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上海人观念。代回答上海工人,也回hunhunsheng一干人等。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bluesea 于 2005-7-08, 06:06:46:


上海人是相信自由市场,相信西方经济的,残酷的市场竞
争是他们的习惯的生活环境,他们甚至有了自己一套在这种环
境下生存的处世哲学。

这是刻在上海人骨子里的,你去上海如果见到一个喜欢穿
西装的80来岁的老头,你大约很可以用英文与他交谈。上海有
着中国最早一批的金融工作者,高级白领,这些老人在上海建
立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时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的经验
是上海一笔宝贵的财富。出国前,我被朋友拖着去看房子,同
车的有一个70来岁的老上海工程师,看上去是他们单位的国宝
。他听说我要出国,便用英文和我交谈,汗啊,他标准的英国
口音,流利的程度,我根本没办法比,1 的英文比起这里坛子
上诸如,skipper3之类的abc实在要高出了很多。

上海是中国最早的外企白领诞生地。可以说在骨子里上海人
比香港人还西化。所以,这个城市可能是个崇尚商业竞争的城
市。这个城市,最喜欢讲的国际上是如何,他们不会接受国内
是怎么想的。比如,香港,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的东西顽固的
保留在那里,比如,家里的观音像啊,关公像啊。等等。那么
这早就被上海人踢出门了,解放前就不多见了,为什么呢?不
时髦,太老土了,这是骨子里的看不起这些东西。再比如说家
庭关系,那么我们都知道,上海男人是出了名了“马大嫂”,
就是“卖”,“洗”,“烧”家务活。用上海话读就跟马大嫂
一样的。这主要是上海双职工家庭造成的,可是你放眼看看全
国其他大城市,谁不是双职工啊。惟独上海男人独拦家务。而
且这种意识奇怪的不可动摇的存在在上海每个男人脑子里,我
小舅舅在辽宁省当官厅长。跑到上海做客,他本身自然也出身
在上海,东北时间呆长了,当然完全是东北人男人的谱。出门
回家什么都不做,舅妈呢一进家门立刻象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
样开始伺候服侍,然后进厨房忙东忙西的。舅舅的妹妇们看不
过去了,就是我爸爸,我姨夫。立刻起来打算去帮忙,舅舅拉
住姨夫:你们别动,做男人就要有做男人的样子,家务事情就
应该女人做的。老爸和姨夫气得快爆了,狠狠的把舅舅教训了
一通:“你看着自己的老婆这么忙,你也不去帮忙,你还算个
男人吗?你是讨老婆,还是讨个免费佣人啊。”厅长大人被训
得话也没有。全国乃至香港都是男人当家做主,惟独上海,绝
对是女性的天堂。

上海人从骨子里讨厌北京人,这不是两大城市的竞争,而
根本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上海人不喜欢政治,讨厌奢谈理想。
他们甚至不崇尚广场,伟人。他们就崇尚一样:生活。

你跟上海人争论,你们上海人有什么啊,他们多数人会说:
我们有金贸大厦,有磁悬浮,你们有乏啦。不多的上海人会说
我们外滩很漂亮。你要是知道上海人私低上海人之间的议论就
知道了:外滩?嘎刚咯的地方(这么傻的地方),只有外地人
才会傻西西去看,上海人一辈子都不回去几次。东方明珠?造
了刚乏(造得很傻)?一碍碍用赏啊没咯(一点点用处都没的
)。萨宁要去看伊哦。(谁要去看哦)。你要是不了解上海人
,你跟他们说:哎,我去过你们金茂大厦88层呢。上海人一头
雾水,只会敷衍的说:那你俯看上海了乏,觉得这个城市灵乏
拉。其实问和不问一样,难道这时候人家还会说不好?但要是
你说:我去过你们浦东机场呢,真的很灵的。上海人马上自豪
起来了,话匣子就可以被打开了。你说:我坐过你们的磁旋浮
。效果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上海人讨厌那些象
征意义太强的东西。为什么浦东机场,磁悬浮这么骄傲呢,因
为这是新技术,新概念的体现,是可以拿到国际上跟任何一个
城市比的,是这个城市可以和国际接轨的标志。你赞他们的轻
轨地铁如何现代化,效果是一样的。要是你说:北京也有地铁
,但是现代化程度跟上海不能比。那你真是太会说话了,一来
这确实是事实,二来你马上可以看到上海人抝捏起来,人嘛被
赞到最舒服的时候就是表现出抝捏。

