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现代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论环境》代前言(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fagus 于 2005-1-17, 14:33:07: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现代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论环境》代前言

 
 


臧 立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积极保护和治理环境,另外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反思,人类究竟应
该如何认识、对待环境,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人类究竟应该如何采取对策?在这个反思过程中,几乎人类思想史上所有的
资源都被重新过滤了一遍,只要是被认为对环境有利的,都被人们挖掘出来,加以重新包装,或者给予新的解释,于是,出
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如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地球伦理学等等。在这些新学科中,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
是汇集了几乎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环境思想,再加上新出炉的后现代主义环境思想,构成了各种思想、各种观点的大汇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这些新兴起的学科中,充满了矛盾和争论。当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出现争论是必然的现象,
用不着大惊小怪。现在的问题是,在众多的环境思想中,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大多是古老的东方文化,包括道家、佛家、
儒家的思想,以及世界各地古老宗教、神学、各个时代各种流派的哲学思想,而作为人类思想文化最高成就的马克思主义,
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那些连篇累牍的谈论“天人合一”、鼓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文章比起来,研究马克思主
义环境思想的著作实在是太少了。虽然在国外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流派,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对这一流派
的研究和介绍也非常不够。目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了解,多数仅仅知道恩格斯那段关于“自然界的报复”的话。
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岩佐茂在评论这个问题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上的努力,“是极不充分的。”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第115页)我想,这种判断也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
当然,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好转,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新解读马克思恩格斯
的著作,从中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良策,“马克思的自然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对冷清之后,成为当前哲学研究中的一个
‘热点’问题”(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2页)可是,仅仅如此,对一个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是十分不够的,在环境理论建设方面,我们距离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要求,还有
很大的距离。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究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是否包含了环境保护的思想和观点呢?这的确的一个首
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前面所说的都成了无的放矢之谈。
德国左翼学者,哲学家瑞尼尔·格仑德曼,(第三代生态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把当代马克思主义对环保思想的反
应分为以下三种:(1)认为环境保护运动所提出的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无法解决,因此要抛弃马克思理论的核心部
分;与此相对,(2)拥护马克思理论核心部分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立场;(3)认为说环保思想是向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不是事
实,马克思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环境保护的思想,马克思思想本身就是“绿”的。(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
社,第5页)前面两种立场虽然是对立的,但在认为马克思主义中不包含环境保护的思想内容这一点上,又是一致的。所以,
如果单纯从马克思主义是否包含环境保护思想这个问题来看,实际上只有两种认识——是或否。
目前,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是:环境问题是20世纪后半叶突现出来的新问题,而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
是找不出关于环境问题的论述的。甚至有环境伦理学家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思想
根源加以批判。(参见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6页)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环境理
论研究中,有意无意忽视、甚至排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倾向。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可喜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环境理论的研究和建设中,也必须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革命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吸取人类文
明的一切成果,开展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的研究,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姚炎祥主编《环境保护辩证法概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6页)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在19世纪,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马克思主义古
典著作中讲的那些基本原理,对于今天的世界和中国是完全适用的。”(见于光远:《自然辩证法》1984年版序言,人民出
版社)在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时候,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的时代,环境问题并没有象今天这样突出,他们当时所面对的,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矛盾,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他们的精力,也更多地投入到无产阶级解放这个伟大斗争之中。尽管如此,他们
也没有忘记,人类还面对着另外一个根本问题,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在他们看来,人类社会面临着“两大变革”, 那就
是“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3页)他们始终把这两个“和解“作为自
己的最终目标,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不仅有大量关于“人类本身和解”的内容,也有许多关于“人类同自然
和解”的内容。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前者是大量的、突出的,后者只是零星地分布在卷帙浩繁的著作之中。
由于时代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继承者和传播者们,更关注的是他们的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学说,以至忽略了其中
有关环境问题的论述。今天,当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建设“绿色文明”日益成为全人类共识之时,重新学习马克思主
义理论,我们会豁然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早已包含着有关环境问题的论述。认真学习他们哲学基本理论自然观
方面的内容,挖掘和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环境问题的论述,不论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面深刻理解,还是对正确认
识和处理环境问题,指导环境保护实践,乃至对于环境理论的研究和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敲响环境问题的警钟

