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样的老师,我肃然起敬 ---一位大学讲师的人生价值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炎阳 于 2005-4-05, 10:29:15:

对比那循私舞弊,狂称招小白鸽“是制度给我的权利”的北大朱古力院长;对比那些炮制垃圾论文一年达100篇,以此博取功名利禄的所谓教授、博导;对比那些抄袭,剽窃,不以为此反以为荣的院士大腕,这位宁肯至死都当个老讲师,也不去炮制垃圾论文,专心执教,淡于功名的晏老师,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可惜,在学术腐败成风的中国,这类真正得到学生尊敬的老师太少了。

--------------------------------------------------------

新华网上海4月4日电题: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一位大学讲师之死引发的思考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李柯勇、刘丹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
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
版纪念文集。

这位老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
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

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感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
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
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倘若以世俗的眼光看,他不能算是功成名就;但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他的分量
很重很重……

书教得再好也评不上教授?

在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晏才宏的教学水平有口皆碑。他的电路课
,在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以罕见的满分居全校之首。很多学生称他为“我碰到
过的最好的老师”。他去世后,多位老师坦陈:“我教课比晏老师还差很远。”


他上课已达到了这种境界:一杯茶、一支粉笔随身,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
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加上一手俊秀的
板书,洪亮的嗓音,他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学生在校园BBS的悼文中说:“他的课充满了激情,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简
直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书本上那些枯燥的字句,到了他嘴里就像活了一样,
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经过他的讲解,就变得非常简单明白。”

“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会有人学习电路呢?如果有,他们真的很幸运。”这样
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为什么至死连个副教授也评不上?主要原因是他没有论
文。根据高校现行考核体制,教师评职称主要看科研论文的数量,而晏才宏几乎
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

上海交大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在中学,这样一个老师可被评为特级教师;但是
大学要求教学、科研并重,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新知识,两者不能偏废。
以此衡量,晏才宏就不够全面。

然而有人指出,在建设“科研型大学”的旗号下,很多高校实际上走向了另一个
极端——重科研而轻教学。不久前,广西一位25岁的年轻教师仅因“学术成果
丰硕”就被破格评为教授,其教龄竟未满一年。而晏才宏这样的老师,书教得再
好,科研不行,评职称也没有希望。

在偏重科研的指挥棒下,为晋升职称,许多大学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花在论文
和课题上,无暇顾及课堂教学,其直接后果是教学质量下降。而他们职称越高,
离讲台就越远。讲台上难觅名教授身影,这在大学里已不是个别现象。

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反成另类?

一个学生在BBS上写道:“我不禁要问:究竟如何才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我
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教授只是把授课当作副业,并未具备足够的认真程度,又或
是讲得过于深奥难懂,上得学生们不知所措。”

在大学里,一个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只看课时数,至于教学效果如何,则很
少有人关注。不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勉强走上讲台,不认真备课,不与学
生交流沟通,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是如何以最少时间“完事
”。

晏才宏的表现则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学生们清楚记得他生命最后阶段的一些细节
,每每说起,总是扼腕叹息——

“假期我去做了检查,昨天拿到结果,肺癌晚期。这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课。
”去年“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堂课,晏才宏向学生这样宣布,口气平静,然后照
常开讲。他平时从不拖堂,那天却好像没有听到下课铃声,继续往下讲,似乎想
把他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全部告诉他的学生。最后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粉笔时,眼里
透出深深的无奈和哀伤。

一周后他又出现在讲台上。“由于新老师没到,我继续把第一章讲完再告一段落
。”那一课许多学生是含泪听完的。“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你们就是我
未能完成的艺术品。真对不起!”临下课时,他这样向学生致歉,同学们则报以
经久不息的掌声。

住院后,晏才宏依然想着他的学生。在病房里,他还给前去看望他的学生现场画
图讲题。即使癌细胞扩散,颅内大量积水,说话已出现困难时,他还对妻子说:
“帮我到学校定一间大点的教室,把学生召来。你带上一杯水,我说不出话时给
我喝一口,我还想再讲一课。”然而,这个心愿至死未能实现……

几乎所有熟知晏才宏的人都认为,他之所以没有发表论文,是因为把主要心思都
用在了教学上。为学生答疑、补习占据了他大量课余时间。为方便接待学生,他
贷款在校区旁买了新房,并专门辟出一室,挂上一块小黑板,作为“答疑房”。


记者屡次听到学生说:大学里这样的老师太少了。传道授业解惑本是为师者的天
职,如今这样忠于职守的人反倒成了另类。

他是不是陷入了“钻牛角尖”的误区?

晏才宏究竟有没有能力写出科研论文?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

一些人说,他没有论文是因为长期只顾教学而与科研脱离,已经“手生”了。另
一些人却说,他聪慧超群、学识渊博,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根本不在话下

在上海交大,讲师评副教授的标准是要发表两篇期刊论文,或主编一本教材,或
发表三篇教学研究论文。知情者认为,这一要求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即使不写论
文,晏才宏讲课那么精彩,让学生帮忙录一下音,找人整理一下,也很容易出一
本教材。而他竟没有这样做,令许多人难以理解。

晏才宏生前也有人就此问过他,他的回答是,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
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为评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

有人对他这种想法不以为然:如今成千上万的高校老师在各个领域进行着大量艰
苦的研究,发表的成果不可计数,尽管不都是“重大发现”,也不能说毫无价值
。如果都要求能拿诺贝尔奖才可发表,不仅太钻牛角尖,也不符合科研的规律。


另一些人则说,原创的科学研究十分艰难,不少科研成果要经历时间考验,才能
证明其价值所在。世界上许多科学大师都自甘清贫寂寞,“十年磨一剑”,而当
前国内学术界浮躁之风堪忧,追名逐利,“为成果而成果”者大有人在,不少科
研成果含金量其实很低。在这种形势下,晏才宏宁肯不要头衔和待遇,也不制造
“学术垃圾”,实属难能可贵。

谁能理解晏才宏?

“在门口见到一位吞云吐雾的先生,身材不太高,略微有些发福,一副大眼镜,
乱乱的头发。”这是一个学生对晏才宏的第一印象。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晏才宏的许多趣事。一次他跟妻子上街,在家具店里,看到
店主读初中的小女儿正面带难色地做题,为数学不及格而懊恼。他立马坐下来帮
孩子讲解,临走还留下联系方式。后来孩子果然找上门,晏才宏为她一补就是两
年。他在一个知青子弟学校为学生补习,一补又是7年……诸如此类的答疑补习
数不胜数,他却从来分文不取。

有时他从学校回到家已是一脸倦容,闭着眼斜躺在沙发上,右手还在空中划着电
路图。一个学生甚至怀疑:“这个老师,是不是吃饭休息的时候,脑子里面也都
是二极管呢?”

他对教学工作那样投入,以至“影响”了评职称,但从未有人见过他对自己清贫
无闻的处境表现出苦闷。他从不掩饰对自己教学的得意,经常眉飞色舞地对妻子
、朋友讲他上了一堂如何精彩的课。他爱吃肉,时常玩笑说:“学生满意我的课
,比吃猪蹄还香。”

有人称赞晏才宏有“古君子之风”,有人则说他“傻”,而晏才宏却在生命最后
一刻说:“作为讲师,我问心无愧。”(完)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