这就是这么一个很实际的城市,崇高的政治理想不一定会
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倒不是说上海人真的很窝囊,中国最早的
现代黑社会诞生在哪里呢?上海。黄金龙的名字不响的话,杜
月牲,杜老板的名气够大了吧。中国黑社会教父里还有谁能比
他名气还响呢?香港黑社会,台湾的,包括一些新加坡人,提
起“上海滩”三个字,立刻是一副对一个黑社会乌托帮无限向
往的神情。

但是有一点肯定的,上海人不喜欢冒险。你随便去找一个
广东人谈如何开个生意,他们是说干就干的。一点都不计较风
险。你和一个东北人谈生意,他们能揽6分的,保证揽10分,
甚至12分。你去找一个上海人说你的计划,他会问你:打算开
在哪里开啊?打算做什么啊?怎么做啊?资金多少啊?周围同
类型竞争者多少啊?计算了半天,一个结论,可以试试,当心
风险。“可以试试”是给你面子,其实他们就是否定,起码就
是觉得把握不大。

当然上海也不是没有商人,不过很不一样的是上海商人不
喜欢显富。我见到过很多商人,很多都会刻意的从穿着上去掩
饰自己财富。这和中国其他地方的商人不一样。似乎上海人是
很相信树大招风的道理的。前段时间看新闻说上海搞什么精英
意识少年俱乐部,让小孩子们去学高尔夫等所谓的“高档交际
手段”。我觉得这不太会是上海商人去怂恿孩子做的事情,有
可能是浙江江苏的富商在上海办的。上海人自己是不相信这套
东西的。这个城市的人相信的是个人的实力的,他们相信只有
实力,才是保持财富最保险的钥匙。那些温州,江苏,浙江来
上海的商人,他们的意识是不会被上海的主流意识接纳的。上
海人相信的是西方的那种商界精英,有才学,有涵养,够精明
的头脑。从骨子里他们是看不起显贵的爆发户的。

上海曾经有过“三只羊”就是三个姓杨的富翁,杨百万是
大家熟悉的名字,他不是最有钱的一个,不过以前电台去他们
家采访的时候,发现他们家空调是国产的,他儿子的耐克鞋一
年多没换过。家里依然过着讲究节省的生活方式。另外一个杨
比他有钱,后来在期货市场上一败涂地,输个精光。传说在他
最有钱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他在马路边吃面。这些人没有文
化,但却懂得收敛。他们的这种行为在多数上海人中是得到认
同的。

1994年上海开始计算机普及教育,结果效果特别好。说到
skipper我之所以说他肯定不是上海人,就是他太不了解上海
了。从那时候开始,计算机普及教育就已经风靡上海,从儿童
,到老阿姨没有一个不批挂上阵的。上海电脑普及率猛增,政
府乐滋滋的报道:我市今年又有几十万的人口通过了初级考试
,多少多少万的人口通过中级考试。如果我没搞错,上海几年
的电脑普及教育,使得上海人电脑普及率猛增了三到四成。这
在当时各大城市都挣抢外资的情况下,上海明显多了优势。

那么其他城市见到效果这么好,也开始模仿起上海搞电脑
普及教育,结果效果不是很理想,他们来上海学习经验,上海
政府介绍这个,介绍那个,可是大家知道的,能介绍什么呀,
不过是允许民间自由开班,政府发行教材,考题颁发证书。为
什么这么火爆政府自己也说不清,有的人说上海人爱凑热闹。
可为什么偏爱凑这个热闹呢?在下在计算机公司工作的时候,
也帮人送过几回电脑。我发现很多,我是说绝大多数的家庭用
户,家里最贵家具的就是送去的那台电脑。基本都是给自己孩
子买的。我有时候会问他们:你们知不知道,很多家里买来的
电脑最后都变成小孩子的游戏机。他们多数回答是:知道,但
不买不行。不买不行?这是句含糊但又很坚定的话,我不能再
问为什么不买不行了。因为问到底,或许对方也回答不上来,
这似乎是一种信念。同样的,他们觉得年轻人不学英文是不行
的。

我遇到很多其他城市的人,他们的理念不是这样的,学电
脑好吗?好!有用。会英文好吗?也好。但是很多年青人会对
我说,学什么都不重要,只要有生意头脑就可以了。那么你问
一百个上海个父母,我估计99个都会回答你:不会电脑,不会
英文就会被时代淘汰掉的,做生意?你不会电脑,不会英文谁
跟你做生意呢?这就是上海人的观念,所谓的“时代”,就是
他们觉得这是国际的潮流,所谓的“没人跟你做生意”,就是
你没办法跟外国人打交道,做不了白领,更做不了大生意。“
不买不行”,“不学不行”,是这个城市之所以可以大批产生
技术工人和高级白领的道理。也正是这种观念,使得上海后来
居上,活生生的把深圳的光芒给收去。