许多介绍环境保护的文章说,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其实,确切点说,应
该说卡逊“再次”敲响了警钟,因为早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已敲响过环境问题的警钟,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环境问题
尚不十分严重,他们的警告有些超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理解和重视。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给自然界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环境问题尚未充分显现,人们普遍对环境问题缺乏
认识的时候,就极其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于当时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诸如空气污染、
水污染、垃圾问题、住宅问题、以及各工种工人劳动环境给健康带来的危害等,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有着大量
的描述。(参见本书第三部分: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环境问题)
针对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界取得一定成果,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更大战果的时候,恩格斯及时
地向人们发出了警告: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
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
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剥夺了森林,也就剥夺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存器。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
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北坡得到精心培育的松树林滥用个精光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山区牧畜业的根
基挖掉;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
到平原上来。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不知道和这含粉的块茎一起他们也把瘟病症传播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
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
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4-305页)

恩格斯通过对当时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指出这些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只看到“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
的有益效果”。却“忽视”了“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结果。”(《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521页)因此,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活动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超出自然环境
允许的限度,否则就会如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1卷,第251页)
对待环境问题,恩格斯的态度是乐观的,他相信,人类能够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他说:“我们对自然界
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305页)[ZL1] 但同时,恩格斯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又是十分审慎的,他认为,人类仅仅是“稍微学会估计我们
生产行动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而且,这种学习“需要几千年的劳动”,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
版,第306页)马克思也认为,“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的王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927页) 因此,
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人类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来不得半点的骄傲自满,更不能狂妄自大,藐视自然规律。
20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大发展使得人们忽视了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为了眼前经济的发展而不顾后果,从而导致环境的破
坏和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这种情况的发生,正是由于忘记了在“必然王国”面前应有的谦虚谨慎,没有充分“估计我们为了
生产而从事的行动的比较远的自然方面的影响”的结果。

人在自然界具有双重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
首先,人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再告诫人们要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42卷,第95页)“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9页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39页) 因为“人靠自然界生
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5页) 依赖于自然界,所以,人类的活动也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和控制,
而不能随心所欲。对于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反对那种将自然界看作敌人,而采取一味斗争的态度,他认为:
“自然界中无生命的物体的交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交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
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因此,在自然界中决不允许单单把片面的“斗争”写在旗帜上。(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
出版社,1984年版,第291页)基于这种认识,他主张人类采取与自然界“和解”的态度,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即使是人类
的发展需要人们对自然加以改造,利用,需要驾驭、统治自然界的时候,也要时刻意识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
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04-305页) 因此,人类要摆
脱环境危机,就必须彻底抛弃那种把自然界当作敌人,非要斗个你死我活的错误认识和作法,树立人与自然休戚相关、生死
相依的生态意识,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自然界当作自己“无机的身体”,象保护自己身体一样地保护自然环
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受破坏。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光讲这一点还不够,还要看到人毕竟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不同。人是有意识、
有目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种根本性的差别“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
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04-305页)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区别和对立的一面。
自然界中有许多自然存在物,既有动物又有植物,还有无生命物质,如果不能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加以正确地区分,还
是不能正确理解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与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区别是很容易分清的,问题的关键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常常
引起一些争议,因为动物也能生产,如一些动物能为自己建造巢穴,但是,“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用自己的存
在在自然界中引起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恩格斯:《自然辩证
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3-304页) 也就是说,人与动物不同,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劳动是
人类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劳动具有社会性,需要人与人之间互相协作,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人又是一种社会存
在物,具有社会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
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
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86页)马克思还说:“社会是人
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1-122页)在这里,马克思将自然——人——社会看作一个统一的系统,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中去把握自然环境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将自然、人、社会割裂开来的弊端。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和人与人
的矛盾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不能抛开社会关系来认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全面理解和把握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属性、双重地位的观点,可以避免在对待环境问题上出现两种极端认识:一种极端
认识,是看不到人和自然界之间休戚相关的密切关系,把自然界当作敌人,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或是狂妄自大,认为人可
以在自然界为所欲为,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凭借手中掌握的知识、技术和生产工具毫无节制地开发自然,浪费自然资源,
破坏生态平衡,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造成目前人类环境危
机的根本原因。
另外一种极端认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那就是,看到了环境危机的严重后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
却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无视人的社会属性,看不到或不愿看到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把人贬低到与动物相同的地
位,认为人和其他动物是“平等”的,把自然界看得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将一切人类的生产活动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
犯罪,从而主张“零增长”甚至回到“田园时代”,并提出一些极端的口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是在宣传环境保护的名
义之下进行的,所以很能迷惑一些人,有些人甚至认为,口号喊的越响,越极端,环境意识就越强,觉悟就越高。这种认识
虽然在目前看来,似乎危害不大,可是从长远来看,其消极意义不可低估。

