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fagus 于 2005-4-23, 07:11:52:

回答: 这里的草原静悄悄(ZT) 由 fagus 于 2005-4-23, 07:10:24:


9,湿地保持天然,作用远大于开垦

有人提出草原上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工草地,那么内蒙古就得再增加耕地1亿亩。天然湿
地将成为人工草地的首选。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之肾,是各种元素最集中之地,是生物
多样性表现最充分的所在。湿地由于在干旱区,其价值倍增。大面积天然湿地是内蒙
古另一资源优势。城镇居民点无一例外都靠近湿地。湿地作为牲畜的夏营地,耐践
踏、耐牧、再生力强、载畜量高,且稳定,被认为是吃不败的草场。某些盐碱滩还是
牲畜补充大量元素的宝地。湿地是草原牧区人畜最集中、最热闹的地方是体现草原文
化特色的最佳场所。开辟为人工草地只能获得短期高产,其再生能力强的特点将彻底
失去。实际上生产能力会大大下降。而且很容易盐碱化。天然湿地大面积萎缩,已成
为内蒙古重大的环境问题,有自然因素,但是我们最担心的是打着生态建设旗号的人
工草地和人工林的占领。我们曾在锡林河中游踏头湿地十几厘米见方范围内看见20多
种维管植物,相当于1平方米草原上的植物种数。这样的湿地经破坏后,恐怕很难恢
复。赫鲁晓夫曾犯下两大生态错误,一是在哈萨克斯坦开荒,另一是在西伯利亚湿地
上造林。而我们也有人在大兴安岭湿地上造林,还得了五一奖章。其实湿地的保水能
力比森林高五倍。
蒙古族牧民对湿地极其爱护,连晾晒衣服都不允许。

10,种树的辩证法
大地是彩色的,都变成绿色不可能,也没必要。草原、湿地、灌丛、沙漠、森林都
是大地的有益安排。即使是山地林区、湿地、草原也是山地景观系统的重要成员,与
森林组成统一体,具有森林不能替代的功能。一味增加森林覆盖率,林区一味增加森
林的比例,把湿地、草原开发为人工林,失去了原有的平衡,造成天然植被人工化。
我区很多山地的所谓低产林都变成人工密林,反而造成水土流失。在草原上种树更是
加重了水分的丧失,最终导致人造沙漠。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贫乏化,丧失
了对虫灾的抵抗力,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深刻影响,某些元素高度聚集,大部分元素
缺乏。土壤水分和养分失调,降低了土壤活性。人工林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大大影响
本地区及周边地区野生动植物分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出产木材只是森林的一部分功
能,林业越发达,木材的产出比例越小。人工林除木材外,其综合功能无法与与天然
林相比。其负作用随人工林的成熟越来越大。所以说,种树可以优化环境、治理污
染,减缓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造福子孙。但是不正确的种树业也可以恶化环境,造成
污染,加重水土流失,形成人造沙漠,给子孙造孽。种树也不是越多越好,越密越好,
要看种在哪里,什么树种、怎样种,种树也要搞计划生育。

内蒙古生态环境的重要灾难是天然环境的人工化,包括无序发展的农田、人工草地和
人工林。而人工林和人工草地是打着治沙、绿化、治理环境的旗号,得到政府部门和
部分专家、群众支持的。人工化是剥夺了大自然以往的自由和自主权,按照人的意识
表达。重树轻草、重人工轻天然、重改造轻适应,是农耕文化的特点。一味发展人工
林、人工草地、农田是对草原的文化入侵。

11,沙尘暴人为因素的核心是文化

影响广大地域沙尘暴的起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有物质;二是有可能;三是有动力。作
为沙尘暴的主要物质,是介于0。06—0。001毫米的尘埃。太大刮不起来或在附近降
落,太小长期飘浮。植被覆盖率小于20%,土壤含水量小于2%,土壤疏松,才有可能
扬起尘沙。那么动力就是风。主要的沙尘物质来源于沙质退化草原、耕地和干湖盆。
还有建筑工地、鱼鳞坑和枯死的人工林。最大的风出现在春季。春季干旱,植被稀
疏,土壤疏松,风大同步发生,因此容易发生沙尘暴。湿润区、干旱区的其他季节,
要么风小,要么雨多、地硬,或植被密集。我国主要的沙尘源有4个,除一个在甘陕
外,其余3个都在内蒙古。近年在干旱区的冬季以及非干旱区的耕地、湖盆,沙尘暴有
扩大趋势。

