙子石廷国又当——现在的村支书就是石廷国。“他们是三辈人 的书记。”主要是,村支书总想占人家的好处,比如,村集体有积累资金一万八 千元在他手里,好多年了,一直没给大家交过账……   另一个老乡说,前几年,村里没有卫生室,某家孩子半夜患急病,往镇上跑, 天亮时总算赶到医院,但是孩子已经断气了;去年建了卫生室,有两个医生,有 病随叫随到……   十点半,我们洗了脚准备睡觉时,女主人又在打电话,她丈夫说:“刚走拢, 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你先睡吧。”   之后,一片静寂。屋瓦上仿佛有风吹过的声音。   我很快睡着了。   凌晨一点多,我被拨叫电话的声音惊醒,女主人问:“现在在哪里?”丈夫 说:“刚过秤,还没付钱……你还没睡?”   ……不知过了多久,朦胧间,又听见女主人的声音:“……小心啊……”   不知何时,我突然被一阵狗叫声惊醒。很多人在屋外说话。女主人欢天喜地 去开门。电筒光从墙缝里透进屋来,一晃即逝。男人们终于回来了。   不久,锅碗瓢盆在厨房那边响起来……女主人忙着给他们热饭——她早把饭 菜做好了。   我从枕头下掏出手机看时间,是凌晨四点二十五分。   附:《对苟家坪村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   铁厂乡苟家坪村位于通江县北部,距县城104公里,距乡政府25公里,海拔 900—1400米,幅员面积10多平方公里,辖2个组,有44户、202人。这里山高路 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边远贫困村。   2006年4月至今,在世界银行等机构的资助下,“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 究会”在该村实施经济发展项目,组织村民开展手工刺绣,养殖土鸡和南江黄羊, 种植中药材,发展农村经济。一年多来,该村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建立了自己 的项目管理委员会和互助合作发展基金,采取“周转使用资金,滚动发展生产” 的方式,促进农户增收,同时增强了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把村民组织起来共同致富   12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通江县铁厂乡苟家坪村,村里的妇女们正在村委会 办公室开会。26位妇女参加会议,议程有两项,一是村项目管理委员会公布妇女 活动小组第一阶段开展手工刺绣活动的成绩,二是讨论第二阶段的活动内容。第 一阶段的活动内容是手工绣鞋垫,成绩及收入等情况用白纸抄好,张贴在墙上, 管委会负责人杨盛义一一为村民介绍:   “何珍荣,绣一等鞋垫2双,每双卖40元,二等鞋垫2双,每双卖30元,合计 140元,扣除材料费(每双4.2元)和应缴的互助合作发展基金共41.4元,实际收 入98.6元。朱坤传,绣一等鞋垫3双,合计120元,扣去材料费和合作基金,实际 收入85.92元……这次活动是今年4月开始的,一共有11人参加,共绣鞋垫33双, 其中一等品16双,二等品11双,三等品6双,总收入1120元,扣除材料费138.60 元,还有应缴的互助合作发展基金192.04元,11位妇女实际收入768.40元,人平 69.85元。”   接着,妇女活动小组负责人蒋文秀为参加活动的妇女发放报酬。何珍荣第一 个上前领到她的那份收入,她满脸笑容,有人逗她:“看你脸都笑烂了。”她说: “利用空闲时间绣了4双鞋垫,没想到还挣了90多元钱,心里是有点高兴哟。”   另一个妇女说:“以前,雨天和晚上这些空闲时间都是丢了的,没做个啥子。 现在组织我们绣鞋垫,挣钱虽然不多,总比没事干好。再说,这才是开始,以后 会好起来的。”   蒋文秀向记者介绍:“今年4月,村项目管理委员会给我们妇女活动小组400 元钱作为互助合作发展基金,小组组织妇女们讨论,决定生产手工艺品,绣鞋垫。 我们统一购买布料和丝线,然后发到大家手中。鞋垫绣好了,小组统一收购,研 究会(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协助销售。卖得的钱,八成归自己,二成 交小组作为互助基金,为下一次活动积累资金。第一阶段活动结束后,我们积累 了192.04元。这钱不多,但它是我们小组积累的第一笔钱,以后我们还要开展别 的活动,它会象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之后,妇女们开始讨论第二阶段的活动。一是继续绣鞋垫,蒋兴智、蒋启春、 刘 君芬等5人第一次没有参加活动,这次要求参加,手工艺品制作小组的人增加 到16个,其中1组11人,2组5人。经过商议,每人绣两双鞋垫。蒋文秀说:“过 几天我们就去买材料,然后发到你们手里……”   “购买材料的钱从哪里来呢?”记者问。