坚持主体性原则

在人类还没有从动物当中分离出来之前,人和自然界是融为一体的,当然也不存在什么主体和客体的区别。主客体关系是
在劳动实践中生成的,通过劳动实践,人成为认识和变革自然的主体,自然成为被人认识、变革的客体,也就是说,人与自
然之间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是在社会劳动实践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实践性,人在实践
中展现自己的自主、自为、自由的主体性特征”。(邱少全主编《人及其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第59页)马克思主义认
为,实践就是人(主体)对外部世界(客体)的改造。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人则是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第22页)的
马克思主义观点。即“在人类与自然这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网络中,人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王进:《我们只
有一个地球》中国青年出版社,192页)另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是客体满足
主体需要的价值关系。自然是人类利用的对象,人类“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
然界(不管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3页)
主体性原则是我们认识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由于人是主体,就要在改造自然、占有自然的过程中,自觉地肩负起
保护自然的重任。但是,我们保护环境环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原生生态的“美丽和完整”,而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
境,我们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也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句话,我们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
本”。
现在,环境理论研究中,有一种否认主体性原则的倾向,一些持生态中心主义的论者认为,人类是自然之子,是自然大家
庭中的普通一员,因而人类只能顺应自然,而不能征服自然,只能保护自然而不能占有自然,他们提出所谓“自然的权
利”、环境“自身的价值”等概念,同前面提到的主张人和动物“平等”的主张一样,都是否认人的主体性原则的观点,这
些激进的环境保护思想,由于打着“深层环保”的招牌,所以颇能迷惑人,但是,只要对照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不难识别
这些激进思想的错误。