沙尘暴的起因主要是自然原因,古今中外都有,如北美、非洲、澳大利亚等地。我国
汉朝就有记载。但近年来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与人为活动有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的美国,六十年代的哈萨克斯坦都与人为活动关系密切。人为活动的主要方面是过度
放牧、耕地扩大、过度利用水资源使湖泊干枯加速,天然植被破坏和人工化。

沙尘暴的源头不是沙漠和沙地。它们的沙尘含量仅有2。5%。沙漠和沙地不是沙尘暴
的源头而是后果。

防止沙尘暴的功臣不是乔木,乔木春季枯干的枝条挡风作用不大。由于人工林下的草
本植物稀疏,反而增加了吹扬的可能。特别是大面积草原人工林,满山遍野的鱼鳞
坑,倒成了沙尘暴的源头。

为什么近年来来自内蒙古的沙尘暴多了,主要原因是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耕地的
扩大、湿地的破坏、湖泊的干枯等。核心是游牧文化被同化的速度加快了,基本实现
了定居。这与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西部移民垦荒、六十年代中亚开荒、北非居民生产
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的沙尘暴如出一辙。因此治理减缓沙尘暴的根本出路,在于体现
游牧文化的作用,而不是一再削弱。

12,沙漠并不可怕

多样孕育美好,丰富带来多彩,上天造就了干旱区,它就产生了灿烂的游牧文化。上
天运用沙尘暴,就推动了祖国大地从戈壁、草原、沙漠到黄土高原的土地格局。黄土
高原是我国中原农耕文化的永久之地;戈壁、沙漠也都是大地母亲身上的肉。蒙古人
多习惯用赛汗(美好)、白音(富饶)等蒙古语言来命名地名。沙漠和沙地是干旱区
的地下水库和油库,它埋藏着大地的血液,是众多河流湖泊的源头,是推动当今世界
经济发展的动力。沙漠和沙地具有复杂的地形,具有时空多变的地貌,它是干旱区生
物多样性表现最充分之地;沙地和沙漠是牧民、牲畜、野生动、植物冬季最温暖的
家;它也同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游牧文化的避难所,它还是是世界几大宗教文化
的发源地。

满族人说:上天呀,您为什么不给我们沙漠?如果您赐予我们浩瀚的沙漠,我们不会
没落。蒙古人感谢上天,感谢沙漠,沙漠和沙地一次次拯救了蒙古人。

农耕民族特别惧怕沙漠,因为沙漠不能够永久耕种。蒙古国特别羡慕内蒙古有那么多
的沙漠。西苏、东苏、阿巴嘎、锡林浩特市的地域都是南北狭长,都争一块浑善达克
沙地。南部的白旗、蓝旗、黄旗也如此。锡盟种畜场十二个分场也都是尽量围绕着一
块沙地划分的。元上都、应昌路的建立也都与沙地有关。

沙地一般不需要治理,干旱区有一定面积的沙地和沙漠、沙地有一定面积的裸沙,并
不一定是坏事情。大面积正在流动的沙地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的,由于植
物种子被风吹走后,不能够落地,一般就需要人为帮忙,如设沙障、插黄柳等,需要
因地置宜,循序渐进。当地的沙生先锋植物,如沙米、虫实等一年生植物应是首选。
不可一步到位,直接种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沙地时空多变,沙丘阴坡、阳坡、沙
脊、风蚀穴、落沙坡等,生态环境差异很大,不能够都采取统一的做法,种植林带的
做法更不可取。

13 草畜平衡的内涵和草原监测的意义

草畜相对平衡,使牧民成为草原的调节者,发挥草原的最大效能,牲畜过多,不能持
久。牲畜的大起大落,牧草也相应剧烈变化,同时也带来鼠虫的一时高峰和长期低
落。实际上牧畜,鼠虫的总数量比稳定发展要少,只是短时间出现高峰期。从而形成
过牧和鼠虫灾害,因此掌握适宜载畜量是草原畜牧业稳定高效发展,减轻鼠虫害的根
本措施。

草原植被是动态的,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呈梯度变化。越是植物种类丰富的草
原,如草甸草原,梯度变化越明显,层次越分明,阶梯越多。而荒漠草原,荒漠梯度
变化层次少,且不明显。

一个地区的草原,不可能也设必要都处于一两个梯度变化,使大面积草原处于中等,
有一定面积的打草场,或是做冬营地的轻牧草原,还要有一定面积的退化草场,如冷
蒿草原,用于春季接羔。轻牧草场能经受必要的火烧演替。退化草场有更多的牲畜和
动物粪便和尸体补充。

