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给你看个好玩的:梁山众将的学历兼革命意志(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Tom 于 2011-01-14, 21:21:51:

 宋江:毫无疑问,宋江是较有知识的一位,其文化程度甚高。宋江同学是刀笔吏出身,肯定得经常耍笔杆子,而且做押司这个行当,需要精通文字游戏,否则很容易被"潜规则"所害。所以,宋江肯定是有文化的,而且文化程度颇高,看他在浔阳楼所题的反诗就知道了,以古论今,感叹自己"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放今天,至少也是一研究生毕业的水平吧。但是,宋江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押司,如果研究生毕业,肯定能混到县令一级,所以估计宋江是从三流大学中文系专科毕业参加基层工作,后通过自学、旁听等,取得了管理学硕士的同等学力,然后再通过自己琢磨与工作历练,至少达到了厚黑学博士的水平。在宋江当上梁山一把手之后,可能会有一些三流野鸡大学会请宋江去做客座教授、管理学院院长之类的职务。
  卢俊义:卢俊义同学,大地主出身,有学习的条件。在吴用智赚卢员外一回中,卢俊义曾经提笔写下吴用口述的藏头反诗。所以卢俊义是会写字的,多少有些文化。不过可能卢俊义对数学的精通程度要比文字好一些,毕竟人家是做地主的,要经常收租,算错了怎么办?此外,卢员外虽然会写字,也仅限于会写字而已,居然连吴用那首蹩脚的藏头反诗都看不出来,所以卢俊义的最高学历顶到天是高中毕业。
  吴用:吴用同学是乡村民办教师出身。众所周知,现在教小学的都得正规师范专科毕业才行,这是最起码的。考虑到吴用同学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诗句,所以判断他的文化水平是师范中专毕业。当然,看吴用用兵,似乎多少掌握了一些兵法,这个可能是他自学或者业余爱好,如果他在参加工作之后没有参加成人高考,其学历应该还是中专毕业。
  公孙胜:公孙胜是有文化的,学历非常高。公孙胜同学本科毕业于蓟州二仙山"紫虚宫神学院"。在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初出茅庐的公孙胜下山策划了劫生辰纲一案,随后在梁山落草,从事革命工作。在宋江窃取了梁山军事指挥权之后,公孙胜同学以看望老娘为由,私溜回二仙山跟随导师罗真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直至打高唐州。高唐州一战是公孙胜与高廉斗法,可看作是公孙胜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最后公孙胜大胜,硕士学位自然到手。在征辽之后,公孙胜不愿意再打仗,回到了二仙山跟随博导罗真人继续攻读博士,最终顺利取得"道科"博士学位。所以,公孙胜的学历是很高的。除此之外,罗真人还是道教泰山北斗,属于超级大师,所以公孙胜的博士学位比别人的博士学位更值钱。当然,公孙胜毕业于较为特殊的神学院,并不像统招统分的普通高校,这个要值得注意。
  关胜:关胜同学是识字的,宣赞向蔡京推荐关胜时,就说过关胜"幼读兵书",张横偷营劫寨之时,也看到关胜在夜看兵书,看来关胜的文化程度不低。考虑到关胜家学渊博,有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条件,所以关胜最低也是陆军军校战役指挥系本科毕业。
  林冲:林教头会自己写邮件,第一次是在发配前写休书(离婚协议书);第二次是火并王伦之后欲取林娘子上山,于是写了封信让小喽啰带去。从这可见林冲是有文化的。除此之外,林冲雪夜上梁山之时,曾经在朱贵的酒店里题过诗,诗作水准还挺高。再者,林冲的父亲是林提辖也是一知书达理之人,从林冲的日常行为可以看出来,林冲的家教不错,所以其家中至少有条件供他读到高中。高中毕业之后,林冲便参军了,在军队中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军事素养,于是便被保送到陆军军校,最后本科毕业回到军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军队武术教官。
  秦明:秦明文化程度不高是肯定的,书中也没有提到他读过书、写过字。秦明的祖上是军官出身,虽说他有学习的条件,但看他性格暴躁,且不像同为五虎将的关胜多少懂点兵法(至少会用围魏救赵之计),因此秦明最多是在军队子弟小学毕业,便再也不愿意读书了,家里人等他玩到十七八岁便让他参军。随后顺利混进教导队,通过累功升到统制职位。