“第一次活动积累了192.04元,加 上返还的材料费138.60元,一共有330.64元,这次用这些钱来买材料,搞滚动发 展。”蒋文秀说。   二是养鸡。蒋文秀说,这个项目是7月底开会定下来的,当时,“大巴山生 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看到妇女小组的活动搞得好,追加了2000元的发展资金, “如何用好这笔钱,争论很大,最后才决定养鸡的。”说着,她拿出一份会议记 录——   陈芳慧:这次如果把这2000块钱全拿来做鞋垫,万一销售不出去咋办?我说 这个钱啦,我们用来搞发展,每个妇女养一只羊。   蒋文秀:如果买羊,假设现在每斤5元,到明年变成了每斤4元,那怎么办, 大家考虑清楚哟。   李为兰:我们可以种向日葵、核桃,还可以做生意。   陈芳慧:我不同意做生意,2000元的底钱,你能赚多少钱?再说这里交通不 方便,车不容易开进来,你有那个把握吗?   何大秀:家家喂鸡,1000元钱买鸡,1000元先存起来,用于以后开展活动。   蒋文秀:户户养鸡,大家觉得这个意见如何?   有人问:如果鸡死了咋办?   蒋文秀:也不多嘛,每家就20多块钱(共有47人申请养鸡),再说我们自家也 养鸡,只要细心一点,不会有事。   有人说:我们干脆把钱分了。   蒋文秀:不行,我们要让这钱越用越多,如果分了,不就没有了?以后万一 要大家筹钱做个啥事咋办?   最后举手表决。第一次表决,16人同意养鸡,7人不同意;第二次表决,全 部同意养鸡。   会议形成如下决定:1000元先存银行,另外1000元作为发展基金。全村47个 妇女,人人养鸡。   1000元发展资金的使用:每户发放20元购买鸡苗,共用资金940元,剩下60 元用于购买鸡病预防药。   资金回收:2008年每人上交利润5元,2009年连本带利上交25元(此款作为妇 女小组互助合作发展基金,用于今后滚动发展)。   管理办法:①实行组长负责制,一组组长蒋文秀,二组组长石秀玲(举手表 决确定)。②账务管理:记账员,石秀玲;资金管理员,蒋文秀;监督员:何大 秀。③公布方式:所有收支情况张贴在苟家坪村党员活动室外的墙壁上。④公布 时间:一年公布一次。⑤奖罚措施:实行组长负责制,由各组长按时收交,如到 时不交款项者,组长自交填补。   “鸡养起来了吗?”   1组妇女蒋启祥说:“养了,养的是土鸡。以前我自己养时只有十几只,现 在养了38只。”   李立刚说:“以前我也养了十几只,现在是21只。现在市场上的土鸡每斤卖 11元到12元,养到三四斤就可以出售。我过段时间要卖一些鸡。”   “发展养鸡项目前,全村养鸡390多只,现在增加到780多只。”杨盛义介绍。   “什么时候兑现奖惩?”记者问。   “这个项目是今年8月开始实施的,明年8月兑现奖惩。”   “为什么要把1000元存进银行,不全部用来养鸡?”   “这是为了稳妥起见。事情刚开始,我们要看一看效果,效果好,再继续 搞。”杨盛义解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妇女们很乐意参加这样的互助合作发展活动。朱碧传 说:“以前大家是散的,现在把我们组织起来,养鸡、养羊,参加养殖技术培训, 大家一起研究发家致富的办法,我们觉得有靠头。”   杨盛义介绍:“我们把村民组织起来,一起讨论、确定增收项目,共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是大家选定的,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所以村民的热情很 高。”   滚动发展家家养羊挣钱   该村正在实施的另一个项目是养殖南江黄羊。   杨盛义介绍:“去年7月,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援助我们村5万元资 金,经过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用这笔钱养殖南江黄羊。农户先建好圈舍,检查合 格后,我们把140多只黄羊送到首批愿意养羊的9家农户。养殖15个月后,到今年 11月,这9户人就开始把黄羊传递到下一批农户。现在,村里有19户人养羊。到 明年,家家都能养羊挣钱。这一套滚动发展的办法,也是大家共同议定的。”   1组村民石太春告诉记者:“去年7月,管委会给我家送来20只羊,共950斤, 按当时的市场价每斤6元计算,折资5700元。今年11月,按合同规定,我传递给 下一批农户9只羊(500多斤),价值3000多元,明年再传2000多元的羊,我的传 递任务才算完成。现在圈里还有22只羊。养一年羊,我赚了4000多元。”   目前,村里养殖60—80只羊的有五家,养得最多的是1组村民黎太国,有120 多头。老黎告诉记者:“2006年7月以前,我自己养了20只羊,去年7月,管委会 援助我20头羊(1004斤),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增加到120多只。