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的公开信写得如此诚恳~~引起了我想了解一下的兴趣~~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伊犁 于 2010-11-08, 01:32:48:

回答: 看来俩人有了矛盾是真的 由 梅子 于 2010-11-08, 00:07:24:

引用:

第一步是我应约承担的"西方学术文化读本" ("康德读本》"),我自然地找到邓晓芒一起搞。这时邓晓芒已经掌握了电脑技术,我们的工作流程是:邓晓芒电脑初译2-3万字样稿--杨祖陶手工逐一校核、改正--邓晓芒在电脑上订正,下一部分初译稿又来了。经过20个回合,如此周而复始。后来读本更名为《康德三大批判精粹》,杨祖陶写了近3万字的导言与导语。署名为杨祖陶、邓晓芒编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第二步是将康德三大批判的选集--40万字的《精粹》扩大到人们所熟知的100万字的三大批判全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个单行本。必须指出,《精粹》所包含的40多万字的译文原封不动地纳入了上述的三个中译本中,关于这一点,细心的学者早就觉察到了。而且我们的合作翻译采取的仍然是一环扣一环的流水作业的三步曲的方式。这种分段进行的流水作业的三部曲的工作方式,对于特别巨大的、两人合作的经典名著的翻译工程,既能保证工作进度,又能保证翻译质量。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三大批判的选集(精粹)与三大批判全集(三个单行本或合集)的署名方式不同,后者是邓晓芒译、杨祖陶校。这完全是我作出的安排,是我本着一贯地扶持后学的为人为学的品格主动这样做的。

--杨祖陶 2009-12-31


引用:

对初稿进行了逐一仔细的校订,以致(诚如译者在《判断力批判》)的‘中译者序’中所言)‘在初稿上用极细小的字体校改得密密麻麻,几乎要把原文都淹没不见了’。每当我把校订完的译稿交给译者时,我都感到有一种内心的不安,我真不知道他在电脑中将如何根据校订的样稿进行最后的订正和定稿,留给他的显然不是一件轻松自如的工作,做起来也许比他直接翻译起来还更加不易。”

--杨祖陶


引用:


初稿是我译出来的,最后的“更加不易”的定稿也是我定的,而且杨老师“真不知道”我最后会如何定稿。所谓杨老师把译者的署名“让”给了我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而我的定稿并没有完全按照杨先生校改过的机械照搬(如果那样,就不是什么“更加不易”了),而是经过再次思考研究,有取舍,有调整,也有在杨老师的基础上再修订。

--邓晓芒,2010年11月7日


读后感:感觉杨祖陶对电脑一窍不通啊~~邓晓芒的话避重就轻~~此人不可信~~

两本著作的工作流程都是一模一样的~~《康德三大批判精粹》署名为杨祖陶、邓晓芒编译;《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署名为邓晓芒译、杨祖陶校~~

杨祖陶的钱可能邓晓芒不会要~~但是拿《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申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拿奖状上的邓晓芒译、杨祖陶校来说事~~感觉有点不大对劲~~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