实践的人化自然观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自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但是,究竟什么是自然,我们要保护的自然环境究
竟指的应该是什么,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在对自然的认识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自然
观,包括唯心主义自然观,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唯心主义自然观的识别比较容易,那些神学、宗教的
自然观都属于这个范畴。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区分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
主义环境思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不够,“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唯物主义一样,都是奠定
于同样的自然观上。因此,在传统教科书的哲学体系中,人们很难辨清旧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的本质区
别。”(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71页)
那末,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同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旧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进行了批判,创立了唯物主义自然
观,可是,他只强调了自然的本原性,并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他只看到了自然界对人的作用,而没有看到人对自然界积
极的、能动的反作用,正如恩格斯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费尔巴哈“消极地崇拜自然,如醉如痴地膜拜自然的壮丽和万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60页)他所说的自然和人,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因此,他的自然观是一种抽象
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割裂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统一,象马克思所批评的那样:“他紧紧地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
里自然界和人都是空话。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4卷,第236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中关于人的主观能动
性的合理部分,提出了崭新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自然化过程,也是自然的人化过程。人的自然化即人
对自然的适应,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自身进化过程,自然的人化则是人类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的改造,使之适应人的
过程。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需要人类通过生产实践去改造自然。马克思
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页) 在这里,马
克思以实践观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了“人化自然”的重要结论。
“人化自然”也叫“人工自然”或“第二自然”,是指在人类实践中被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人化自然”和“天然自
然”共同构成了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环境”,而且,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化自然”的范围越来越大。
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就认识到,自从有人类出现以来,自然就是经过人的实践中介过了的自然,他针对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
义自然观,指出:“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 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
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8页)。关于人化自然,恩格斯也指出:
“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
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18页。)
然而,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即在局部、近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造成生
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使得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正象恩格
斯所说“遭到自然的报复”。因此人类必须正视自己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种种失误,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在改造自然和开发
自然的同时注意保护自然,与自然界保持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的思想对于环境理论的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理论界在环境与发展的
关系问题上的一些争论,有些就是对“自然“这一概念没有统一认识引起的。在争论的过程中,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回避“人
化自然”概念,他们所说的自然,正是马克思所批评的那种“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
来也是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78页)的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认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
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128页)
也就是说,自然界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参与之后,它才作为人的对象的存在物。而没有经过人类实践改变的自然界,对人
类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所说的自然,不是人类产生之前的那个自然,也不是现在人类还没有达到的宇宙中其他星
球的自然,而是地球上经过人类改造过的现实的自然。
然而,有些西方学者,偏偏将那种“纯粹”的,没有人类干预过的自然,当成理想的追求,认为只有没有经过人类干预过
的天然环境才是最好的,所以人类不应再去干预自然环境,主张“人类应该返回到自然中去”。也就是主张停止人类的一切
生产活动和科学技术活动,割断人与自然界的一切为人的关系,或者把人也还原为纯粹的自然存在物。在一些环境理论著作
中,农牧时代的“田园”生活被描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而大加推崇,而对那种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自然灾害频
繁、缺医少药、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等问题却视而不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自然界起
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
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5页)如果人类放弃对自然的改造,“不但不可能建立
关于自然界的任何对象意识和自然观,甚至连人本身作为人的存在也没有了。”(夏甄陶:《哲学应该关注人与世界的大关
系》,《哲学研究》1995年第9期)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保护生态平衡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在开发和改
造过程中的自觉的积极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人类活动必然会改变它的某些方面。“重要的前
提在于,人类在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的前提下改造环境,并努力使其向具有更高的生物生产力和更优化合理的方向发
展。”(姚炎祥主编《环境保护辩证法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33-34页)对于那些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应把
它改造成为有益于人类与环境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如改善荒漠地、盐渍地、自然疫原地等,都可以大大改善这些地方的生
态环境,有利于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马克思以实践为中介来解释人和自然的关系,认为劳动是使主客体相互联系,人与自然交往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
物质交换过程。马克思将这种过程概括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他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
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1-202页)这种人与
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包括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然后把它们加工成为人类所需要的新形态——也就是产品——的过
程,也包括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产品使用消费之后的残骸释放到大自然之中的过程。
这种“物质变换”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本质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切矛盾,都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
显现、发展、解决的。由于这种“物质变换”的程度和规模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大,又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
越来越多,终会超出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尤其是在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不论是规模还是程度,都超出了历史的记录,达到了地球的承载极限,
这种情况也许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始料未及的,但尽管如此,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
换”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和调整。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那就是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浪费。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浪费资
源,不但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使宝贵的资源日益匮乏,而且使这些资源变成了污染物,毒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可以
说,哪里有不合理使用和浪费资源的问题存在,哪里就有环境问题的存在。
如果人类能够如马克思所说,“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
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927页)那么,各种环境问题也就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了。