前几天传 递出去13只(819斤),现在存栏100多只。养了一年多羊,我赚了80多只羊。如 果要算产值,有1.6万元左右。”   2组村民杨盛富告诉记者:“去年刚开始养羊时,我抱怀疑态度,没有提出 申请。后来看到村管委会真把养羊当成一件大事做,那些养羊户都赚了钱,我才 申请养羊,今年11月,管委会给我调了12只羊。”   羊子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在黄羊传递过程中,会不会发生纠纷呢?杨盛义 告诉记者:“不会。接受黄羊的农户到原来的养羊户家去挑选,看上哪只选哪只, 原则上是选最好的。这是大家当初议定的规则,都自觉遵守。另外,传递黄羊那 天,我们管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要到现场监督。”   “传递黄羊时,原来的养羊户还要给新的养羊户传授养殖技术和饲养方法。” 黎太国补充说。   为养好南江黄羊,管委会建立了这样一套制度:一是农户有养羊积极性,自 愿提出申请。二是对养羊户的圈舍进行检查,既要人畜分开,又要符合标准,验 收合格,才能养羊。据管委会成员黎太国介绍:“前几天,我们对新增养羊户的 圈舍进行检查,除刘云华、何光才的圈舍合格外,其余几家人的圈舍都不合格, 有的圈舍上面没盖瓦,有的圈舍地面没平整出来。我们督促他们建好圈舍,才给 他们调配了南江黄羊。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他们养羊成功。”三是防疫防病。 村民推选蒋文勇为黄羊防疫员,并把他送到县畜牧局培训了一年。12月3日,记 者到村民何光才家采访,正逢他家一只重达130斤的黄羊生病,不能反刍。老何 赶紧给蒋文勇打电话,蒋文勇很快赶到,为黄羊看病开药。   “村里每月给你多少报酬?”   “没有报酬,只是收点药钱。当初送我出去培训,我没花一分钱,是管委会 出的钱。大家信任我,选我当防疫员,我就要为大家出力,这也是互帮互助嘛。” 憨厚的蒋文勇笑着说。   据统计,全村202人,现在存栏南江黄羊800多只,人平4.2只。   壮大互助基金促进可持续发展   村项目管理委员会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它起了怎样的作用?   管委会负责人杨盛义介绍:“我们一共5个人,是村民会议选举出来的。我 任组长,兼管财务,李立刚任出纳,蒋文秀负责妇女小组的管理,黎太国、蒋启 祥负责项目监测。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大家服务,比如提交项目发展规划、交村民 会议讨论确定,组织技术培训,帮助农户出售产品,协调农户纠纷等等……”   “你们拿不拿报酬?”   “有一点报酬,但不由农户出。”杨盛义说,“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 会给我们管委会单独划了3000元钱作为互助合作发展基金。这笔钱,我们要让它 不断增多,经过讨论,把它投放给10家农户发展种植业,他们每年给管委会交一 些利息。还有,在南江黄羊养殖项目中,管委会免费给农户投放价值5000元左右 的羊,养羊户每一千元每月给管委会付千分之五的利息,作为我们的互助合作发 展基金。几项加起来(包括妇女活动小组积累的资金在内),目前,管委会的互 助合作发展基金扩大到了7400多元。这笔钱,我们留下少量的用于工作开支,比 如发误工补贴(每天30元),更多的是用于滚动发展。”   他拿出一张纸,上面记载着那3000元基金的使用情况:   1、用于种植乌豆(药材)、魔芋等见效快的经济作物。   2、在本村农户中首次挑选10户,户均投放资金300元。这10户农户是:何珍 荣、黎太国、石腾、张长寿、何敏德、何光才、刘国光、何光华、朱学传、杨盛 义。   3、资金的发放:农户从本地或外地购到种子后发放相应的资金;   4、资金的使用时间及收益:一年回收一次;农户每年按百分之二十的比例 给村项目管理委员会缴利润,每户60元。   5、管委会与农户签定资金使用协议(种植协议)。   6、每年回收资金时,管委会要对农户当年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估,根据农户 自愿,可继续将资金投放给农户。   7、管委会每年将资金使用、回收、利润情况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与质 询。   杨盛义说,这3000元已于11月初发放给10家农户,明年将产生效益。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为困难农户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帮助他们发 展生产,二是能够不断壮大发展基金,保证必要的工作开支,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