你去问任何一个上海人为什么深圳当初如此风光,现在却
被上海抢过来了。没有一个上海人说得出为什么的。在他们看
来在解放前,当香港刚刚从渔村变成城市的时候,上海就是已
经国际商人云集的东方明珠,万国花园了。现在不过恢复了上
海本来的角色。他们根本不相信,那些从小农意识刚走出来的
所谓本土企业家们会有什么长久的发展。

如果你去问现在的上海年轻人:深圳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如果他知道你是外地的,可能会说点恭维的话。如果实打实的
说,多数年轻人会说:那里好象很乱吧。一个深圳人会说我们
的工资收入比你们上海人高,我们有自己的品牌产业等等。一
个上海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连说都说不上来,其实他们心
里想的是:这些小企业算什么呢?能和通用,科达,世界500比
吗?答不上来只不过碍于民族情节。现在的深圳人面对上海人
会很失落,似乎他们从来连上海人的竞争对手都不是。

当然事实不是这样的,起码历史不是这样的。90年代中期
以前,深圳广东的企业确实很是了得,他们的小家电企业四路
出击,几乎顷刻间就把上海所有的家电知名品牌打翻在地。这
么说是客气的,不客气的说,上海诸多当年响当当的家电品牌
几乎一夜间被南方人活埋了,全部面临破产和倒闭。这些品牌
从此变成了历史。当时上海的工业真的很吃紧,除了几家重工
业,家电行业上十几个全国知名品牌,到最后仅剩下金星电视
机厂一个牌子还勉强生存,如果不是地方政府力保,就连这个
牌子也肯定完蛋。绵纺织企业当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整个
轻工行业一片哀声,政府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后来有官员提
出,上海应该放弃工业发展,学习香港做金融型城市。(现在
的东北工业也撑不下去了,于是也提出要向金融类型城市转型
,我听了觉得很好笑。)真正拯救上海的依然是上海的人民,
当然,客观的讲这也离不开中央批准上海开辟了一系列的保税
区。最著名的当然就是浦东。

我说是上海人救了上海,而不是保税区救了上海是有道理
的。虽然上海浦东确实有保税区,但是同样的,深圳也依然有
同等的低税收吸引外商的政策,北京和天津也联合搞了一个开
发区。可是最后上海成了大赢家。很多大型企业甚至是当初在
北京投资以后,再转到上海的。为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西方
商人回到90年代中的上海,那里有成群的技术工,精干的白领
,最和西方人接近的观念,他们会主动的去适应新技术,接受
新的思想。这样的环境对一个投资商来说不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吗?

很快上海借助国际资本合作收复了失地,还大大的扩展了
自己的地盘。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基地,现在又出了一个几乎垄
断市场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和日力的合作使得上海包揽了
70%的国内空调压缩机市场,大众通用两大汽车基地,科达胶卷
生产厂,Intel 测封厂。这还包括诸如夏普这样家电组装厂等
等,不计其数的大型国际化工厂,这些生产基地放在任何一个
地一级以下的城市的,都足够拉动整个地方的经济。比方通用
汽车,我当时在他们厂里开发项目,看到他们光是租用上下班
车年花费就达数百万。这些企业共同的背景是具有雄厚的经济
实力,丰富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同时也了带来更广
阔的国际市场。那么当年那些白手起家的广东深圳的小企业,
无论在资金,管理经验,还是技术上相对这些国际型大公司,
就如同一支松散的地方武装,遇了一支正规军,且人数和装备
都远在他们之上,显然根本无法抗衡。

我和福建广东的年轻朋友谈起香港他们最爱谈的是李嘉诚
,在他们看来香港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这些了不起的商人。如
果去问一个上海人,他们的回答是:香港更开放呀,跟国际更
加接轨呀。

看,这就是差别。但上海人的理念是有道理的,在解放以
前,也有一些江浙一带的民族企业家进入上海,但最终被买办
资本扫荡得所剩无几。上海人亲眼看到了国际上大企业的作为
,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些企业雄厚的实力,他们在切身学
习这些企业同时,被这些国际企业深邃的内涵所折服。在瞬息
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一夜之间成富的暴发户在上海人眼里看得
太多了,很多人就象流星一样闪过,甚至家破人亡,跳楼自杀
也多得是。他们相信只有自身的能力,也就是实在的技能才能
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进则可以在大公司担任总
裁,退则起码可以靠自己的技能维持白领生活。富贵如烟云,
只有自身的知识和不断更新的观念才是不变的真理。这是老一
辈上海人给后代的深刻教训和经验。

