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对《书店(一)》的分析是最好的一篇。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OldMountains 于 2012-02-03, 16:24:00:

如果资料都是准确的话,那么逻辑链非常结实。

相比之下,《求医》分析(四则)不是那么坚实。

关于作者称年轻女医生小姑娘的话,混淆了当面称呼和背后评论的区别。原文是背后评论,不是当面称呼,所以出自十六七岁的人口中是可能的,而且反而和那个年龄目空他人的口吻相合。

关于另一个女医生念错韩寒名字为“圆寒”,质疑逻辑也不充足。“在1999年的上海医院,还有医生说不好普通话,连“韩”字都不会念?”这样的质问,即使把1999年换成2012年,也可以回答说,可能性不高,但绝不是不可能。本地口音严重、工作劳累(当时已经下午六点多)一时发懵,都可以解释。就好像到美国十几年二十年的人,基本上不犯的英语语法错误,偶然还是会不经意带出来的。

另外,质疑“为什么念成了‘园韩’就让韩寒觉得是侮辱?如果是把‘韩仁均’念成‘猿人君’,让韩仁均觉得侮辱,还可以理解。”

当然,把名字读成“猿人君”的情形却是比“圆寒”更导向侮辱感觉,但不等于说,后者就不导向侮辱感觉。

况且,作者这里有故意掉书袋炫耀的成分,秀一把弗洛伊德----因为据其说“故意念错一个人的姓名就等于是一场侮辱”,所以这个“侮辱”与其说是真的作者感到侮辱,不如说是推论出来的侮辱,故作姿态,为了引出自己秀知识的机会。

这是从文本本身分析---文本说是“圆寒”,看是否自洽。我认为,那还是自洽的。对这个细节的质疑不够有力。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