“两大变革”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一般地发现和提出了环境问题,而且,将其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大基本问题之一。在人类面临的千
千万万问题,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主义高度概括,总结出:“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
人同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3页)的历史任务。这里所说的“人同自然的和解”,指的是人同
大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如今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而“人同本身的和解”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
系问题。
一边是天人关系,一边是社会关系,一边是自然史,一边是社会史,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已往的研究者
将这两个问题割裂开来,看不到自然史和社会史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马克思分析了这种情
况,指出:“过去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
素。……这样就把人对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第44页)与上述将自然史和社会史对立起来的观点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
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卷,第20页)“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
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5页)因此,两个“和解”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是互相制约、相辅
相成的。从这一认识出发来看待人和自然的矛盾,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不会仅仅是看成是由于人类认识实践水平的
落后,同时,也应该看到,环境问题的产生,也在于社会关系和人类活动方式的不合理。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正实
现只能伴之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改变才有可能。换一个说法就是,“人对自然生态的控制实质上是人对人自己的人文
生态的控制。因此要保持生态环境的协调,首先必须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改善人文生态。”(陈
华兴 李明华《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限度及其超越》载《新华文摘》1998年,第3期,第39页)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环
境问题,就要把环境问题纳入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总体框架之中。
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环境问题,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
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
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
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2页)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
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发展又破坏了农业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关系,造成了环境的恶化,极大地危害了工人的
健康。与此相关,资本主义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和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加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
出。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掌握和支配着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而资本家最大的追求就是利润,对于工人阶级的
死活和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尤其是当这种后果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时候,就更加不会引起他们的
注意。正如恩格斯所说,“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个别的资本家所能够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行为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这
些行为的自然方面的影响也同样如此。西班牙的种植厂主在古巴烧掉山坡上的森林,发现在木灰中有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
树的足够用一个世代时的肥料,——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得不到任何保护的腐植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那对他们来说
又有什么相干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84年版,第307-308页)
马克思主义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思考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考
察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注意到,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其根源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不协调。人类对自然施加影响,实际上
都是通过具体的社会主体进行的,该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自然物施加影响,但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后果,却要其他社会成
员来承担。如某一企业排放污染物,影响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上游地区破坏森林不但造成水土流失,
而且引起下游洪水泛滥;发达国家将有毒有害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北约轰炸南联盟带来生态灾难;英国疯牛病危及全
球;占世界人口1/4的发达国家却耗费着世界上3/4的资源和能源等等。所以,要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从解决人
与人的矛盾人手,“不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邓修平等主编《自然辩证法概
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99页)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人们关心自然,实际上就是关
心社会的发展,关心人类的利益。“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道德意义正是根源于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一体化,根源于人
类的根本利益关系。”(郭广银主编《伦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第263页)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把环境问题看作是资本主义独有的现象,而是认为,环境
问题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阶段。这是因为,在人类社会的一切阶段,劳动过程都是“人用来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
变换的一般人类生产活动,它不仅已经摆脱一切社会形式和性质规定,而且甚至在它的单纯的自然存在上,不以社会为转
移,超乎一切社会之上,并且作为生命的表现和证实,是还没有社会化的人和已经有某种社会规定的人所共同具有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第921页 )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存在着“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
换”,也就是同样存在着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末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按他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他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策342页) 因
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也都存在着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也会遇到环境问题,所不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下的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能解决的,而社会主义的环境问题,则可以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
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有充分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要实现同自然的“和解”,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顾及由此而引起的第二线、第三线的长远后果,合
理地“支配和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恩格斯认为,这“需要对我们迄今存在
过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整个社会制度的完全的变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84年版,
第306页)即改变历史上出现过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些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私有制度。因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
式,都只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
一步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521页)而这种“长远”结果,才是导致环境问题的真正根
源,要消除这种根源,只有从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入手。马克思和恩格斯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更关注的不是
客观世界自身的运动变化及其规律,而是人类活动组织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郇庆志《自然环境
价值的发现》广西人民出版社64-65)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现了共产主义,扬弃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人类的一切活动
才能按照人的本性和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地加以调节,从而合理地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联合
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
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25卷,第926-927页) 这里所说的“人类本性”,应该是具有“类前途”、“类命运”的“类意识”的人,即超越了个
体、民族、地区、宗教、国家利益的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包括子孙后代利益——的人类共同的本性,只有在最
适合这种“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才能“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也才能从
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点,除了共产主义之外别无他途,“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
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
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只有在共产
主义社会,才能使“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
人。”(《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9卷,第247页。)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文明”,只能同人与人矛盾真正解决的共
产主义同时实现,“绿色道路”和“红色道路”是两位一体的。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囿于本人的水平,以上简单而肤浅的介绍只能是挂一漏万,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分
散在众多的论著之中,至今有大量的材料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整理,是一个未经充分开发的理论资源宝库,有待于我们去
深入探索。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生态环境问题不像今天这样突出,加之他们面临着无产阶级解放的
繁重历史任务,使他们没有可能对环境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可是,将这些分散于众多著作之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论述集
中起来,仍然可以看出,他们的环境思想是系统的、全面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把这些理论当作
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不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看法和结论,牢牢把握马克思
主义环境思想的基本原理,那么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环境思想对今天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实践,仍然是完全适用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奠定了环境理论坚实的基石,同时也给我们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空间,对于他们没有看
到的,那些在他们身后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本着理论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与时俱进,让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更加
丰富,充满活力。


--------------------------------------------------------------------------------

[ZL1]

“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T常行程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
影响。特别从本世紀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産行为所
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馬克思恩格斯选集〉〉3,1972年版,518页)

(来源:臧立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