事实又不断的证明,上海人的这个理念是对的。上海当年
的三只羊,现在只有小心的杨百万得以生存下来,其他的两个,
全部破产,其中一人受不了打击而发疯。当然即便杨百万他的
资产在现在的上海也不过小富而已,早就被时代所吞没。围剿
上海家电企业的南方企业现在被上海各大合资/外资企业围剿。
一度火热的北京中关村,随着微软从中关村退出,把总部移致
上海,而变得毫无生气。郎讯北电这样的国际通讯企业即便在
全球退潮,在上海的投资照样不变,甚至还有加码。不要说南
方或者一些国内的中小企业无法在上海立足,即便象台商这样
最早一批来上海淘金的,也被纷纷挤出上海而转到江浙一带的
二级城市。其实这些台商刚来上海的时候,就已经和上海人的
观念形成了冲突,他们苛刻的工作条件,同样显露着一些小农
意识。上海人管他们叫“台巴子”,“巴子”在上海话里是傻
子,和对乡下人叫法。以前的上海鄙视农村人叫他们“乡窝宁
”,“乡巴子”。“台巴子”的意识就是台湾来的乡下人。

其实台湾商人是最早一批来大陆淘金的商人,他们在其他
地方是受到欢迎的。也只有在上海他们成了“巴子”,同样的
还有香港来的商人,被叫做“港巴子”。他们被上海人嘲笑的
原因不光是因为他们相对苛刻的工资条件和工作环境,还因为
当时很多台湾商人脖子上会戴着粗重的金链子。上海人嘲笑这
是抽水马桶水箱里的链子,土得要命。其实那金链子很可能是
24K纯金的,而且台湾人很是以为可以让人羡慕的。但是别忘了
,这恰恰违反了上海人为富不显的原则。他们从骨子里鄙视那
些身上还沾有小农意识的人。而无情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终究退
出了上海的舞台,在现在欧美诸强林立上海的今天,当年一度
在上海风光过的他们,现在只有默默的当着配角。

上海今天依然是个巨大的移民城市,但是这个城市的主流
观念已经被确立。诸多的江浙一带的富翁跑来上海,上海人只
是冷眼看待这些人,他们祖辈的经验告诉他们,这些人也不过
是过往云烟,无论他们脖子是挂着金链子,还是开始去学高尔
夫。他们在上海的中式餐馆,迟早会被更严格而讲究的西式餐
厅所取代。上海迟早会象香港一样,到处都可以看到别致的高
雅的西式餐厅,他们转资本投资的一些企业,如果不是象保健
品那样的做假,也迟早会被国际企业压得粉岁,当然那些做假
的企业更维持不了多久。他们在上海炒房地产,也迟早会被市
场抱负。同样的,那些带着从其他地方带来整箱钞票的暴发户
,也迟早会因为没有个人实力,而坐吃山空。除非这些人愿意
接受上海人观念。起码上海人就是这么看的,这些人不过跟几
十年前来上海发展的富商一样,当然结局也会是一样的。他们
更愿意接收通过上海大学诸如,复旦,上海交大培养出来的大
学生,

我的女友是上海崇明的,她从大学开始就在上海生活,但
是不太会讲上海话,所以我跟她在一起都是讲普通话。这样我
就经常被当作是外地来的大学生。我个人的感受是,无论是去
超市还是小店买衣服,都会受到阿姨们赞叹的眼光:大学生啊
,好啊,来上海一定有前途的。前年回国,坐出租自然有些路
我都不熟悉了,上车是女友嘱咐司机该怎么怎么开。车上高架
,我俯看下面高楼耸立的家乡,赞叹到:这真是个巨大的城市
啊。当然还是用普通话说的。司机马上接话道:怎么样,想留
下来吧。在他们的眼里显然这样的年轻人才配叫新上海人。

如同地球另一面的大城市纽约一样,上海是个典型的工蚁
型的城市。这里不会诞生盖茨,李嘉诚那样的传奇人物,我相
信不会,我甚至相信在我老乡里不会诞生什么大思想家,大文
豪。但是一个优秀的工蚁群可以发挥的力量可以远远的超过一
两个伟人的作用。这样的城市注定了在观念上与中国其他人群
的冲突,也注定他会象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众多人才来投奔
,或者说上海在解放以前就注定了将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这
是她的命运并且会一直持续很长,相当之长的时间,乃至历史
永远也无法磨灭这个城市的名字。





所有跟贴:
  • 出国前,有人对我说:出生在中国是你的不幸,出生在上海是你不幸中的万幸。 - bluesea (227 bytes) 2005-7-08, 06:11:21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