呼延灼:又一名将之后,也是有学习条件的,但看呼延灼也是不懂兵法,只会用连环马,最后中计被擒,所以呼延灼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应该也是子弟小学毕业便参军去了,靠着他祖上威名及在军中的势力,最后升到都统制。有一些职业,只需要专业知识,不需要文化知识,像呼延灼同学,应该就是当时的驾校教练水平。
  花荣:花荣是有文化的,是将门功臣之子,有学习条件,且在与宋江见面时,提到他听闻宋江出事,一连写了十几封邮件去探听风声,可惜都没有回信。据此判断,花荣文化程度不低。除此之外,花荣还是个帅哥,对阵之时也沉得住气,不像秦明等老粗,因此花荣的智商颇高。但花荣是个少年将军,很早就参军了,所以可能也就中专毕业。
  柴进:毫无疑问,柴进是个比较有文化的人。像他这种身份,在现在,可能在幼儿园的时候便扔到国外留学去了,接受国外的先进管理教育,这样才好回来打理家产。不过宋朝时期,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了,所以柴进不用出国留学。综合判断,柴进应该是进了昂贵的贵族学校就读,在高中前,便学会了打高尔夫、马球等贵族运动。柴进在读完高中之后,凭借着其祖上给大宋教育部及东京大学捐赠的奖学金基金,保送进国内第一流的大学东京大学就读,最后混了两个硕士学位(经济管理学及武术学),便回家族企业接班去了。不过柴进的武术硕士学位应该是注水的,体现在他的导师甚多,不过却多是欺名盗世之辈,没什么真才实学。
  李应:李应也是会写信的,曾经"双修生死书"。考虑到他是大地主出身,且将李家庄管理得不错,所以也应该有经济管理学本科学位。
  朱仝:书中多处描写朱仝,可惜并未描写朱仝识字。但朱仝是富户出身,有学习条件,只不过朱仝是个问题儿童,从小不学好,"只因他仗义疏财,结识江湖上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所以朱仝应该是读到初中便辍学了。
  鲁智深:鲁智深是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典型,值得梁山众多大老粗们认真学习。想当年,鲁智深饱受没文化之苦,在打死镇关西跑路的时候,居然不认得捉拿自己的榜文,还挤在人群中旁听,幸亏被金老汉拉出。毫无疑问,此时鲁智深是个典型的文盲。但是,在征辽班师时,宋江率部途经五台山,鲁智深上山看望师父,智清长老为他写了一首偈子:"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鲁智深"读了数遍,藏于身边",可以看出此时鲁智深已经识字。而在鲁智深圆寂之前,"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下一篇颂子",证明鲁智深此时已经会写字。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琐。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看起来像是打油诗,但其中玄妙无穷,妙不可言,短短三十来个字,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鲁智深的一生。从这儿可以看出来,鲁智深虽是文盲出身,在大宋旧军队中也没有参加扫盲速成班之类的学习,但是在加入梁山之后,紧张的工作之余不忘努力学习,认真识字,最终取得了"青山大学"①的毕业证书。可惜青山大学不是正规院校,不被大宋教育部所认可。
  武松:武松肯定是识字的,且有较强的商业保护意识,看他血洗鸳鸯楼之后,手书八个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此,武松充分表达了其对文字运用的熟练程度,巧妙使用"之乎者也",同时不忘标注自己正是"打虎"英雄。所以,武松能在李逵、解珍、解宝等打虎英雄中脱颖而出,也就不奇怪了。结合武松超强的杀手素质,因此判断武松为武术学校毕业(中专学历),且在毕业时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号。与普通学生不同,武松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两项都较为出色。