每块草原最好在若干年内都经过从原始到退化的演替过程,形成良性的动态平衡。保
持多样性,使牧草、牲畜、野生动物和人类都成为统一的生态系统的一员。

做为草原,没有牲畜或牲畜过多,从未经过火烧或退化阶段,都是利用强度一致的草
原都不正常。不要给草场施加强压,应平衡发展。猛干强干并不出活。

草原的载畜能力差异很大,取决于产草量,但更多的要看再生性,耐牧、耐践踏程
度。一般草甸比草原,草原比荒漠,丘陵比平原载畜量高,还分土壤厚度,质地、结
构、地形、牲畜品种,经营水平,放牧技术等都有关系。

草原监测要点面结合,考虑代表范围、地带类型,利用方式,各种因素等,监测不仅
评出好坏优劣,要看各类型比例是否合理,不仅要评出当前,还要推断以前,予告未
来的趋势,评出整体的多样性,和谐和健康。

14 家畜改良不能违背游牧

蒙古族牧民说,我家的羊有18个爸爸,我区的家畜应以本地区品种为主。蒙古牛、蒙
古马、蒙古羊,还有本地的骆驼,最适合蒙古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最适合游牧,是
经过牧民多年选育成的。它们是牧民生产、生活、战斗、交通的必须品,是移动的商
品、行走的银行。寄托着牧民的文化和情感是蒙古族牧民的朋友,是草原生态系统的
成员。所以只有适合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的牧畜才能受到牧民的欢迎。家畜改良和引
种,不能拉游牧的后腿,不能成为定居、舍饲的借口。只考虑眼前利益,抛弃和我们
共同生活了几千年的当地优良牲畜品种,与丢弃传统文化同样可悲。

15、怎样看待草原的现代化

说实在的,对于发展畜牧业,草原的产出量比较低,内蒙古畜产品的产值与治理费相
抵消,以后将可能成为负值,产值仅为山东的七分之一。由于生态条件比较严酷,同
样的产品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所以发展了畜牧业,仅仅解决了牧民的食物来
源,而发展耕种和其他事业,条件更不具备。另外草原畜牧业也比较窄,只能维持大
范围游牧,由于草原畜牧业产品单纯,就必须加强商业交流和信息勾通,随着社会的
发展,草原对其他地区的依靠,与世界的交流会更加强烈。交流是双方的,草原拿出
什么?靠有限的畜产品,靠武力冲击,已成过去。今后靠什么?一靠天然草原,二靠
民族文化。所以说草原畜牧业的价值不在于畜产品本身,而主要体现它是文化的载
体,草原现代化不是体现在城市化、工业化、不是体现在“耗尽了最可贵的,最后一
洼水,换来的所谓集约化经营”,而是体现游牧、体现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的
民族文化,体现载体的作用。

16、农牧交错带——贫困带

昔日最好的草原在东南部,是蒙古高原古代人畜,最集中的地方。今日成了以农为主
的农牧交错带。亦农亦故,但是农是最北、最冷、最旱,也是最坏的农,而牧是最温
暖湿润,历代牲畜最多量重要,最好的牧。我们偏偏做了最坏的选择。由于历史性错
误的决择,大量内地农民移入,靠草原畜牧业养不活越来越多的人口,移入的农民很
自然就从事他们熟悉的农业,这样就形成了农牧交错带。北方草原如今也靠近南部,
扩大了耕地的面积,最好的草原成了最坏的农村。农牧交错带向北推移,贫困带也相
应扩大。把开放的集体的草原畜牧业变成了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把草原变成了农
村,农牧交错带成为上演悲剧的舞台。

17、我们的城镇不象是在内蒙古

蒙古族古代的城市是流动性的车帐群体—古列延。后来出现固定建筑,但只是进行军
事和商业活动,并非为蒙古人的居住地,蒙古帝国的都城同样居住着大量异族异国商
人和手工业者。清朝围绕着庙宇建起的佛事,商业中心,成为蒙古高原现代城镇的雏
形。解放后我区城市规模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草原城
市与内地城市不同,它与周边环境关系密切,对环境的依懒性和作用都较强烈。而草
原的承受力很弱,因为城市建设必须与自然环境吻合,特别不能给地区带来负担,要
与草原协调,另外做为政治文化中心,就必须体现民族文化,如城镇布局、绿化、建
筑风格、服务都力求民族化,要体现草原城镇的特点,而我们现在的草原城市是草原
文化被强烈同化的地方,体现的是与环境的对立和文化的异化,有的完全照搬内地的
模式,搞什么西式广场、外国草坪,好像我们的城市不是在内蒙古,到了草原城市好
像又回到了河北省,有人提出草原牧民要有相当一部分走向城镇化,那将意味着什
么?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