  董平:董平识字,且水平颇高。理由有三:其一,董平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和个人作战能力;其二,读到描写董平一节时,我看到描写他"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时,脑子里便想到一个人,即《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黄药师可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的大家;其三,董平有较强的商业保护意识,出战时,箭壶中插了面小旗,有一联曰:"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综合判断,董平风流倜傥,至少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且在业余时间参加的学习小组不少。
  张清:张清是用巧劲胜人的,喜欢打石头子,但枪法一般,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知青、后来的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得主许海峰。根据判断,张清应该是从小就不好好学习,专门练习弹弓打鸟,后来觉得弹弓的准头没自己的手头厉害,就打石头子了。张清是没有军队背景的孩子,所以应该是来自农村,喜欢玩泥巴打弹弓,小学没毕业便辍学了,后来便参军,因表现良好,最终进了教导队,顺利提干,当上东昌府猛将。

  杨志:杨志也没有写过字,但杨志参加过大宋举行的正规高考(曾应武举),而且顺利通过最后一关(殿试),当上了殿司制使官。查阅宋朝史料,北宋时武举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武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一级武举考试,其内容为先阅骑射而后试策。所以,杨志不仅有过人的本领,还有一定的军事理论与研究水平。不过,杨志的老祖宗杨老令公在军队中多少还是有些余威的,因此杨志通过高考,不一定全是靠真本事,所以,判断杨志的水平应为大专。
  徐宁:徐宁同学在书中亦无写字、吟诗作赋的描写,但徐宁同学是皇帝仪仗队队长(金枪班教师),所以至少有高中以上学历。
  索超:索超低级军官出身,若不是和杨志一场比武,也升不到中级军官(提辖)。加之索超性格暴躁,肯定也不爱学习,所以判断他应该读到小学三年级,中途还留级了两次,最终父母见他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就让他辍学,送去参军了。由于身体素质出色,最终也提干当了个低级军官。也是时来运转,在梁中书面前得以和杨志比武,所以顺利和杨志一起升到中级军官。
  戴宗:戴宗是个识字之人,远在江州之时,就和吴用认识。宋江发配江州之时,吴用曾经写过一封信让宋江带去,戴宗见信是"从头读了,藏在袖内",可见亦是识字且较为精细之人。不过,江州(江西九江)与山东郓城县相隔甚远,所以判断戴宗应该是吴用在读中专时的旧识,因此戴宗的文凭,应该也是中专级别。
  刘唐:刘唐说自己"自幼飘荡江湖,多走途路,专好结识好汉",用今天的话说,不是流浪儿,就是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程度肯定是有限的,因此刘唐顶到天是个半文盲。
  李逵:典型的文盲。家庭贫困,没有受教育的条件,也和鲁智深一样去听捉拿自己的榜文,且为人好勇斗狠,思维简单,性格暴躁,不具备学习的基本素质。
  史进:又一个问题儿童,史太公说他"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这么看来,史进连农业都不务,更不用说学业了。所以史进应该也是个文盲或半文盲。
  穆弘:穆弘是地主恶霸出身,专收保护费的。不过,相对于他的弟弟穆春而言,穆弘的涵养还算是好一些。因此如果说穆弘是小学毕业,那穆春则只能是文盲的水平了。
  雷横:雷横是铁匠出身,所以文化水平肯定不会太高,且功劳经常被朱仝抢去,似乎智商有些问题。朱仝是初中毕业,雷横就只能是小学辍学了。
  李俊:李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最后当上了泰国国王,威震一方。判断李俊识字,是宋江在李立的黑店被麻翻时,李俊看公文才知道那是宋江。此外,李俊雄才大略,虽然是艄公出身,但见识不凡,因此我判断,李俊的真正学历是小学毕业,但是像李嘉诚一样,李俊同学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总结经验,发现苗头不对便及时抽身,这一点,可不是学历能比得上的。因此李俊虽然是小学学历,后因其在社会大学中长期磨炼取得了极其辉煌的个人成就,最终国内外一流大学纷纷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阮氏三雄肯定是不识字的,这在他们一出场便交代了。吴用在向晁盖介绍三阮的时候说到他们是"不通文墨的人",因此三阮必是典型的文盲。不过吴用为何和三个文盲交往得这么深呢?我估计是吴用在三阮面前有充分的优越感吧。
  张横、张顺:张横和张顺两兄弟,皆是从事黑社会工作。张横是单干,在浔阳江上开黑船、做私商;张顺呢,在江州就收众渔民的保护费。书中交代,张横要写信给张顺,托宋江带去,可惜不识字,只好让门馆先生来写,所以张横必是文盲。但张顺就不同了,虽然书中没写他是否念过此信,但在后来他取安道全时,效仿武松写下"杀人者安道全也"几个字,所以受教育程度应该比他哥哥要高。综合来看,张顺应该是初中毕业。张横我估计是辍学出来混黑社会收保护费,供其弟弟读书的。
  杨雄:别看杨雄糊里糊涂,是石秀的反面,他可是文官世家出身,"因跟一个叔伯哥哥,来蓟州做知府,一向流落在此。续后一个新任知府,却认得他。因此就参他做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知府一般都是文官,基于此,杨雄有受基础教育的条件。在后来大闹翠云山之前,石秀曾建议杨雄写一纸休书,这也是建立在杨雄识字的基础上。综合判断,杨雄至少有中专毕业的水平。
 石秀:石秀肯定是识字的,而且水平还颇高。看那石秀,在与杨雄初识之时,杨雄的老丈人潘公要开个屠宰铺,要求石秀"掌管账目",石秀答应了。两个月之后,石秀感觉不太对劲,又"细细写了一本清账",可见,其水平差不多是会计师级别的。所以,石秀估计至少是财会学校(中专)毕业。
  解珍、解宝:两解是猎户出身,应该没有受教育的条件,所以两解应该是文盲。
  燕青:燕青虽是个孤儿,是被卢俊义收养的,但学习条件甚好,"那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精通多门外语,个人综合能力较强,文武双全。除此之外,其文字功底不浅,"拆白道字",就是会拆字算卦,而"顶真续麻"则是宋朝时的一种文字游戏,就是后句首字必须用前句末字,后来就成为修辞格之一,发展到今天,又成了相声中的一种表演手法,端的厉害。除此之外,燕青在离别之时,手书一封辞别信留给卢员外,体现了其较高的文字能力。综合来看,燕青应该是艺术学院的高材生,同时在体育大学修相扑、在东京大学修中文,最终获得了N个学士学位。
  介绍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梁山上的天罡级别的头领的学历水平,并绘制成表。
  * 研究生(二人):公孙胜、柴进
  * 本科(五人):关胜、林冲、柴进、董平、燕青
  * 专科(二人):宋江、杨志
  * 中专(六人):吴用、花荣、武松、戴宗、杨雄、石秀
  * 高中(二人):卢俊义、徐宁
  * 初中(二人):朱仝、张顺
  * 小学(五人):秦明、呼延灼、张清、穆弘、李俊
  * 半文盲或无文凭(十二人):鲁智深、索超、刘唐、李逵、史进、雷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张横、解珍、解宝
  在半文盲或无文凭的十二人中,鲁智深识字,索超、雷横小学辍学,多少有点文化,剩下的纯文盲只剩下李逵、三阮、刘唐、史进、张横、两解九个人,占了天罡群体的四分之一。按照"知识越多越反动,越没文化越革命"的标准,这九人应该是梁山上最坚定的革命团体了。由于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绝对的少数派,因此梁山最终走上投降的道路也不可避免。
  李逵、三阮、刘唐是公认的比较坚定的革命分子,而史进参加革命工作较早,算是革命先驱,因此革命意志也较为坚定。从这一点上来看,"知识越多越反动,越没文化越革命"并不完全是错话。
  当然,学历最高的头领是公孙胜同学。公孙胜同学的博导是罗真人,且公孙胜一生都在学习,最后也必然成为一个罗真人般的大家。正因为公孙胜同学知识最多,所以最后才不愿意去攻打方腊,最先退出一百零八人的革命团体。联想到之前,公孙胜几次重返二仙山深造,置梁山造反大业于不顾,可见,其革命意志是不甚坚定的。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

  • 我们看的不是同一版本? - 湘女 (115 bytes) 2011-01-14, 23:58:12 (53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